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通祖方》~ 十五、二陳湯 (1)
十五、二陳湯 (1)
1. 十五、二陳湯
二陳湯(《局方》)
治脾胃痰濕。
半夏(薑製,二錢半),茯苓(錢半),陳皮(去白,一錢),甘草(炙,一錢),生薑(三片),烏梅肉(半個)
上六味煎,空心溫服。
燥痰減半夏、生薑,加麥門冬、竹瀝;郁痰乾咳,去半夏,用蜜煎姜,加川貝母;火痰加黃連、竹茹;老痰加蛤粉、海石。
按:此方本《內經》半夏湯及《金匱》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氣,烏梅收津,生薑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濕之專劑也。其《靈樞》半夏湯見「不得臥」門。
小半夏湯(《金匱》,又名生薑半夏湯)
治痰積膈上,喘嗽嘔噦。
二陳湯去陳皮、甘草、茯苓、烏梅,用半夏一兩泡去涎水,生薑汁半合。
半夏湯(《千金》)
治膽府實熱。
二陳湯去陳皮、甘草、烏梅,生薑易宿姜,加黃芩、生地黃、秫米、遠志、酸棗仁,以流水煮秫米,去滓,煎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
治痰飲多汗,小便不利。
二陳湯去陳皮、甘草、烏梅,用半夏一兩、生薑汁半合、茯苓三錢。
大半夏湯
治胃反嘔吐。
二陳湯去陳皮、甘草、茯苓、烏梅,加人參三錢,以水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溫服。《千金》有橘皮,治氣滿腹脹。又《千金》大半夏湯,本方更加附子、當歸、桂心、蜀椒、厚朴、枳實、茯苓、甘草、大棗,治胃中虛冷,腹滿氣塞。
半夏乾薑湯
治乾嘔,吐涎沫。
二陳湯去茯苓、陳皮、甘草、烏梅、生薑,加乾薑等分為散,取方寸匕,漿水煎服。
橘皮湯
治乾嘔噦,手足厥。
二陳湯去半夏、茯苓、甘草、烏梅,用橘皮四錢,生薑一兩。
橘皮半夏湯
治積氣痰痞,飲食嘔吐不止。
二陳湯去茯苓、甘草、烏梅,用半夏、橘皮各半兩,生薑汁半合。
橘皮枳實生薑湯(《金匱》)
治胸痹短氣。
二陳湯去半夏、茯苓、甘草、烏梅,用橘皮一兩、生薑半兩,加枳實三錢。
橘皮竹茹湯(《金匱》)
治胃虛噦逆。
二陳湯去半夏、茯苓、烏梅,用橘皮三錢、甘草一錢、生薑半兩,加竹茹三錢、人參一錢、大棗三枚。
半夏厚朴湯(《金匱》,即四七湯也)
治氣結成疾,狀如破絮,成如梅核結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中脘痞滿,氣鬱不舒,噁心嘔逆,一切郁證初起屬實者。
二陳湯去橘皮、甘草、烏梅,加紫蘇、厚朴。一方有紅棗。
加味四七湯
治心氣鬱滯。
四七湯加茯神、遠志、菖蒲、甘草。
指迷茯苓丸
治中脘留伏痰飲,臂痛難舉,手足不能轉移,背上凜凜惡寒。
二陳湯去陳皮、甘草、烏梅,本方用半夏曲二兩,茯苓一兩,加枳殼、風化硝各半兩,薑汁調神麯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下。
白話文:
十五、二陳湯
二陳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主要治療脾胃因痰濕引起的疾病。
藥材組成:半夏(用薑汁炮製過,二錢半)、茯苓(一錢半)、陳皮(去掉白色部分,一錢)、甘草(炙燒過,一錢)、生薑(三片)、烏梅肉(半個)。
以上六味藥材加水煎煮,在空腹時溫熱服用。
如果痰是乾燥型的,減少半夏和生薑的用量,加入麥門冬和竹瀝;如果是痰鬱結引起的乾咳,去掉半夏,改用蜂蜜煎煮過的生薑,並加入川貝母;如果是火熱引起的痰,加入黃連和竹茹;如果是老痰,加入蛤粉和海石。
說明:這個方子是根據《黃帝內經》的半夏湯和《金匱要略》的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等方子而來,加入了甘草來安胃,橘皮來疏通氣機,烏梅來收斂津液,生薑來化解痰液,是調理脾胃、治療痰濕的專用藥方。《靈樞》中的半夏湯記載在「不得臥」的章節中。
