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蘭

《秘方集驗》~ 諸蟲獸傷 (21)

回本書目錄

諸蟲獸傷 (21)

1. 腫脹諸症

鼓脹,鼓症有十。氣鼓,食鼓,熱鼓,風鼓,勞鼓,濕鼓,蟲鼓,血鼓,疳鼓,胸腹腫脹並四肢腫者。如遇患人,腹上用手指按之,有窩可治。脈壯者,易治。脈細並臍窩腫出者,難治。雞里金一具(焙),真沉香、砂仁各三錢,陳香圓(去核)五錢。共為末,每服錢五分,薑湯下。雄烏豬肚一具,入大蒜四兩在內,煮爛,連用五七個。忌鹽、醋、醬一百日。

氣鼓,以大麥須(陳者為上)煎湯服。泄氣即消。

鼓脹水腫,陳皮、木通、大腹皮(鹽水洗)、茯苓各一錢,車前子(去殼)三錢,茵陳一錢五分,檳榔八分,米仁三錢,水煎服,忌口食淡,方效。千絲瓜一條,去皮,煎碎,入巴豆十四粒,同炒,以巴豆黃色為度,去巴豆,只用絲瓜,同陳倉米炒黃(米與巴豆,先須等分),又去絲瓜,只用米研細末,清水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滾湯下。腫脹不服藥,自去水,真水銀粉二錢、巴豆肉(研,去油)四兩、生硫黃一錢,研成餅,貼臍上,黃水自下(貼時先以綿一片鋪臍上,次貼藥餅,外用帛縛之),如人行三五里,黃水自下,待三五度去餅,溫粥補之。久患者,隔日取水。

水腫腹脹及黃疸、火丹、發腫,香圓(陳久者,去穰)四兩、人中白(陰煉)三兩,共為末,每服一錢,白湯下。火丹,芥菜搗爛,敷之。蠶沙、山梔、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寒水石,共為末,水調敷上,立效。白火丹,天羅水吞愈。兼治黃疸。

白話文:

[腫脹各類症狀]

鼓脹病有十種類型:氣鼓、食鼓、熱鼓、風鼓、勞鼓、濕鼓、蟲鼓、血鼓、疳鼓,以及胸腹部腫脹並四肢浮腫的情況。當遇到患者,可用手指在腹部按下,若能形成凹陷則有治療可能。脈搏強壯的患者較容易治療;脈細弱或肚臍突出腫脹的患者,則較難治療。使用一整副雞內金(烘烤後)、三錢真沉香、三錢砂仁、五錢陳皮香圓(去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錢的量,以薑湯送服。再取一整副雄烏豬的豬肚,放入四兩大蒜在裡面煮至軟爛,連續服用五到七次。需忌鹽、醋、醬一百天。

氣鼓病,可用老的大麥鬚煎湯服用。排氣後症狀就會減緩。

對於鼓脹和水腫,可取陳皮、木通、大腹皮(鹽水洗淨)、茯苓各一錢,車前子(去殼)三錢,茵陳一錢五分,檳榔八分,薏仁三錢,用水煎服,需忌口,吃清淡食物,此方纔能有效。另取一條千絲瓜去皮切碎,加入十四粒巴豆一同炒,至巴豆呈現黃色即可,然後去掉巴豆,只保留絲瓜,再與陳年米一起炒至黃色(米和巴豆需等量),最後去掉絲瓜,只用米研磨成細末,加清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以熱水送服。對於不願服藥的腫脹患者,可用二錢真水銀粉、四兩巴豆肉(研磨去油)、一錢生硫磺混合成餅,貼於肚臍上,黃水自然會排出(貼藥前先在肚臍上鋪一層棉片,再貼上藥餅,外面用布固定),行走三五里路後,黃水自然會排出,待排出三次後去掉藥餅,用溫粥補身。對於長期患病者,可每隔一天排出一次水份。

對於水腫、腹脹、黃疸、火丹、發腫,可用四兩陳年香圓(去籽)、三兩人中白(陰乾煉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以白開水送服。對於火丹,可將芥菜搗爛後敷在患處。另取蠶沙、山梔、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寒水石混合磨成粉末,用水調勻後敷在患處,立即見效。對於白色火丹,可用天羅水吞服治療,同時也適用於黃疸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