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四畫 (5)

回本書目錄

四畫 (5)

1. 四畫

牛蒡子湯,治乳癰。乳疽。結腫疼痛。無論新久。但未成膿服。(正宗)

陳皮,牛蒡子,山梔子,金銀花,甘草,黃芩,瓜蔞仁,天花粉,連翹,角針(各一錢),柴胡,青皮(各五分)

上水二鍾。煎八分。入酒一杯。和勻食遠服。

木防己湯,胸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此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金匱)

木防己(三兩),石膏(十二枚雞子大),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木防己,桂枝(各二兩),芒硝(三合),人參,茯苓(各四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木香流氣飲,治流注瘰癧。及鬱結為腫。或血氣凝滯。遍身走注作痛。或心胸痞悶。嗌咽不利。脅腹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或四肢面目浮腫者並服之。(正宗)

川芎,當歸,紫蘇,桔梗,青皮,烏藥,黃耆,枳實,茯苓,防風,半夏,白芍(各一錢),甘草節,大腹皮,木香,檳榔,澤瀉,枳殼(各五分),牛膝(下部加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文蛤散,渴欲飲水不止者主之。(金匱消渴)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卻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慄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此方。若不瘥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傷寒太陽)

文蛤(五兩金匱作四兩)

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和方寸匕。湯用五合。

文蛤湯,吐後渴欲得水。而食飲者。主之。兼微風脈緊頭痛。(金匱嘔吐)

文蛤(五兩),麻黃,甘草,生薑(各三兩),石膏(五兩),杏仁(五十枚),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汗出即愈。

分心氣飲,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鬱抑之氣。留滯不散。停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虛否。不思飲食。並皆治之。(局方)

木香(不見火),丁香皮(一兩),人參(去蘆銼),厚朴(去粗皮薑汁製),大腹子(炮),大腹皮(炙),桑白皮(炒),草果仁,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子(去心),白朮(各半兩),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藿香(去土),陳皮(去白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牛蒡子湯

這個方子治療乳房癰腫,也就是乳房的瘡瘍,無論是新發的還是舊有的,只要還沒化膿,都可以服用。

藥材組成: 陳皮、牛蒡子、山梔子、金銀花、甘草、黃芩、瓜蔞仁、天花粉、連翹、角針(各一錢),柴胡、青皮(各五分)

用法: 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加入一杯酒攪勻,空腹服用。

木防己湯

這個方子治療胸腔積液,導致病人喘滿,心下痞硬,面色發黑,脈象沉緊,如果病程數十日,經過醫師用催吐、瀉下的方法治療沒好轉的,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體質虛弱的服用後就會好轉,體質強壯的服用後三天會復發,復發後再用這個方子仍然無效,就改用木防己湯去掉石膏,加上茯苓芒硝湯。

藥材組成: 木防己(三兩),石膏(十二枚雞蛋大小),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用法: 用水六升煮至二升,分兩次溫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藥材組成: 木防己、桂枝(各二兩),芒硝(三合),人參、茯苓(各四兩)

用法: 用水六升煮至二升,去除藥渣,加入芒硝稍微煎煮一下,分兩次溫服,如果稍微腹瀉就表示病情好轉。

木香流氣飲

這個方子治療流注瘰癧(淋巴結核),以及因氣鬱結引起的腫塊,或因氣血凝滯導致全身遊走性疼痛,或胸悶不適、咽喉不利、脅腹脹滿、嘔吐食不下、氣喘咳嗽痰多,或四肢面目浮腫等症狀。

藥材組成: 川芎、當歸、紫蘇、桔梗、青皮、烏藥、黃耆、枳實、茯苓、防風、半夏、白芍(各一錢),甘草節、大腹皮、木香、檳榔、澤瀉、枳殼(各五分),牛膝(下部加一錢)

用法: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空腹服用。

文蛤散

這個方子治療口渴不停地想喝水的人。病情屬於陽熱證,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但如果反而用冷水沖洗或灌水,熱氣無法散發,反而更煩躁,雖然想喝水卻不覺得口渴,就適合服用這個方子。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就改用五苓散。若有寒邪結於胸,沒有熱證,就改用三物小陷胸湯。

藥材組成: 文蛤(五兩,金匱要略中記載為四兩)

用法: 將文蛤搗碎成粉末,用滾燙的開水調和,每次服用一匙,用五合水送服。

文蛤湯

這個方子治療嘔吐後口渴想喝水,而且喝了水後還是想喝,同時伴有輕微的風寒感冒,脈象緊、頭痛的症狀。

藥材組成: 文蛤(五兩),麻黃、甘草、生薑(各三兩),石膏(五兩),杏仁(五十枚),大棗(十二枚)

用法: 用水六升煮至二升,溫服一升,服藥後微微出汗就表示病癒。

分心氣飲

這個方子治療男女各種氣機不順,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吃飯時憂愁、或事與願違導致鬱悶之氣停留在胸膈之間,無法順暢運行,造成心胸痞悶、脅肋脹滿、咽喉堵塞不通、打嗝吞酸、嘔吐噁心、頭暈目眩、四肢乏力、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食慾減少、日漸消瘦,或大腸虛弱便秘,或病後胸膈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材組成: 木香(不見火)、丁香皮(一兩)、人參(去蘆,切片)、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炮製)、大腹子(炮製)、大腹皮(炙)、桑白皮(炒)、草果仁、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心)、白朮(各半兩)、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藿香(去土)、陳皮(去白,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