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十畫 (4)

回本書目錄

十畫 (4)

1. 十畫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臣億等謹按仲景本論。太陽中風。自汗用桂枝。傷寒無汗用麻黃。今證云汗出也。第三卷有葛根湯。惡風而方中有麻黃。恐非本意。證云無汗惡風。正與此方同。是合麻黃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湯。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桂枝甘草湯,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主之。(同上)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主之。(同上)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龍骨(二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讝語。甚者至噦。手足燥擾。捻衣摸床。

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傷寒太陽),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讝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同上)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同上)脈浮而熱甚。而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

(同上)微數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同上)脈浮宜似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

(同上)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卻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主之。(同上)火邪者。此湯主之。(金匱胸滿)

桂枝(三兩去皮金作二兩),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擘),生薑(三兩切金作六兩),甘草(二兩炙金作三兩),蜀漆(三兩洗去腥),牡蠣(五兩熬)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主之。(傷寒太陽)

本曰桂枝湯。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主之。(同上)

本曰桂枝湯。今加芍藥。生薑。人參。

桂枝去芍藥加黃辛附子湯,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主之。(金匱水氣)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黃和葛根,煮到水量減少二升,撈出藥渣,再放入剩下的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三升,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不需要喝粥。如同使用桂枝湯的方法調養身體並注意禁忌。(臣億等人研究仲景的原文,發現太陽中風時,有汗用桂枝湯;傷寒無汗用麻黃湯。現在這個病證說是出汗,但是第三卷的葛根湯,明明有惡風症狀,方中卻有麻黃,恐怕不符合原意。如果病證是無汗惡風,就和這個方子相同,應該用麻黃才對。這裡說的桂枝加葛根湯,恐怕是在桂枝湯中,只加入了葛根而已。)

桂枝甘草湯,因為發汗過度,病人會出現雙手交叉按著胸口,心下悸動,想要按壓的狀況,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同上)

桂枝(四兩,去掉外皮),甘草(二兩,炙烤過)

以上二味藥材,加入三升水,煮到剩一升,濾掉藥渣,一次服下。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因為用火攻導致火氣逆行,又因為燒針導致煩躁的,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同上)

桂枝(一兩,去掉外皮),甘草(二兩,炙烤過),牡蠣(二兩,熬過),龍骨(二兩)

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五升水,煮到剩二升半,濾掉藥渣,溫熱服用八合,一天三次。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是治療太陽病,中風時,用火攻發汗,導致邪風被火熱侵襲,血氣流動錯亂,失去常規的運行規律,兩陽之氣互相灼燒,身體出現黃疸。陽氣過盛會想流鼻血,陰氣虛弱會小便困難,陰陽俱虛耗竭,身體會乾燥枯槁,只有頭部會出汗,汗水只到脖子就停止。肚子脹滿,稍微喘氣,口乾咽喉潰爛,或者大便不通,時間久了會說胡話,嚴重的話會打嗝,手腳躁動不安,拉扯衣服,摸索床鋪。

小便通暢的人,病情可以治療。(傷寒太陽篇),病情表面像傷寒,脈象不像是弦緊而是虛弱。脈象虛弱的人一定會口渴,被火攻過後一定會說胡話。脈象虛弱的人會發熱,脈象浮。能出汗的話就會痊癒。(同上)太陽病,用火攻燻,卻無法出汗,病人一定會躁動不安。病情拖延不解,一定會清血,這被稱為火邪。(同上)脈象浮而發熱嚴重,反而用艾灸,這屬於實證。實證用虛治的方法。因為火的關係導致病情變化,一定會咽喉乾燥,吐血。(同上)脈象稍微快,絕對不能用艾灸。因為火氣會變成邪氣,導致煩躁不安。追逐虛弱,消散實證,導致血液散亂。脈中的火氣雖然微弱,但內攻的力量強大,會燒傷骨頭,損傷筋脈,血液難以恢復。(同上)脈象浮時,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解除病症。用火灸的話,邪氣無處可出,反而因為火氣而更盛。疾病從腰部以下一定會沉重而麻木,這被稱為火逆。想要自行痊癒的話,一定會先感到煩躁,然後才會出汗而痊癒。要如何知道?因為脈象浮,所以知道會出汗而痊癒。

(同上)傷寒的脈象是浮的,醫生用火攻來強迫使陽氣消散,一定會出現驚狂、躺臥不安的狀況,就是這種情況。 (同上)火邪的病證,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金匱胸滿篇)

桂枝(三兩,去掉外皮,有的版本寫二兩),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擘開),生薑(三兩,切片,有的版本寫六兩),甘草(二兩,炙烤過,有的版本寫三兩),蜀漆(三兩,洗去腥味),牡蠣(五兩,熬過)

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二升水,先煮蜀漆,煮到水量減少二升,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三升,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服用桂枝湯,或使用瀉法,仍然感到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微微發熱沒有汗,心下脹滿微痛,小便不通暢的,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傷寒太陽篇)

本來是桂枝湯,現在去掉桂枝,加入茯苓和白朮,各三兩。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發汗之後,身體疼痛,脈象沉緩遲滯的,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同上)

本來是桂枝湯,現在加入芍藥,生薑,人參。

桂枝去芍藥加黃辛附子湯,氣滯在心下,堅硬腫大,像盤子的邊緣,像旋轉的杯子,是水飲引起的,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金匱水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