《醫方選要》~ 卷之八 (15)
卷之八 (15)
1. 耳鼻門
耳者,腎之竅也。腎氣充足,則耳自然聰矣。腎氣一虛,然後邪氣乘之而生諸證。其所感不同,有勞傷氣血,風邪乘熱,使精脫腎憊而聾者,有挾風而聾者,有勞損而聾者,有臟氣逆而為厥聾者,必有時乎眩暈之證。耳者,宗脈所附,脈虛而風邪乘之,風入於耳之脈,使經氣痞而不宣,則為風聾,必有時乎頭痛之證。若勞役傷於血氣,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憒憒,則為勞聾。
有能將適得所,血氣和平,則其聾暫輕;其或日就勞傷,風邪停滯,則為久聾之證矣。外此又有耳觸風邪,與氣相搏,其聲嘈嘈,眼或見光,謂之虛鳴。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不散,膿汁出焉,謂之膿耳。人耳間有津液輕則不能為害,若風熱搏之,結液成核塞耳,亦能令人暴聾,謂之聤耳。
前是數者,腎脈可推,風則浮而盛,熱則洪而實,虛則澀而濡。治法:風則疏散之,熱則清利之,虛則調養之。邪氣屏退,然後以通耳調氣安腎之劑主之,如此則無不愈矣。
若夫鼻者,清氣出入之道路也。肺為氣之主,通竅於鼻,陰陽升降,氣血和平,則一呼一吸,榮衛行焉,自然氣息調停而香臭辨矣。或若七情內蠹,六氣外傷,則清濁不分,泥丸汩亂,諸證迭起矣。夫血之與氣相隨而行,若臟腑生熱,乘於血氣,故熱氣逼血妄行,上自鼻孔中出,謂之鼻衄。熱則津液中干,冷則髓涕流注。
若風冷隨氣乘於鼻腦,則津液交流不能自收,謂之流涕,鼻淵是也。肺為風寒所傷;津液冷滯,鼻氣不宣,香臭不聞,於是壅作鼻齆。冷氣停聚,血脈陰凝,歲月淹延,轉加壅結,於是變生息肉,或氣壅滯於上,為邪熱留伏不散,則為鼻瘡,久則變為疳䘌,腐潰臭汁。治之當究其所因,衄則以降火涼血之劑清之,冷則宜溫散之,壅則宜通利之,熱則宜清涼之,風則宜祛解之,息肉者消之,瘡而疳䘌者宜解毒清肺而理之。劉河間謂:鼻病悉屬乎熱。
理固當矣。然鼻者肺之候,《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蓋肺受寒邪,則先見於鼻。若驟用寒涼之劑,使氣道壅塞,愈不能通也。唯當溫散寒邪,則氣自通矣。《內經》云: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辨而溫暖。此之謂也。
犀角飲子,治風熱上壅,耳內聾閉,臖腫掣痛,膿血流出。
犀角(鎊),木通,石菖蒲,甘菊花(去梗),玄參,赤芍藥,赤小豆(炒,各三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㕮咀,分二服,每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後服。
芷芎散,治風入耳虛鳴。
白芷,蒼朮,陳皮,石菖蒲(炒),細辛,厚朴(制),半夏(制),紫蘇,辣桂,木通,甘草(炙,各一錢),川芎(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蔥白二莖,煎至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耳朵
耳朵是腎臟的通道。腎氣充足,耳朵自然聽力好。腎氣虛弱,邪氣就會侵入而產生各種症狀。感受到的情況不同,有些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氣血,風邪夾帶熱邪侵入,導致精氣耗損、腎臟衰竭而耳聾;有些是風邪引起的耳聾;有些是過度勞損引起的耳聾;有些是臟腑之氣逆亂引起的耳聾,這些情況通常會伴隨眩暈。耳朵是宗脈匯聚的地方,脈氣虛弱時,風邪就會侵入,風邪進入耳朵的脈絡,使經氣阻塞不暢,就會形成風聾,通常會伴隨頭痛。如果過度勞累損傷氣血,或過度性慾耗損精氣,導致身體消瘦、疲憊不堪、昏昏沉沉,就會形成勞聾。
如果能適當調養,使氣血平和,耳聾的情況可能會暫時減輕;如果日漸勞損,風邪持續停留,就會變成長期耳聾。此外,還有耳朵接觸到風邪,與體內氣相互搏擊,產生嘈雜聲響,眼睛可能看到光亮,這種情況稱為虛鳴。熱邪乘虛,沿著脈絡進入耳朵,熱氣聚集不散,就會流出膿液,稱為膿耳。人耳中本來就有津液,如果量少,不會造成傷害,但如果風熱侵入,導致津液凝結成核堵塞耳朵,也可能導致突然耳聾,稱為聤耳。
以上幾種情況,可以從腎脈的狀況來推斷,風邪引起的脈象浮而盛,熱邪引起的脈象洪而實,虛弱引起的脈象澀而濡。治療方法:風邪引起的要疏散風邪,熱邪引起的要清熱利濕,虛弱引起的要調養身體。當邪氣消退後,再用通耳、調氣、安腎的藥劑為主進行治療,這樣就能夠治癒。
鼻子
鼻子是清氣出入的通道。肺是主管氣的臟器,與鼻子相通,陰陽升降,氣血平和,就能夠順暢呼吸,運行營衛,自然氣息調和,能分辨香臭。如果七情內傷,或六淫外感,就會導致清濁不分,思緒混亂,各種病症接連發生。血與氣同行,如果臟腑產生熱邪,熱邪會侵入血氣,導致熱氣迫使血液妄行,從鼻孔中流出,稱為鼻衄。熱邪會使津液乾燥,寒邪會使鼻涕流個不停。
如果風寒隨著氣侵入鼻腦,導致津液交流不暢,不能自行收斂,就會流鼻涕,也就是鼻淵。肺臟受到風寒侵襲,津液凝滯,鼻氣不宣,聞不到香臭,於是產生鼻塞,稱為鼻齆。寒氣停聚,血脈凝結,久而久之,越發壅塞,就會產生鼻息肉。或者氣機壅滯於上,邪熱潛伏不散,就會形成鼻瘡,久而久之會變成鼻疳,導致潰爛流出臭液。治療時,應當探究其病因,鼻衄要用降火涼血的藥劑來清除熱邪,寒邪引起的要溫散,鼻塞要通利,熱邪要清涼,風邪要祛風解表,息肉要消除,鼻瘡和鼻疳要解毒清肺來治療。劉河間認為鼻病都屬於熱症,這個道理是對的。然而,鼻子是肺的通道,《黃帝內經》說,身體受寒、喝冷飲會損傷肺。肺受到寒邪侵襲,會首先在鼻子表現出來。如果驟然使用寒涼藥物,反而會使氣道阻塞,更難以通暢。只有溫散寒邪,氣機才能暢通。《黃帝內經》說,視力聽力清明,感覺清涼,能分辨香臭,感覺溫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犀角飲子
治療風熱之邪向上侵襲,導致耳朵聾閉,腫脹疼痛,流膿血。
藥方:犀角(磨成粉),木通,石菖蒲,甘菊花(去梗),玄參,赤芍藥,赤小豆(炒,各9克),甘草(炙,4.5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份,每份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芷芎散
治療風邪侵入耳朵引起的虛鳴。
藥方:白芷,蒼朮,陳皮,石菖蒲(炒),細辛,厚朴(製),半夏(製),紫蘇,辣桂,木通,甘草(炙,各3克),川芎(6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製成一服,用水兩碗,加生薑五片,蔥白兩根,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