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九 (10)
卷第十九 (10)
1. 服石發動救解法第四
食生菜發,服甘草湯,食粗米發,服甘草湯。(粗米謂咀嚼不精也。)
大飽食發,如上服甘草湯。失食飢發,服蔥白豉湯。
醉發,服蔥白豉湯;若不解,服理中湯。
瞋怒大過發,服人參湯。
將冷大過發,則多壯熱,先以冷水七八升洗浴,然後用生熟湯五六石灌之。灌已,食少、暖食、飲少熱酒、行步自勞則解。若不解,復服梔子湯。
將熱大過發,則多心悶,服黃芩湯。(今按:以上湯方等在後第二十卷)
《薛侍郎補餌法》云:服石之後一二百日內,須吃精細飲食美酒等,使血脈通利。
若覺虛惙任餌署預食餺飥,強筋骨及止渴。
若覺大熱者,可服紫雪,或金石凌,或絳雪,或白雪等。(此等救急,紫雪為上。如不得通泄,宜服黃芩飲,快利即瘥。)
若覺體氣惛惛,不痛不癢,小便赤澀,即絞茅根汁任服之。
若口乾,即絞甘蔗汁任服。若不下食,服三物生薑煎。若不下食,體弱,乏氣力,即須食鮮鯽上膾。
若發瘡及腫,但服五香連翹湯等,忌魚豬蒜生菜等。(今按:五香連翹湯在《小品》第十治惡核方。)
若腫有根,堅如鐵石,帶赤色者,服湯,仍以小小艾炷當腫上灸之,一兩炷為佳。
《𪖂陽功曹範曲論》云:本方云:憒憒煩或痹便浴之,人羸或不堪大澆浴者。當隨藥動處極洗之,非藥物處則不堪水。若周身浴不寒特便冰者,當特澆之。若腹背不便水處,可濕手巾著上暖則易。可著半袖去裲襠。不喜令腹暖𪕭葦𤢖薄被則可矣。雖當冷食,欲得新炊飯冷潑之。
若不能輒炊,先以熱湯澆飯,令⿰⿱𠂝丂阝乃冷潑之。有堅積疢先服消石大丸下之,乃服散。人多羸瘦,下之可畏。(今按:硝石大丸有第十癥瘕條。)
白話文:
服石發動救解法第四
吃生菜引起不適,服用甘草湯;吃粗米(指咀嚼不精)引起不適,服用甘草湯。
大吃大喝引起不適,服用甘草湯。飢餓引起不適,服用蔥白豉湯。
醉酒引起不適,服用蔥白豉湯;若無效,服用理中湯。
大怒過度引起不適,服用人參湯。
受寒過度引起不適,通常伴隨發熱,先用冷水七八升洗浴,然後用生熟湯五六升灌服。灌服後,少量進食溫熱食物,少量飲用溫熱酒,適度活動就能痊癒。若無效,再服用梔子湯。
受熱過度引起不適,通常伴隨胸悶,服用黃芩湯。(註:以上湯方等詳見後文第二十卷)
《薛侍郎補餌法》記載:服用礦物藥後一二百天內,需食用精細飲食和美酒等,使血液流通順暢。
若感覺虛弱,可以食用餺飥(一種食物),以增強筋骨和止渴。
若感覺發熱,可以服用紫雪丹、金石凌、絳雪丹、白雪丹等。(這些是急救藥物,紫雪丹最佳。如果不能通便,應服用黃芩湯,大便通暢後即可痊癒。)
若感覺身體沉重,沒有疼痛和瘙癢,小便赤澀,可以服用茅根汁。
若口乾,可以服用甘蔗汁。若食慾不振,服用三物生薑湯。若食慾不振、體弱乏力,需食用鮮鯽魚膾。
若長瘡或腫脹,服用五香連翹湯等,忌食魚、豬肉、蒜、生菜等。(註:五香連翹湯詳見《小品方》第十卷治惡核方。)
若腫脹有根,堅硬如石,帶有紅色,服用湯藥,並用艾條在腫脹處灸一到兩個艾柱。
《𪖂陽功曹範曲論》記載:本方提到:若感到煩躁或肢體麻痺,可以泡澡;體弱或無法承受全身泡澡者,應根據藥物作用部位局部清洗,非藥物作用部位則不宜用水清洗。若全身泡澡後不感覺寒冷,可以直接用冰水沖洗;若腹部或背部不適宜用水的地方,可以用濕毛巾敷上,溫熱後更容易接受。可以穿半袖,脫掉褲子。不喜歡腹部溫熱,可用葦席或薄被蓋住即可。雖然應該吃冷食,但最好是新煮的飯冷卻後再食用。
若不能立即煮飯,先用熱水澆在米飯上,待其冷卻後再食用。如有堅硬腫塊,應先服用消石大丸使其排出,然後再服用散劑。體質虛弱的人,服用此藥需謹慎。(註:硝石大丸詳見第十卷癥瘕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