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集驗》~ 卷之下 (8)
卷之下 (8)
1. 脾胃諸症
胃強脾弱,凡男婦患此,飲食不能運化,胸膈悶脹不舒,暖氣,嘔吐作酸,口苦,舌爛,有痰,頭眩。蒼朮二斤(去蘆,米泔水浸洗,刮去黑皮,切片,曬乾,炒黃,磨取頭末),白漠黎(去刺,炒黃,取淨末)十兩、川黃連(酒炒,淨末)三兩、山楂肉(飯上蒸三次,曬乾,磨末)五兩。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日食後,巳申時白湯服七八十丸,漸加至百餘丸,自愈。
食傷脾胃,陳火肉骨,或白酒酒藥,煅存性,砂糖調服,皆效。
病後胃弱,不能飲食者,用蓮子肉、炒米各四兩,茯苓二兩,為末,砂糖二兩調勻,每服五六茶匙,不拘時服,白湯下。
胃脘嘈雜吐清水,上好廣陳皮,去白為末,五更坐起床上,安末五分於手心,男左女右,於舐下,勿臥服,三四次即愈。飲食不住口,仍易飢餓,豆、糯米、黃麥各一升,炒熟,共磨成粉,每服一酒杯,以滾湯調服,三五日效。心膈飽脹,腹中又飢又痛,胡椒七粒研末,好酒沖服,立愈。胸膈飽脹、虛腫等症,蒼朮(制如前)五兩,陳皮、厚朴各五兩,川椒少許,獖豬肚一具,去脂,入大蒜,裝滿線縫口,用冷熱水各七碗,先燒滾入肚,至水乾為度,取出,搗爛無絲,合前藥末為丸,每日空心,滾湯下二錢。
胃脘不清,將漸成噎膈,茯苓、廣陳皮、白朮(陳土炒)、枳實(麵炒)、製半夏各二兩,川黃連一兩(酒炒)、沉香五錢,厚朴一兩五錢,薑汁炒,白蒺黎一兩,白豆仁四錢,白芍藥一兩,人參一兩。各為末,水泛為丸,如桐子大,粥後,白湯下百餘丸。
嘔噎,蘆根五兩,切碎,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即止。
膈食膈氣,閉口風根,洗淨,煎醋,漸飲數茶匙,則膈通而索食矣。噎膈與翻胃不同,羊眼豆,捶碎取汁,服少許。膈食,馬子鹼(火煅透,四兩),研細,蜜水調服。膈氣,沉香一錢為末,泉水煎湯,徐下。膈氣吐食,大鯽魚煨熟每用一尾(去腸,留鱗,大蒜切片填滿,紙包十重,泥封,炭火煅),和平胃散一兩(見頭疾諸症)杵爛,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
翻胃吐食,樹上黃香圓,糞內浸七日,再用童便浸七日,風乾煎湯服。仙人杖(即退竹)煎汁服,乾柿餅,每用三枚,連蒂搗爛,用酒服,甚效。水澄螺螄泥,曬乾為末,酒下一錢。甘蔗汁一升,入生薑汁二合,溫熱作五次服,皆效(甘蔗汁又治中酒毒乾嘔者)。
噎膈翻胃鼓脹,沉香、蘇子、廣陳皮各二錢,官桂一錢,木香三分、蘿葡子三錢,俱為末。每用末三分,配狗寶一分,須用好泉水,煎通草湯,空心調服。老年翻胃噎膈,服辛香散氣等藥過多,米粒不下,漸至危篤者。狗寶三錢、真西牛黃三分、人參二錢、海南沉香二錢,為末,不拘時用少許,噙至舌上。徐嚥下,日服四五分。
白話文:
[脾胃相關症狀]
胃強脾弱:男女患者若患有此症,會出現飲食無法正常消化吸收,胸口感到悶脹不適,噁心反胃,嘔吐且伴隨酸味,口苦,舌頭潰瘍,有痰,頭暈。需使用經過處理的蒼朮、白漠黎、川黃連和山楂肉等草藥,混合蜂蜜製成藥丸,每日餐後服用七十到八十粒,逐漸增加到一百餘粒,病症可自行痊癒。
飲食過量導致脾胃受損:可以使用燒燉過的肉骨,或白酒,加上砂糖調和服用,皆能有效改善。
病後脾胃虛弱,無法進食:可用蓮子肉、炒米和茯苓磨成粉末,再加入砂糖拌勻,每次服用五六茶匙,不限時間,用熱水送服。
胃部嘈雜且吐出清水:取上等陳皮,去掉白色部分磨成粉末,於清晨起牀後,將藥粉放在手掌上,男性左手女性右手,直接舔下服用,三到四次即可痊癒。如果一直有飢餓感,可將豆類、糯米、黃麥炒熟,磨成粉,每次服用一杯,用熱水調和,三五天內就能看到效果。
心臟部位飽脹,腹部又飢又痛:胡椒七粒磨成粉末,用酒沖服,立即痊癒。
胃部不清,漸漸形成噎膈:使用茯苓、陳皮、白朮、枳實、半夏、川黃連、沉香、厚朴、薑汁炒製的藥材,混合成藥丸,每日空腹服用。
嘔吐噎食:取蘆根五兩,切碎後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即可止吐。
噎膈和翻胃不同,可用羊眼豆搗碎取汁服用。
噎膈,馬子鹼研細,用蜜水調服。
噎膈吐食,可用大鯽魚去腸留鱗,塞滿蒜片,包裹在紙中,用泥封口,用炭火燒烤,配合平胃散製成藥丸服用。
翻胃吐食,可用黃香圓浸泡於糞水和童便中,風乾後煎湯服用。
噎膈翻胃和鼓脹,可用沉香、蘇子、陳皮、官桂、木香、蘿蔔子等草藥,混合狗寶,用通草湯調和服用。
老年翻胃噎膈,服用過多辛辣和芳香散氣的藥物,導致米粒無法吞下,病情逐漸惡化者,可用狗寶、西牛黃、人參和海南沉香磨成粉末,不限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