小半夏湯(出自《金匱要略》,又名生薑半夏湯)
主要治療痰積在膈上,引起喘氣、咳嗽、嘔吐等症狀。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陳皮、甘草、茯苓、烏梅,改用半夏一兩(浸泡後去除黏液),加入生薑汁半合。
半夏湯(出自《千金方》)
主要治療膽府實熱的疾病。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陳皮、甘草、烏梅,將生薑改用隔夜的生薑,加入黃芩、生地黃、秫米、遠志、酸棗仁,用流水煮秫米,去除殘渣後,將藥汁煎煮後服用。
小半夏加茯苓湯(出自《金匱要略》)
主要治療痰飲過多、多汗、小便不順暢等症狀。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陳皮、甘草、烏梅,改用半夏一兩、生薑汁半合、茯苓三錢。
大半夏湯
主要治療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陳皮、甘草、茯苓、烏梅,加入人參三錢,用水和蜂蜜調和後攪拌二百四十下,再煮藥,溫熱服用。《千金方》中記載有橘皮,可治療氣脹腹滿。另外,《千金方》中的大半夏湯,在原方的基礎上又加入了附子、當歸、桂心、蜀椒、厚朴、枳實、茯苓、甘草、大棗,用於治療胃中虛寒、腹部脹滿、氣機阻塞。
半夏乾薑湯
主要治療乾嘔、吐出黏液等症狀。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茯苓、陳皮、甘草、烏梅、生薑,加入乾薑等量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小撮,用米湯煎煮後服用。
橘皮湯
主要治療乾嘔、手腳冰冷等症狀。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半夏、茯苓、甘草、烏梅,改用橘皮四錢、生薑一兩。
橘皮半夏湯
主要治療氣機鬱積、痰液阻塞、飲食後嘔吐不止等症狀。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茯苓、甘草、烏梅,改用半夏、橘皮各半兩,加入生薑汁半合。
橘皮枳實生薑湯(出自《金匱要略》)
主要治療胸痹、呼吸短促等症狀。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半夏、茯苓、甘草、烏梅,改用橘皮一兩、生薑半兩,加入枳實三錢。
橘皮竹茹湯(出自《金匱要略》)
主要治療胃虛引起的呃逆。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半夏、茯苓、烏梅,改用橘皮三錢、甘草一錢、生薑半兩,加入竹茹三錢、人參一錢、大棗三枚。
半夏厚朴湯(出自《金匱要略》,也叫四七湯)
主要治療氣機鬱結形成的疾病,症狀表現為咽喉有異物感,像破絮一樣,或像梅核一樣堵在咽喉,吞不下也吐不出,中脘部位痞滿,氣機鬱悶不暢,噁心嘔吐,適用於各種鬱證初期屬於實證的情況。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橘皮、甘草、烏梅,加入紫蘇、厚朴。有的方子中還加入紅棗。
加味四七湯
主要治療心氣鬱滯的疾病。
在四七湯的基礎上,加入茯神、遠志、菖蒲、甘草。
指迷茯苓丸
主要治療中脘部位有痰飲停留,導致手臂疼痛難以舉起,手腳不能靈活轉動,背部感覺發冷怕寒。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去掉陳皮、甘草、烏梅,改用半夏曲二兩、茯苓一兩,加入枳殼、風化硝各半兩,用薑汁調和神麯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時用淡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