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七畫 (7)

回本書目錄

七畫 (7)

1. 七畫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貝母湯,治諸嗽久不瘥。(本事方)

貝母(一兩去心薑製半日焙),黃芩,乾薑(生各一兩),陳皮(去白),五味子(各一兩揀),桑白皮(洗淨蜜炙黃),半夏(湯浸七次),柴胡(淨洗),桂心(不見火各半兩),木香(一分),甘草(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杏仁七個。去皮尖碎之。生薑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黃師文云。戊申冬有姓蔣者。其妻積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瘥。以此治諸嗽悉皆愈。

沃雪湯,治傷寒溫疫。濕疫。熱疫。(本事方)

蒼朮,乾薑(炮),甘草(炙各六兩),防風,乾葛,厚朴,芍藥(各四兩)

上每三錢半。水二盞。煎七分。按百一選方。有當歸川芎橘皮。無干姜。俱九味。治同。家寶方。無干姜。有芒硝。治山嵐瘴氣。

皂莢丸,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主之。(金匱)

皂莢(八兩刮去皮酥炙用)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三丸。日三夜一服。

吹喉散,治三焦大熱。口舌生瘡。咽喉腫塞。神思昏悶。並能治之。(局方)

蒲黃(一兩),盆硝(八兩),青黛(一兩半)

上用生薄荷汁一升。將盆硝。青黛。蒲黃。一處用瓷罐盛。慢火熬。令乾。研細。每用一字。或半錢。摻於口內。良久涎出。吞之不妨。或喉中腫痛。用管子入藥半錢許。用力吹之。無不立效。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者。(直指方)

當歸,白朮,茯苓,鉤藤(各一錢),川芎(八分),柴胡,甘草(各五分)

水煎。母子俱服。

走馬湯,治中惡痛腹脹。大便不通。通治飛屍鬼擊。(金匱)

杏仁(二枚),巴豆(二枚熬去皮心)

上二味。以綿纏捶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少量之。

疔毒復生湯,治疔毒走黃。頭面發腫。毒氣內攻。煩悶欲死者。(正宗)

牡蠣,山梔,銀花,木通,連翹,牛蒡子,乳香,沒藥,角刺,花粉,大黃,地骨皮(各八分)

水酒各一茶鍾。煎一半。食遠服。不能飲者。水煎。臨服入酒一杯和服。亦效。脈實便秘者。加朴硝。

快氣湯,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食不解。不思飲食。(局方)

縮砂仁(去皮殼八兩),甘草(四兩爁),香附子(炒去毛十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鹽湯點下。常服快氣。進食。溫養脾胃。或銼為粗末。入生薑同煎。名小降氣湯。

妊娠忽暴下血數升。胎燥不動方。(千金方)

榆白皮(三兩),當歸,生薑(各二兩),乾地黃(四兩),葵子(一升)

上五味。以水五升。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更作服之。

白話文:

七味

將以上四種藥材,加水七升,煮到剩下二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貝母湯,治療各種久咳不癒的病症。 (出自《本事方》)

貝母(一兩,去心並用薑製半日後烘焙),黃芩,乾薑(生的,各一兩),陳皮(去白),五味子(各一兩,仔細挑選),桑白皮(洗淨後用蜂蜜炙黃),半夏(用湯浸泡七次),柴胡(洗淨),桂心(不見火烤),各半兩,木香(一分),甘草(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杏仁七個(去皮尖並搗碎),生薑七片,一起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黃師文說,戊申年冬天,有個姓蔣的人,他的妻子多年咳嗽,用這個方子給她,服用一次就好了,用這個方子治療各種咳嗽都有效。

沃雪湯,治療傷寒、溫疫、濕疫、熱疫。 (出自《本事方》)

蒼朮,乾薑(炮製過),甘草(炙烤過,各六兩),防風,乾葛,厚朴,芍藥(各四兩)

每次服用三錢半,加水二盞,煎煮至七分。根據《百一選方》記載,其中有當歸、川芎、橘皮,沒有乾薑,一共九味藥,治療的疾病相同。《家寶方》中沒有乾薑,有芒硝,用來治療山嵐瘴氣。

皂莢丸,治療咳嗽氣逆上衝,時常吐出濁痰,只能坐著無法躺臥的病症。 (出自《金匱》)

皂莢(八兩,刮去外皮,用酥油炙烤)

將上述一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用棗膏和湯送服三丸,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吹喉散,治療三焦大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阻塞,神思昏沉的病症,都能有效治療。 (出自《局方》)

蒲黃(一兩),盆硝(八兩),青黛(一兩半)

用新鮮薄荷汁一升,將盆硝、青黛、蒲黃放在一起,用瓷罐盛裝,用小火慢熬,熬乾後研磨成細粉。每次用一字(或半錢)摻在口中,過一會兒唾液流出,吞下也無妨。如果喉嚨腫痛,可以用管子吹入藥粉半錢左右,用力吹進去,沒有不馬上見效的。

抑肝散,治療肝經虛熱,引起抽搐、發熱咬牙、驚悸寒熱、嘔吐痰涎、腹脹食少、睡臥不安的病症。 (出自《直指方》)

當歸、白朮、茯苓、鉤藤(各一錢),川芎(八分),柴胡、甘草(各五分)

用水煎煮,母親和孩子都可以服用。

走馬湯,治療突然腹痛脹滿、大便不通,以及各種邪氣入侵的病症。 (出自《金匱》)

杏仁(二枚),巴豆(二枚,用火熬過後去皮和心)

將上述兩味藥用棉布包裹捶碎,用熱水二合,捻取汁液飲用,應能通便。老人應減少用量。

疔毒復生湯,治療疔瘡毒素擴散,導致頭面腫脹,毒氣內攻,煩悶欲死的病症。 (出自《正宗》)

牡蠣,山梔,銀花,木通,連翹,牛蒡子,乳香,沒藥,角刺,花粉,大黃,地骨皮(各八分)

用水和酒各一茶鍾煎煮至一半,飯後服用。不能喝酒的人,用水煎煮,臨服時加入一杯酒一起服用,也有效果。如果脈象有力且便秘者,可以加入芒硝。

快氣湯,治療各種氣病,如心腹脹滿、膈噎塞、打嗝吞酸、胃中痰逆嘔吐,以及宿食不消化、食慾不振等症狀。 (出自《局方》)

縮砂仁(去皮殼,八兩),甘草(四兩,用火燒過),香附子(炒過後去毛,十二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鹽湯送服。經常服用能使氣機順暢、促進食慾、溫養脾胃。也可以磨成粗末,加入生薑一起煎煮,稱為小降氣湯。

妊娠突然大量出血數升,胎動不安的方子。 (出自《千金方》)

榆白皮(三兩),當歸,生薑(各二兩),乾地黃(四兩),葵子(一升)

將上述五味藥材,加水五升,煮到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繼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