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 三、膏方 (3)
三、膏方 (3)
1. 三、膏方
消核膏
專治皮裡膜外之痰核,此膏代敷,甚有功效。
制甘遂(二兩),紅大戟(二兩),白芥子(八錢),麻黃(四錢),生南星(一兩六錢),姜半夏(一兩六錢),炙姜蠶(一兩六錢),藤黃(一兩六錢),朴硝(一兩六錢)
用真油一斤,先投甘遂、南星、半夏,煎枯撈出,次下姜蠶、大戟、白芥子、藤黃,逐次熬枯,前後撈出,再下朴硝,熬至不爆,用細絹將油濾清,再下鍋熬滾,緩緩投入炒黃丹,隨熬隨攪,下丹之多少,以膏紙攤之,老嫩得中為度。夏宜稍老,冬宜稍嫩,膏成趁熱傾入冷水中,抽拔數次,以去火毒,即可攤貼,宜後勿薄。
此膏妙在不用毒烈之藥,好肉貼之,也無損害。
凍瘡膏
治冬令嚴寒,皮膚燥裂,死血凍瘡等症。
真麻油(三兩),嫩松香(一錢),入黃占(一兩二錢)
烊化攪勻。
醋膏
治一切癰疽大症,以此膏調敷,藥收束腳根散漫。
用鎮江醋不拘多少,熬至三分之一為度。
消疔斧墨膏
能消腫止痛,走黃亦可回生。
松香(一斤)
以桑柴灰煎汁澄清,入松香煮燥取出,納冷水中少待一二時,再入灰汁內煮,以色如白玉為度,再以白蠟二兩,黃蠟十兩,刮粗片,明乳香二兩,沒藥三兩,銅綠五兩,各研極細末,無聲為度。再加蟾酥一兩五錢,百草霜五兩。先將錫底鍋刮淨,專燒芳柴,取煙煤。如有別柴,則不靈矣。
亦研極細末,節節無聲為度。先擇吉日,忌婦人雞犬孝服人見聞。須淨室焚香,前後須用桑柴煎真麻油一斤,滾下松香,待少滾下白蠟、黃蠟,二下乳香、沒藥,三下銅綠、百草霜。皆須候後時下,待冷捻成調,做丸如桂元大。入瓷瓶清水浸。要用之時,取出一丸,放熱茶壺上烘軟忌火。
看腫處大小捻成膏藥,貼之痛癢即止,腫勢即消,須忌葷腥辛辣,沸湯生冷,發物麵食,豆腐茄子,黃並鹼水,忌水洗,暴怒房事。凡生疔毒,其勢甚凶,動即致命,切勿輕忽。宜服菊花湯,或菊花汁草節等煎湯,時代飲亦可。或有誤服豬肉走黃,急搗芭蕉根汁,或塗或服,宜酌服。
誤食羊肉,急煎栗子殼湯。如倉卒外治無藥,可用山藥白糖搗塗。誠濟世之良方也。切勿河漢視之。
萬應傷膏
生地,茅朮,枳殼,五加皮,莪朮,桃仁,山柰,當歸,川烏,陳廣皮,烏藥,山稜,首烏,草烏,柴胡,防風,劉寄奴,香牙皂,川芎,官桂,羌活,靈仙,京赤芍,南星,香附,海風藤,荊芥,香白芷,藁本,川斷,良薑,獨活,麻黃,甘松,連翹殼,川軍
以上藥各三錢,再用真麻油四斤,入藥煎枯去渣,下淨血餘二兩熔化,再下桃丹三十兩,熬成膏,再下細料藥勻。用細料方錄下。
安南桂(一錢),麝香(一錢),附子片(二錢),梅片(三錢),洋樟(三錢),木香(二錢),大茴香(三錢),明乳香(三錢),沒藥(三錢),阿魏(三錢),細辛(三錢)
白話文:
三、膏方
消核膏
專門治療皮膚裡面、筋膜外面的痰核(腫塊),這種膏藥敷上後,效果很好。
成分:甘遂(80克)、紅大戟(80克)、白芥子(30克)、麻黃(15克)、生南星(60克)、姜半夏(60克)、炙姜蠶(60克)、藤黃(60克)、朴硝(60克)。
製作方法:用一斤純淨的油,先放入甘遂、南星、半夏煎煮至藥材焦枯,撈出。接著放入姜蠶、大戟、白芥子、藤黃,依序煎煮至藥材焦枯,每次煎完都撈出。最後放入朴硝,煎煮到不再爆裂。用細絹將油過濾乾淨,再放回鍋中加熱煮滾,慢慢加入炒黃丹,邊煮邊攪拌。黃丹的用量以能將藥膏攤在紙上,軟硬適中為準。夏天藥膏宜稍硬,冬天宜稍軟。藥膏熬好後趁熱倒入冷水中,反覆抽拉幾次,去除火毒,就可以攤貼使用。敷貼時不宜太薄。
