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辭典》~ 十一畫 (15)
十一畫 (15)
1. 十一畫
理中丸,療冷熱不調。霍亂吐痢。宿食不消。(外臺)
人參(八分),白朮(八分),甘草(八分炙),高良薑(八分),桂心(六分)
上五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下。梧子大。服三十丸。日二服。漸加四十丸。老少以意減之。
理中安蛔湯,傷寒吐蛔者。手足冷。胃空虛也。(回春)
人參(七分),白朮,茯苓(各一錢),烏梅(三分),乾薑(炒黑五分)
上銼劑。水煎服。治蛔不可用甘草甜物。蓋蛔得甘。則動於上。得酸則靜。見苦則安。得辛辣則頭於下。如合丸用烏梅。浸爛蒸熟搗如泥。入前末藥。再搗如泥。每服十丸。米湯吞下。
乾薑湯,治飲食。輒噎方。(千金方集驗名半夏湯)
乾薑,石膏(各四兩),人參,桂心,栝蔞根(集驗作桔梗各二兩),半夏,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吳茱萸(二升),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㕮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棗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合三服。
乾薑附子湯,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主之。(傷寒)
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尖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乾薑人參半夏丸,妊娠嘔吐不止主之。(金匱妊娠)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
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主之。(傷寒厥陰)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同上少陰)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連翹消毒飲,治熱毒瘰癧。過食炙煿。醇酒。膏粱。以致蘊熱腮項成核。或天行亢熱。濕痰作腫。不能轉側者效。(正宗)
連翹,陳皮,桔梗,玄參,黃芩,芍藥,當歸,山梔,葛根,射干,天花粉,紅花(各一錢),甘草(五分),大黃(初起便燥者加之)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有痰者。加竹茹一錢。
連翹湯,治妒乳。乳癰方。(千金方)
連翹,芒硝(各二兩),芍藥,射干,升麻,防己,杏仁,黃芩,大黃,柴胡,甘草(各三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連翹散,治積飲停痰。蘊熱膈上。以致咽喉腫痛。胸膈不利。咳吐痰涎。舌燥。無表裡症相兼者。服此。(正宗)
連翹,葛根,黃芩,赤芍,山梔,桔梗,升麻,麥門冬,牛蒡子,甘草,木通(各八分)
水二鍾。竹葉二十片。煎八分。食遠服。
涼膈散,治大人小兒。藏腑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稠黏。睡臥不寧。譫語狂忘。腸胃燥澀。便溺秘結。一切風壅。並宜服之。(局方)治三焦實火。煩渴舌生瘡。小水赤。大便結。一切有餘之火。(回春)
白話文:
理中丸,治療身體忽冷忽熱、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等問題。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炙甘草、高良薑各八分,桂心六分。
製法: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
服用方法:空腹用溫開水送服,每次服用約三十顆藥丸,早晚各服一次,可以逐漸增加到四十顆。年老體弱者或孩童可自行酌量減少用量。
理中安蛔湯,治療因寒邪引起的吐蛔蟲,症狀為手腳冰冷,胃部空虛。
藥方組成:人參七分,白朮、茯苓各一錢,烏梅三分,炒黑的乾薑五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治療蛔蟲病時,不宜使用甘草等甜味藥物,因為甜味會使蛔蟲上行,而酸味能使蛔蟲靜止,苦味則使蛔蟲安分,辛辣味則使蛔蟲下行。如果要製成丸藥,可用烏梅浸爛蒸熟搗成泥,加入前面磨成粉的藥材,再次搗成泥狀,每次服用十顆藥丸,用米湯吞服。
乾薑湯,治療飲食後立即發生噎塞的症狀。
藥方組成:乾薑、石膏各四兩,人參、桂心、栝蔞根(或桔梗)各二兩,半夏、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吳茱萸二升,赤小豆三十粒。
製法: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用五升酒和一斗水,加入二十枚紅棗煮沸,去除藥渣後再一起煎煮,取三升藥汁,分三次服用。
乾薑附子湯,治療在發汗後,又出現白天煩躁不安、難以入睡,晚上卻安靜,不嘔吐也不口渴,沒有表證,脈搏沉微,身體沒有明顯發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乾薑一兩,生附子(去皮尖)一枚切成八片。
製法:將以上兩味藥材用水三升煎煮,取一升藥汁,一次性服用。
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妊娠期間嘔吐不止的症狀。
藥方組成: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
製法: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顆藥丸,每天三次,用溫水送服。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治療原本是寒證卻用寒藥攻下,結果導致寒氣阻隔,反而出現嘔吐腹瀉,或是食物入口即吐的症狀。也用於治療傷寒四五天後,腹部疼痛,若氣向下腹部移動則將要腹瀉的狀況。
藥方組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
製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六升煎煮,取二升藥汁,去除藥渣後分兩次溫服。
連翹消毒飲,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瘰癧(淋巴結腫大),或因過食燒烤、濃酒、肥甘厚味等食物,導致熱毒積聚在腮部或頸部形成腫塊,或因時疫高熱、濕痰導致腫脹,以致轉動不便等症狀。
藥方組成:連翹、陳皮、桔梗、玄參、黃芩、芍藥、當歸、山梔、葛根、射干、天花粉、紅花各一錢,甘草五分,大黃(若初期便秘則可加入)。
製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若有痰則加入竹茹一錢。
連翹湯,治療產後乳房腫痛或乳腺膿腫。
藥方組成:連翹、芒硝各二兩,芍藥、射干、升麻、防己、杏仁、黃芩、大黃、柴胡、甘草各三兩。
製法: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煎煮至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
連翹散,治療因積飲停痰、熱鬱於胸膈之上,導致咽喉腫痛、胸悶不適、咳嗽吐痰、口乾舌燥,但沒有其他表裡症狀的病症。
藥方組成:連翹、葛根、黃芩、赤芍、山梔、桔梗、升麻、麥門冬、牛蒡子、甘草、木通各八分。
製法:用水兩碗,加入竹葉二十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涼膈散,治療大人或小孩因內臟積熱,導致煩躁口渴、面部發熱、頭暈、嘴唇乾裂、咽喉乾燥、舌頭腫大、喉嚨腫痛、眼睛發紅、流鼻血、下巴或臉頰結塊、口舌生瘡、痰多難排、鼻涕濃稠、睡眠不安、胡言亂語、神志不清、腸胃乾燥、便秘尿少等症狀。也用於治療三焦實火引起的煩渴、舌生瘡、小便發紅、大便乾結等一切實火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