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辭典》~ 八畫 (1)
八畫 (1)
1. 八畫
治遊風行走無定。腫痛或如盤大。或如甌。或著腹背。或著臂。或著腳。悉主之方。(千金方)
海藻,獨活,茯苓,防風,附子,白朮(各三兩),大黃(五兩),當歸(一本作當陸),鬼箭(各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酒二斗。漬五日。初服二合。漸加以知為度。
治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方。(同上)
芒硝(一兩),大黃(一兩半),生地黃汁(八合)
上三味。合和。一服五合。日二。以利為度。不須二服。
治三十年久痢不止方。(同上)
厚朴(炙),乾薑,阿膠(炙各二兩),黃連(五兩),石榴皮,艾葉(各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發黃。身面目悉黃。如金色。小便如濃煮蘗汁。眾醫不能療者方。(同上)
茵陳,梔子(各四兩),黃芩,大黃,柴胡,升麻(各三兩),龍膽(一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若身體羸。去大黃。加梔子仁五六兩。生地黃一升。(延年秘錄無茵陳有梔子四兩。栝蔞三兩。芒硝二兩。近效方。加枳實二兩。)
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煩。或水鳴。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皆胃氣弱。受冷故也。其脈喜沉弦細遲。悉主之方。(同上)
半夏,生薑(各五兩),芍藥(二兩),茯苓(四兩),旋覆花,細辛,橘皮,桂心,人參,桔梗,甘草(各二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病先有時喜水下者。用白朮三兩。去旋覆花。若欲得利者。加大黃二兩。須微調者。用乾地黃。
治下焦虛熱注脾胃。從脾注肺。好渴利方。(同上)
竹葉(切三升),甘草(三兩炙),生薑(五兩),麥門冬,茯苓(各四兩),大棗(七枚),小麥(一升),栝蔞根(五兩),地骨皮(一升)
上九味。㕮咀。先以水三升。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藥取三升。分三服。平人夏月喜渴者。由心王也。心王便汗出。汗出則腎中虛燥。故令渴而小便少也。冬日不汗出。故小便多而數也。此皆是平人之候。名曰腎渴。但小便利而不飲水者。名腎實也。(外臺)
治一切氣疾。丈夫婦人。撞心冷氣並治之。(本事方)
香附子(一斤炒去毛),陳皮(四兩去白),甘草(一兩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鹽湯點服。
治熱中能食。小便多。漸消瘦方。(外臺)
地骨皮(切一升),麥門冬(三兩去心),黃連(二兩),小麥(八合),人參(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八合。去滓。分為三服。間食服之。如不能多服。分作四五服。亦得。忌豬肉。
治卒吐血。及衄血主之方。(千金)
伏龍肝(半斤),阿膠,黃芩,白朮,乾薑(仲景作地黃),甘草(各三兩)
白話文:
[八畫]
**治療遊走不定、時腫時痛的風邪,**腫塊可能像盤子、碗口一樣大,可能出現在腹部、背部、手臂或腳上,以下方子皆可處理: 海藻、獨活、茯苓、防風、附子、白朮(各三兩)、大黃(五兩)、當歸(或作當陸)、鬼箭(各一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用兩斗酒浸泡五天,初次服用二合,之後逐漸增加用量,直到病情緩解為止。
治療急性黃疸、發熱、骨蒸,以及兩眼紅赤有血絲的狀況: 芒硝(一兩)、大黃(一兩半)、生地黃汁(八合) 將以上三味藥材混合,一次服用五合,一天服用兩次,以排便順暢為度,不需要服用第二次。
治療持續三十年以上的久痢: 厚朴(炙)、乾薑、阿膠(炙)(各二兩)、黃連(五兩)、石榴皮、艾葉(各三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用水七升煎煮至二升,分兩次服用。
治療全身發黃,包括臉和眼睛都呈黃色,像金色一樣,小便像濃稠的黃蘗汁,眾多醫生都無法治療的狀況: 茵陳、梔子(各四兩)、黃芩、大黃、柴胡、升麻(各三兩)、龍膽(一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水八升煎煮至二升七合,分三次服用。如果身體虛弱,去掉大黃,增加梔子仁五六兩、生地黃一升。(《延年秘錄》方子沒有茵陳,有梔子四兩、栝蔞三兩、芒硝二兩。《近效方》方子加枳實二兩。)
治療胸膈、心腹中因痰水、冷氣引起的疾病,表現為心下積水、嘈雜煩悶、胃腸有水聲、多口水、口中流出清澈水液、脅肋脹痛、不想吃東西,這些都是因為胃氣虛弱、受寒所致。脈象多為沉弦細遲。以下方子皆可處理: 半夏、生薑(各五兩)、芍藥(二兩)、茯苓(四兩)、旋覆花、細辛、橘皮、桂心、人參、桔梗、甘草(各二兩)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病患之前有時會排出大量水液,用白朮三兩代替旋覆花。如果想達到通便效果,加入大黃二兩。如果需要溫和調理,用乾地黃。
治療下焦虛熱下注脾胃,又從脾胃傳到肺,導致口渴、想喝水、小便頻繁的狀況: 竹葉(切三升)、甘草(炙)(三兩)、生薑(五兩)、麥門冬、茯苓(各四兩)、大棗(七枚)、小麥(一升)、栝蔞根(五兩)、地骨皮(一升)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先用水三升煮小麥,取一斗後去除雜質,澄清後取八升,再去除上層泡沫,取七升與藥材一同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一般人在夏天容易口渴,是因為心臟功能旺盛,心臟功能旺盛導致出汗多,出汗多則腎中虛燥,所以才會口渴而且小便量少。冬天不出汗,所以小便量多而次數多,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叫做「腎渴」。如果小便正常但沒有口渴,叫做「腎實」。
治療各種氣病,不論男女,包括心臟部位有冷氣的情況: 香附子(一斤,炒後去毛)、陳皮(四兩,去白)、甘草(一兩,生用)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開水送服,空腹服用。
治療因體內有熱導致能吃卻小便多,然後漸漸消瘦的狀況: 地骨皮(切一升)、麥門冬(三兩,去心)、黃連(二兩)、小麥(八合)、人參(一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八合,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在飯間服用。如果不能多服,可以分成四五次服用。忌食豬肉。
治療突然吐血及流鼻血的狀況: 伏龍肝(半斤)、阿膠、黃芩、白朮、乾薑(仲景方作地黃)、甘草(各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