這款藥膏的妙處在於不用有毒性的藥材,敷貼在健康的皮膚上也不會有損害。
凍瘡膏
治療冬天寒冷,皮膚乾燥龜裂,死血凝滯形成的凍瘡等症狀。
成分:純麻油(150克),嫩松香(3.75克),入黃占(45克)。
製作方法:將所有材料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即可。
醋膏
治療各種癰疽等大型瘡瘍,用此膏藥調和後敷貼,可以使藥效收斂,使瘡瘍不再擴散。
製作方法:用鎮江醋,用量不限,熬煮至剩三分之一即可。
消疔斧墨膏
能夠消腫止痛,即使病情危急也能起死回生。
成分:松香(600克)。
製作方法:先用桑樹枝的灰煎煮成汁,澄清後,放入松香熬煮至乾燥,取出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兩個小時。再放入灰汁中煮,煮到顏色像白玉一樣。接著加入白蠟(60克)、黃蠟(300克),刮成粗片,再加入研磨成極細粉末的明乳香(60克)、沒藥(90克)、銅綠(150克),研磨時要非常細,沒有聲響。最後加入研磨成極細粉末的蟾酥(45克)、百草霜(150克),同樣要研磨到沒有聲響。準備一個錫鍋,刮洗乾淨,專門用芳香的木柴燒火,取煙煤。如果用了其他木柴,藥效就不靈驗了。
選一個吉利的日子,避開婦女、雞犬、有喪事的人,要保持環境潔淨,焚香。前後要用桑樹枝煎煮一斤純麻油,燒滾後放入松香,等稍微滾時放入白蠟、黃蠟。接著放入乳香、沒藥。最後放入銅綠、百草霜,都要等前面的藥材都煮好後再加入。等藥膏冷卻後,揉成如桂圓大小的丸子,放入瓷瓶中用清水浸泡。要使用時,取出一顆丸子,放在熱茶壺上烘軟(忌諱用火直接加熱)。
看腫痛處的大小,將藥丸捏成膏藥,貼上去後痛癢就會停止,腫脹也會消退。貼藥期間要忌葷腥辛辣食物,忌滾燙的開水、生冷的食物,忌發物(容易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的麵食、豆腐、茄子,忌黃色和鹼性的水,忌用水洗,忌發怒,忌性生活。凡是生了疔瘡,情況都很凶險,稍有不慎就會致命,千萬不要輕忽。應該服用菊花湯,或用菊花汁、草節等煎湯,代替茶水飲用。如果誤食豬肉導致病情惡化(走黃),要趕快搗爛芭蕉根取汁,塗抹或服用,可酌量服用。
誤食羊肉,要趕快煎煮栗子殼湯服用。如果情況緊急,沒有藥物外敷,可以用山藥加白糖搗爛塗抹。這真的是救世的良方,千萬不要當作不重要的事情。
萬應傷膏
成分:生地、茅朮、枳殼、五加皮、莪朮、桃仁、山柰、當歸、川烏、陳廣皮、烏藥、山稜、首烏、草烏、柴胡、防風、劉寄奴、香牙皂、川芎、官桂、羌活、靈仙、京赤芍、南星、香附、海風藤、荊芥、香白芷、藁本、川斷、良薑、獨活、麻黃、甘松、連翹殼、川軍,以上藥材各10克,另外準備純麻油兩公斤,加入藥材煎煮至藥材焦枯,濾去藥渣,加入淨血餘(豬血)100克融化,再加入桃丹1.5公斤,熬成膏狀,最後加入以下研磨成粉的細料藥攪拌均勻。
細料藥成分:安南桂(3.75克),麝香(3.75克),附子片(7.5克),梅片(11.25克),洋樟(11.25克),木香(7.5克),大茴香(11.25克),明乳香(11.25克),沒藥(11.25克),阿魏(11.25克),細辛(11.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