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藥院方》~ 卷二 (1)
卷二 (1)
1. 桂苓丸
治冒暑大渴,飲水過多伏冷,心腹脹滿,見食欲嘔,頭眩,小便赤少,大便滑瀉。
桂,赤茯苓(去皮。各五兩)
上二味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細嚼白湯送下,冷水化服亦得。
白話文:
夏天酷暑天氣,因過度飲水而導致身體發冷,出現胃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頭暈、尿少色赤、大便稀溏的症狀。可用桂枝與去皮赤茯苓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每次服一丸,細嚼後用溫水或冷水送服。
2. 敗毒散
治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痛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傷風感冒与时行感冒,头痛脖子僵硬,高烧怕冷,身体酸痛以及寒邪阻塞引起的咳嗽,鼻塞声音重浊,风痰引起的头痛,呕吐发烧等症状,都可以治疗。
人參(洗,去蘆頭),茯苓(銼,去皮),甘草(爁),前胡(去苗,洗秤),芎藭,羌活(去苗,洗),獨活(去苗),桔梗,柴胡(去苗),枳殼(麩炒,去穰,秤。各三十兩),
白話文:
人參(洗淨,去掉鬚根),茯苓(切碎,去掉外皮),甘草(烤過),前胡(去掉嫩芽,洗淨後秤量),川芎,羌活(去掉嫩芽,洗淨),獨活(去掉嫩芽),桔梗,柴胡(去掉嫩芽),枳殼(炒過,去掉果肉,秤量。每種藥材取 30 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分,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此藥方為細碎藥材。每次服用二分,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生薑、薄荷,一起煎煮到剩七分之水量,濾去渣滓趁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3.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溫,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來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此藥並皆治之。
白話文:
在治療傷寒或溫熱病時,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燒畏寒、脖子僵硬疼痛、胸悶脅痛、噁心嘔吐煩躁、體溫忽冷忽熱、全身發黃、小便不通、大便乾燥,或經期來潮而解便、潮熱不退,或痊癒後因勞累而復發,出現發燒頭痛。另外,婦女因傷風引發頭痛煩熱,經血剛結束,寒熱發作像瘧疾一樣固定時間發作;或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以上症狀都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
柴胡(去蘆頭,秤半斤),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秤二兩半),黃芩,人參(去蘆頭,秤),甘草(炙。各三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莖,秤半斤),半夏(用熱水洗淨七次,烘乾。秤二兩半),黃芩,人參(去掉根莖,秤取),炙甘草(各三兩)
上五味同為粗末。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濾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小兒分作二服,更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所有五種藥材的份量都相同,都是粗末的。每次服用一大匙(約三錢),加入一杯半的水,放入切好的生薑五片和一枚破開的棗子,一起煮到只剩下七成,過濾掉渣滓,稍微加熱後服用,不限時間。對於兒童,可以分成兩次服用,並根據孩子的體型調整劑量。
4. 五積散
調中順氣,除風冷,化痰飲。治脾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噦噁心。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暗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及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候不調,或閉不通,並宜服之。
白話文:
調節中氣,順暢氣機,祛除風寒,化解痰飲。
主治:
- 脾胃虛寒,腹脅脹痛。
- 胸中停痰,嘔吐噁心。
- 外感風寒或內傷冷食,導致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緊,四肢無力,寒熱交替,食慾不振。
