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七 (19)
卷之七 (19)
1. 積熱門
夫積熱者,謂溫熱之毒久而蘊積於內也。蓋心主熱,屬火,然人久蘊積熱毒之氣於三焦,必與心火相從。陽氣太盛而作熱,或素嗜辛辣芳馨肥甘之味,或飲醇酒,或服丹石之藥,以致燥熱積於臟腑之中。火熱炎熾,上乘心肺,或口舌生瘡,或咽喉腫痛,或目赤頭眩,或痰涎稠濁,或大小便秘結,此皆積熱之所致也。其有陰虛生內熱,或為消渴,或為癰疽。
諸熱之病又當隨其證而論之。若但蘊積熱毒發於上焦者,宜清涼之;結於臟腑者,宜盪滌之;陰虛內熱者,宜滋補腎水以攝伏之,斯得治之要矣。
涼膈散,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口舌生瘡,痰實不利,煩躁多渴,腸胃秘澀,便溺不利;一切風熱,並皆冶之。
大黃(二錢),連翹(四錢),黃芩,薄荷,梔子,朴硝,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入蜜一匙,竹葉十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亦得。
洗心散,治風熱痰滯,心經積熱,口苦唇燥,眼澀多淚,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白朮(一錢),麻黃,當歸,荊芥穗,大黃(煨),芍藥,甘草(各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薄荷少許,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四順清涼飲子,治血熱蘊結壅滯。
大黃,當歸,甘草(炙),赤芍藥(各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熱服。
清氣散,治風壅痰涎,膈上煩熱。
枳殼,川芎,柴胡,前胡,茯苓,羌活,獨活,青皮,白朮,人參,甘草(以上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荊芥穗半錢,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消毒犀角飲,治大人、小兒內蘊邪熱,痰涎壅滯,或腮項結核,遍生瘡癤,已潰未潰,並宜服之。
防風(去苗,一錢),鼠黏子(炒,三錢),荊芥穗(二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後溫服。
黃連解毒湯,治熱毒煩悶,口燥呻吟,蓄熱內甚,諸藥不能退其熱勢者。
方見火門
黃芩湯,治心勞實熱,口瘡心煩,腹滿,小便不利。
黃芩,澤瀉,梔子仁,生乾地黃,木通,黃連(去須),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溫服。
既濟清神散,益腎水降心火,清上實下。
桔梗,黃芩,川芎,山梔子,當歸,羌活,白朮,茯苓(以上各一兩),知母,甘草,薄荷(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柤,入蜜調服。
三黃丸,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咽喉腫閉,心膈躁煩,小便赤澀,大便秘結。
黃連(去須),黃芩(去蘆),大黃(煨,各十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白湯食後送下。
薄荷煎,治口舌生瘡,痰涎壅塞,咽喉腫痛。
白話文:
[積熱門]
所謂的「積熱」,指的是溫熱的毒素長期累積在體內。心臟主導熱能,屬性為火,如果人體長期累積熱毒之氣在三焦(上、中、下三焦),必定會與心火相互作用。陽氣過於旺盛就會產生熱,或是原本就喜歡吃辛辣、香氣濃郁、肥膩甘甜的食物,又或者飲用烈酒、服用丹石類的藥物,都會導致燥熱累積在臟腑之中。火熱之氣過於旺盛,向上侵犯心肺,可能導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眼睛紅腫頭暈、痰液濃稠、大小便不通暢,這些都是積熱所造成的。有些是因為陰虛導致體內產生熱,可能形成消渴症(糖尿病),或產生癰疽(皮膚膿瘡)。
各種熱病都應根據其症狀來判斷。如果只是熱毒積聚在上焦(胸膈以上部位),應該用清涼藥物來清除;如果積聚在臟腑,則應該用瀉下藥物來排除;如果是因為陰虛導致內熱,則應該滋補腎水來抑制火熱,這才是治療的要點。
涼膈散,可以治療成人或兒童因臟腑積熱引起的口舌生瘡、痰液阻塞不順暢、煩躁口渴、腸胃乾燥便秘、小便不暢等症狀;各種風熱的病症也都適用。
藥材成分有:大黃(八克),連翹(十六克),黃芩,薄荷,梔子,芒硝,甘草(各四克)。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放入一匙蜂蜜、十片竹葉一起煎煮,煮到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八克,用白開水調服也可以。
洗心散,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痰液阻滯,心經積熱,口苦唇燥,眼睛乾澀多淚,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藥材成分有:白朮(四克),麻黃,當歸,荊芥穗,煨過的大黃,芍藥,甘草(各八克)。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少許薄荷一起煎煮,煮到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
四順清涼飲子,可以治療血熱鬱積阻塞。
藥材成分有:大黃,當歸,炙甘草,赤芍藥(各八克)。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煎煮,煮到剩下一碗,不拘時間趁熱服用。
清氣散,可以治療風邪阻塞引起的痰涎,胸膈煩熱。
藥材成分有:枳殼,川芎,柴胡,前胡,茯苓,羌活,獨活,青皮,白朮,人參,甘草(以上各四克)。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荊芥穗二克一起煎煮,煮到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
消毒犀角飲,可以治療成人或兒童體內積聚邪熱,痰液阻塞,或是腮部、頸部結塊,全身長出瘡癤,不論是已經潰破或是還未潰破,都適合服用。
藥材成分有:去除根莖的防風(四克),炒過的鼠黏子(十二克),荊芥穗(八克),炙甘草(六克)。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煎煮,煮到剩下一碗,飯後溫服。
黃連解毒湯,可以治療熱毒導致的煩悶,口乾呻吟,體內積蓄的熱氣很盛,其他藥物都無法退熱的情況。
藥方內容請參考《火門》。
黃芩湯,可以治療因勞累導致心火旺盛引起的口瘡、心煩、腹脹、小便不暢。
藥材成分有:黃芩,澤瀉,梔子仁,生地黃,木通,黃連(去除鬚根),麥門冬(去除內核),炙甘草(各四點八克)。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五片生薑一起煎煮,煮到剩下一碗,飯前溫服。
既濟清神散,可以滋養腎水來降低心火,清除上焦的實熱,補益下焦的虛弱。
藥材成分有:桔梗,黃芩,川芎,山梔子,當歸,羌活,白朮,茯苓(以上各四十克),知母,甘草,薄荷(各二十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二十克,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煮到剩七分,去除藥渣後加入蜂蜜調勻服用。
三黃丸,可以治療男子、婦女三焦積熱,咽喉腫痛,胸膈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
藥材成分有:黃連(去除鬚根),黃芩(去除蘆頭),煨過的大黃(各四百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薄荷煎,可以治療口舌生瘡,痰液阻塞,咽喉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