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辭典》~ 三畫 (17)
三畫 (17)
1. 三畫
黃耆(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大棗(三十枚擘),芍藥(二兩),乾地黃(二兩),黃芩(一兩),桂心(二兩),生薑(二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豬肉。冷水。(一方黃連有一兩)
小品黃耆湯,療虛勞。胸中客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吐噫。脅間水氣。或流飲腸鳴。不生肌肉。頭痛上重下輕。目視䀮䀮惚惚。志損常躁熱。臥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餘瀝。臨事不起。陰下濕。或小便白濁多方。(同上)
黃耆(三兩),人參(一兩),芍藥(二兩),生薑(半斤),桂肉(三兩),大棗(十四枚),當歸(一兩),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厚朴二兩。忌生蔥。海藻。菘菜。
小續命湯,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千金)
麻黃,防己(崔氏外臺不用),人參,黃芩,桂心,芍藥,甘草,芎藭,杏仁(各一兩),防風(一兩半),附子(一枚),生薑(五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隹。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差。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服之。可以防瘖。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遠志。如骨節煩疼。本有熱者。
去附子。倍芍藥。(小品千金翼同。古今錄驗有白朮。不用杏仁。救急無芎藭杏仁。止十味。延年無防風。)
小烏沉湯,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局方)
烏藥(一兩去心),香附子(炒盆內淅去皮毛焙乾二兩),甘草(一分一本烏藥十兩香附子二十兩甘草炒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服。不拘時。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瘧病發渴者。(金匱)
柴胡(八兩),黃芩(二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栝蔞根(四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經心錄療勞瘧)
小兒疳蟲蝕齒方。(金匱)
雄黃,葶藶
上二味。末之。取臘日豬脂。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
土瓜根散,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主之。陰㿗腫亦主之。(金匱婦人)
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分)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己椒藶黃丸,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主之。(金匱痰飲)
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白話文:
[三畫]
黃耆麥門冬湯
使用黃耆(二兩)、麥門冬(二兩,去除內心)、大棗(三十枚,掰開)、芍藥(二兩)、乾地黃(二兩)、黃芩(一兩)、桂心(二兩)、生薑(二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炙烤過)。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煮到剩下三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 服藥期間,忌食海藻、白菜、生蔥、蕪荑、豬肉、冷水。 (另一個方子有黃連一兩)
這個「小品黃耆湯」可以用來治療虛勞,也就是身體虛弱疲憊。它能處理胸口有熱感、腹內有冷積、消化不良、打嗝、肋間積水、腸鳴、肌肉不生長、頭痛但腳輕、視力模糊、精神不集中、容易煩躁、難以入眠、小腹緊繃、小便赤黃、排尿不乾淨、性功能障礙、陰部潮濕或小便混濁等各種症狀。
黃耆人參湯
使用黃耆(三兩)、人參(一兩)、芍藥(二兩)、生薑(半斤)、桂肉(三兩)、大棗(十四枚)、當歸(一兩)、甘草(一兩,炙烤過)。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煮到剩下四升,分四次服用。 如果有寒冷症狀,可以加入厚朴二兩。 服藥期間,忌食生蔥、海藻、白菜。
這個「小續命湯」可以用來治療突然中風,瀕臨死亡的情況。它可以處理身體僵硬或鬆弛、口眼歪斜、舌頭僵硬說不出話、昏迷、精神錯亂等症狀。各種中風都可以使用,而且不會使人虛弱。
麻黃人參湯
使用麻黃、防己(《崔氏外臺》沒有使用)、人參、黃芩、桂心、芍藥、甘草、川芎、杏仁(各一兩)、防風(一兩半)、附子(一枚)、生薑(五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先將麻黃放入一斗二升水中煮三次,去除藥渣後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效果很好。如果沒好轉,可以再服三四帖,直到有效。服藥後會發汗,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輕重來調整。如果有人腳部無力,服用此方到六七帖就可以痊癒。如果有風疹病史,在天氣陰暗或節氣變換時,服用此方可以預防失語。另外,如果感到恍惚,可以加入茯神、遠志。如果關節疼痛,且身體有熱,可以去掉附子,並將芍藥加倍。 (《小品千金翼》也是相同配方。 《古今錄驗》中有白朮,但沒有杏仁。《救急方》沒有川芎和杏仁,只有十味藥。《延年方》沒有防風。)
烏藥香附湯
使用烏藥(一兩,去除內心)、香附子(二兩,炒過後去除表皮雜毛,烘乾)、甘草(一分。另有一方:烏藥十兩、香附子二十兩、甘草炒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少許鹽(也可以不加鹽),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服用。不限定服用時間。
這個「小烏沉湯」可以調理身體機能、疏通氣機,治療心腹刺痛。
柴胡加栝蔞根湯
使用柴胡(八兩)、黃芩(二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掰開)、甘草(三兩,炙烤過)、生薑(三兩)、栝蔞根(四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二升水煮,煮到剩下六升,去除藥渣後再煎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一升,每天三次。 服藥期間,忌食海藻、白菜。
這個「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可以用來治療瘧疾發作時感到口渴的情況。
小兒蛀牙治療方
使用雄黃、葶藶。
將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粉末。 取臘月的豬油融化後,用槐樹枝包上棉花,做成四五個棉球,沾上藥粉後燒灼蛀牙處。
土瓜根散
使用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分)。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成粉末。用酒服用一勺,每日三次。
這個「土瓜根散」可以用來治療婦女白帶、月經不順、小腹脹痛、月經剛結束又來等症狀,也可以治療陰部腫脹。
己椒藶黃丸
使用防己、椒目、葶藶(炒過)、大黃(各一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服用一丸,每日三次。 如果服用後感覺口中有津液,表示有效。 如果口渴,可以加入芒硝半兩。
這個「己椒藶黃丸」可以用來治療腹部脹滿、口舌乾燥,這是因為腸道內有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