- 婦女氣血不調,心腹疼痛,經期失調,或經閉不通。
蒼朮(洗淨去皮,二十四兩),桔梗(去蘆頭,十一兩),枳殼(去穰,麩炒),陳橘皮(去白),麻黃(去根節,以上各六兩),芍藥,白芷,當歸(去蘆頭,洗),甘草(銼),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茯苓(去皮),川芎(以上各三兩),厚朴(去粗皮),乾薑(以上各四兩),
白話文:
蒼朮(24 兩,洗淨去皮) 桔梗(11 兩,去蘆頭) 枳殼(麩炒,去穰) 陳橘皮(去白) 麻黃(6 兩,去根節) 芍藥(3 兩) 白芷(3 兩) 當歸(3 兩,去蘆頭,洗淨) 甘草(3 兩,銼) 桂枝(3 兩,去粗皮) 半夏(3 兩,湯洗七次) 茯苓(3 兩,去皮) 川芎(3 兩) 厚朴(4 兩,去粗皮) 乾薑(4 兩)
上除桂、枳殼二味另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為粗末,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末,令勻。每服三分,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一中盞,去滓,稍熱服。如冷氣奔沖,心脅腹脹滿刺痛,反胃嘔吐,泄利清穀,及痃癖癥瘕,膀胱小腸氣痛,即入煨生薑三片、鹽少許同煎。如傷寒時疫,頭痛體疼,惡風發熱,項背強痛,入蔥白三寸、豉七粒同煎。
白話文:
先將桂皮和枳殼這兩種藥材磨成粗粉末。其他十三種藥材也一同磨成粗粉末。用小火炒製藥材,直到顏色變深。炒好後攤開晾涼。然後加入桂皮和枳殼粉末,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三分,加水一碗半,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碗半的量。濾去藥渣,稍微加熱後服用。如果出現寒氣上衝、心脇腹脹滿疼痛、噁心嘔吐、腹瀉排清液、便祕、癥瘕、膀胱和小腸疼痛等症狀,可以加入煨過的生薑三片和少許鹽一起煎煮。如果患有傷寒或時疫,出現頭痛、全身疼痛、怕冷、發燒、項背疼痛等症狀,可以加入三寸蔥白和七顆豆豉一起煎煮。
若偏覺惡寒,或身不甚熱,肢體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鹽少許同煎。如寒熱不調,咳嗽喘滿,入棗煎服。婦人難產,入醋一合同煎服之。並不拘時候。
白話文:
如果感覺到發冷,或者身體不太熱,四肢僵硬,或者手腳冰涼,就用炒過的茱萸七粒,加入少許鹽一起煎服。如果寒熱不調,咳嗽喘不過氣,就加入大棗一起煎服。婦女難產,就加入一合醋一起煎服。這些藥物都不限時間服用。
5. 升麻葛根湯
治大人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已發未發疑貳之間,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大人和小孩因季節流行性疾病的頭痛發燒,以及肢體酸痛,還有在皮疹或疔瘡尚未發出或剛剛出現時的不確定階段,都適合服用。
升麻,葛根(銼),甘草(炙,銼),芍藥(各十兩),
白話文:
升麻、葛根(切碎)、炙甘草(切碎)、芍藥(各 10 兩)
上同為粗末。每服三錢,用水一盞半,煎取一中盞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日進二三服,以病氣去身清涼為度。小兒量力服之。
白話文:
以上藥物皆為普通藥材。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煎煮取半盞藥液,去掉藥渣,稍稍加熱後服用,不限時間,每天服用二至三次。以身體不再感到疾病的症狀、神清氣爽為止。小兒根據體重調整服用量。
6. 金沸草散
治風化痰,除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悶,痰涎不利,咳嗽喘滿,涕唾稠黏,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白話文:
治療風寒導致的痰多,去除頭暈頭痛,頸部僵硬疼痛,忽冷忽熱,四肢疼痛,胸悶氣短,痰液難以咳出,咳嗽氣喘,鼻涕唾液黏稠,以及治療季節性風寒感冒,發高燒、怕吹風。
荊芥穗(四兩),旋覆花(去梗),前胡(去蘆頭),麻黃(去根節。各二兩),甘草(炙炒),赤芍藥,半夏(洗七次,用生薑汁浸,各一兩),
白話文:
荊芥穗(240 克),旋覆花(去梗),前胡(去蘆頭),麻黃(去根節,各 120 克),甘草(炙炒),赤芍藥,半夏(清洗 7 次,用生薑汁浸泡,各 60 克)。
上件同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有寒邪則汗出,如風盛則解利。
白話文:
以上兩個方子都是比較基礎的。每次服用 15 克,加水 300 毫升,放入生薑三片、棗子一個,一起煎至剩八成,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如果有寒邪,則會出汗;如果有風邪,則會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