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 五、雜方 (4)
五、雜方 (4)
1. 五、雜方
綠皂礬(十斤,用鎮江醋十斤,以文武火合煮鍋中,無煙為度,用淨末一百二十兩),廣陳皮(三斤,炒,研末,用淨末四十兩),山楂(三斤,炒,研,用淨末,二十兩),大麥(去殼炒,研,用淨末一斗),陳粳米(炒,研,用淨末,三升)
上藥五味,加黑棗十斤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清晨,用溫陳酒送下三錢,白酒開水作引,米湯不可用也,忌腥氣麵食。
秘製走馬牙疳方
治一切痧發後牙疳,及走馬牙疳,腐爛腫痛,臭穢不堪,甚至穿腮落齒者,將此藥用桐油調搽,極為靈效。
大紅棗(八枚,用石白砒二分納下,煅存性,須退大飛),真銅綠(一錢),綠膽礬(一錢),煅中白(三錢),梅片(八分),飛青黛(一錢),真犀黃(四分)
研細末。
吐血方
此方無論何種吐血,皆可名驗。
鮮蠶豆葉搗汁,與老陳酒暖暖沖服即止,不可輕視。
痧藥方
真茅朮(三兩),公丁香(六錢),飛辰砂(三兩六錢),生甘草(二兩四錢),杜蟾酥(九錢),飛雄黃(三兩六錢),杜子香(三錢),麻黃(三兩六錢),錦大黃(六兩),明天麻(三兩六錢)
諸藥生曬為末。
馬培之先生秘製吹藥方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黃耆,薄荷,防風,荊芥,連翹,細辛,白芷,元參,川芎,羌活,獨活,三奈,檳榔,川樸,苦參,甘草,木通,半夏,川烏,蒼朮,麻黃,赤芍,升麻,草烏,大黃,姜蠶,川膝,桔梗,射干,乾葛,皂刺,車前,桑皮,茄皮,牛蒡,骨皮,麥冬,杏仁,山豆根,生地,歸尾,花粉,生南星,銀花,參山膝,川槿皮(以上藥各一兩),鮮車前子,紫背天葵草,骨牌草,金星草,五爪龍草,土牛膝草(以上藥各四兩)
用新缸一隻,清水浸之,日曬夜露四十九日,如遇風雨陰晦之日,用蓋蓋之。曬露須補足日期,取起濾去渣,銅鍋煎之,槐柳枝搗之,煎稠如糊,再加後藥。
明雄黃(五錢),青礞石(童便煅七次),乳香(去油),沒藥(炙),熊膽(焙),龍骨(煅),元明粉,血竭,石燕(醋煅七次),海螵蛸(紙包焙),蘆甘石(童便煅七次),青黛(上藥各五分),枯礬,兒茶(各一錢),輕粉,廣丹(水飛,各三分),月石(七分),桑枝灰(三錢)
上為細末,入前藥膏內和勻,做成小餅如指大,曬露七日夜,放地上以瓦盆蓋之,一日翻一次,七日取起,置透風處陰乾收藏瓦罐內,三個月方可用之。用之時為極細末,每餅二分,加後七味。
梅片,珍珠,珊瑚(研,水飛,各四分),麝香(二分),犀牛黃(二分),輕粉(一釐),月石(二分)
為細末和勻,寧收小瓶封口,勿泄氣,每以銅吹筒吹藥少許,吹患處,咽喉諸症,無不神效也。
白話文:
五、雜方
將綠礬(十斤)放入鍋中,加入鎮江醋(十斤),用文火和武火一起煮,直到沒有煙冒出為止,取出研磨成細末,取用淨末一百二十兩。將廣陳皮(三斤)炒過後研磨成末,取用淨末四十兩。山楂(三斤)炒過後研磨成末,取用淨末二十兩。大麥(去殼炒過後研磨成末,取用淨末一斗)。陳年粳米(炒過後研磨成末,取用淨末三升)。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黑棗十斤,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清晨,用溫熱的陳年酒送服三錢,可以用白酒或開水做引導,但不能用米湯。服用期間要忌吃腥味食物和麵食。
秘製走馬牙疳方
治療各種因痧病發作後引起的牙疳,以及走馬牙疳,這些症狀會導致牙齦腐爛腫痛、散發惡臭,嚴重時甚至會穿透腮部導致牙齒脫落。將此藥用桐油調和後塗抹患處,效果非常好。
大紅棗(八枚),放入石砒霜二分,煅燒後保留藥性,必須去除雜質。加入真銅綠(一錢)、綠膽礬(一錢)、煅燒過的中白(三錢)、梅片(八分)、飛過青黛(一錢)、真犀黃(四分),將它們研磨成細末。
吐血方
這個方子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吐血,都能夠有很好的效果。
將新鮮的蠶豆葉搗爛取汁,與溫熱的陳年酒一起沖服,立刻就能止血,不可輕視它的效果。
痧藥方
真茅朮(三兩)、公丁香(六錢)、飛辰砂(三兩六錢)、生甘草(二兩四錢)、杜蟾酥(九錢)、飛雄黃(三兩六錢)、杜子香(三錢)、麻黃(三兩六錢)、錦大黃(六兩)、明天麻(三兩六錢),將這些藥材曬乾後研磨成末。
馬培之先生秘製吹藥方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黃耆、薄荷、防風、荊芥、連翹、細辛、白芷、元參、川芎、羌活、獨活、三奈、檳榔、川樸、苦參、甘草、木通、半夏、川烏、蒼朮、麻黃、赤芍、升麻、草烏、大黃、姜蠶、川膝、桔梗、射干、乾葛、皂刺、車前、桑皮、茄皮、牛蒡、骨皮、麥冬、杏仁、山豆根、生地、歸尾、花粉、生南星、銀花、參山膝、川槿皮(以上藥材各一兩)。新鮮車前子、紫背天葵草、骨牌草、金星草、五爪龍草、土牛膝草(以上藥材各四兩)。
取一個新的缸,裝滿清水,將上述藥材浸泡在水中,白天曝曬,晚上露置,持續四十九天。如果遇到刮風下雨或陰天,要用蓋子蓋住。曬和露的天數必須補足。之後取出過濾掉藥渣,用銅鍋煎煮藥液,用槐樹枝或柳樹枝搗攪,將藥液煎煮至濃稠如糊狀,再加入以下藥材。
明雄黃(五錢)、青礞石(用童子尿煅燒七次)、乳香(去除油脂)、沒藥(炙燒)、熊膽(烘焙)、龍骨(煅燒)、元明粉、血竭、石燕(用醋煅燒七次)、海螵蛸(用紙包裹後烘焙)、蘆甘石(用童子尿煅燒七次)、青黛(以上藥材各五分)、枯礬、兒茶(各一錢)、輕粉、廣丹(用水淘洗,各三分)、月石(七分)、桑枝灰(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之前的藥膏中攪拌均勻,做成小餅,大小如同手指,曬太陽七天七夜。之後放在地上,用瓦盆蓋住,每天翻動一次,七天後取出,放在通風處陰乾,收藏在瓦罐中,三個月後才能使用。使用時將藥餅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取二分,再加入以下七味藥材。
梅片、珍珠、珊瑚(研磨成末,用水淘洗,各四分)、麝香(二分)、犀牛黃(二分)、輕粉(一釐)、月石(二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與之前的藥粉混合均勻,裝入小瓶中密封,防止藥氣散失。每次用銅製吹筒吹入少量藥粉至患處,治療咽喉等各種疾病,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