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三 (12)
卷第十三 (12)
1. 治骨蒸病方第十四(三)
凡十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絞去滓,分溫三四服,服如去八九里,復取微潤,五日服一劑,以三日劑為斷。忌黏食生冷。
又云:主骨蒸、肺痿、手足煩熱兼湯或不能食,蘆根飲方:
蘆根(切,十兩),麥門冬(十兩,去皮),地骨白皮(十兩),生薑(十兩,切),茯苓(五兩),橘皮(五兩)
兼服石,人骨中寒、虛脹痛者,加吳茱萸八兩。
凡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晝三服夜二服。忌如藥法。
又云:主骨蒸、肺痿、四體煩熱不能食,口乾者,麥門冬飲方:
麥門冬(三升,去心,生者二升),地骨白皮(二升),小麥(一升)
凡三味,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麥取一升,去麥門二味,更煮取三升,絞去滓,分溫三服,服相去四五里。
又云:小龍膽丸療骨蒸身熱,手足煩,心中懊憹羸瘦不能食方:
龍膽(五分),黃連(去毛),夕藥,甘草,黃柏,大黃,黃芩,人參,梔子仁(各四分)
凡九味,搗篩,蜜丸,飲服三丸,丸如梧子,稍加,以知為度,日二三服,忌如法。
又云:骨蒸之病,無問男女,特忌房室、舉動勞作,尤不宜食陳臭鹹酸難消黏食,牛、馬、驢羊、大小豆、豬、魚、油膩、酒、面、果、瓜、野鳥之屬,葵、筍、蒜、蕨及生冷等並不得食。唯宜食煮飯、鹽豉、豆醬、燒薑、蔥、韭、枸杞、苜蓿、苦菜、地黃葉、牛膝葉,並須爛煮食之。候病稍退,肌膚虛弱者,可時食干鹿脯。
又云:主骨蒸痃癖氣等灸方:
兩肩井、上廉、下廉,灸七壯。
又方:夾臍兩旁各相去一寸二分,兩乳下一夫肋間。灸如前法。
《廣濟方》療骨蒸單方:肺氣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顏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漸羸瘦方:
生地黃(三兩,切),蔥白(二兩,切),香豉(二兩),童子小便(二升),甘草(二兩,炙)
上,地黃等於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兩沸,絞去滓,澄去澱,取一升二合,分溫二服。忌食熱面、豬肉、油膩、黏食。
又云:療瘦病方:
靈天蓋(一大兩,死人頂骨),麝香(半臍),桃仁(一大抄,去皮),生硃砂(一兩半,光明者)好豉(一大升,干之)
上五味,各別搗篩訖,然後總和合調,每晨空腹以小兒小便半升,和散方寸一匕服。忌生血。
《廣利方》理骨節熱積漸黃瘦方:
鱉甲(六分,炙),知母(四支),大黃(六分),蔥白(五莖),豉(十二分),桑根白皮(八分),甘草(四分,炙)
切,以童子小便一大升三合煎取八合,去滓,食後良久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頻服五劑。忌熱肉麵人莧。
又方:大黃四分,切,以童子小便五合煎取四合,去滓,空腹分溫兩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頻服五劑,忌熱肉面。
白話文:
治骨蒸病方第十四(三)
這個方子共有十四味藥材,切碎後,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三升,過濾掉藥渣,分溫熱服用三四次,每次服藥後需間隔相當於走八九里的時間,再次服藥時藥液應略帶濕潤。五天服用一劑,服用三日份藥量後停止。忌食黏膩生冷食物。
另一個方子主治骨蒸、肺痿、手足煩熱兼有口渴或食慾不振:蘆根飲方。
方劑包括蘆根(切碎,十兩)、麥門冬(十兩,去皮)、地骨皮(十兩)、生薑(十兩,切碎)、茯苓(五兩)、橘皮(五兩)。
若病人同時伴有骨寒、虛脹疼痛,可加入吳茱萸八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水二斗煎煮至八升,過濾掉藥渣,分溫熱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二次。忌食與藥性相沖的食物。
另一個方子主治骨蒸、肺痿、全身煩熱、食慾不振、口乾:麥門冬飲方。
方劑包括麥門冬(去心,生麥門冬二升,炮製麥門冬三升)、地骨皮(二升)、小麥(一升)。
將三味藥材加水一斗三升,先煎煮小麥至一升,取出小麥,再加入剩餘兩味藥材煎煮至三升,過濾掉藥渣,分溫熱三次服用,每次服藥後需間隔相當於走四五里的時間。
小龍膽丸治療骨蒸、身熱、手足煩躁、心煩懊惱、消瘦、食慾不振:
方劑包括龍膽(五分)、黃連(去毛)、黃藥子、甘草、黃柏、大黃、黃芩、人參、梔子仁(各四分)。
將九味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三丸,丸藥大小如梧子,可根據情況略微調整劑量。每日服用二到三次,忌食與藥性相沖的食物。
骨蒸病不分男女,都應忌房事、劇烈活動和勞作,尤其避免食用陳腐、臭、鹹、酸、難消化、黏膩的食物,以及牛肉、馬肉、驢肉、羊肉、各種豆類、豬肉、魚類、油膩食物、酒、麵食、水果、瓜類、野鳥等,葵菜、筍、蒜、蕨類植物及生冷食物均不可食用。宜食用煮熟的米飯、鹽漬豆豉、豆醬、燒薑、蔥、韭菜、枸杞、苜蓿、苦菜、地黃葉、牛膝葉等,並且必須煮爛食用。待病情稍有好轉,若肌膚虛弱,可適量食用干鹿脯。
主治骨蒸、痃癖等症的灸法:
在兩肩井穴、上廉穴、下廉穴施灸,每次七壯。
另一個灸法:在肚臍兩側各一寸二分處,以及兩乳下方肋骨間施灸,灸法同上。
《廣濟方》中治療骨蒸的單方:肺氣每到傍晚就惡寒發熱,面色微紅,食慾不振,日漸消瘦:
方劑包括生地黃(三兩,切碎)、蔥白(二兩,切碎)、香豉(二兩)、童子尿(二升)、炙甘草(二兩)。
將生地黃等藥材浸泡在童子尿中一夜,清晨煎煮兩沸,過濾藥渣,除去沉澱物,取一升二合,分溫熱兩次服用。忌食熱麵、豬肉、油膩、黏膩食物。
治療消瘦的方子:
方劑包括靈天蓋(一大兩,死人頭蓋骨)、麝香(半臍)、桃仁(一大抄,去皮)、生硃砂(一兩半,質地光亮)、好豆豉(一大升,曬乾)。
將五味藥材分別搗碎過篩,混合均勻,每日清晨空腹服用,每次用小兒尿半升調和藥粉,服用藥量約為一匕。忌食生血。
《廣利方》中治療骨節發熱、漸漸消瘦變黃的方子:
方劑包括鱉甲(六分,炙烤)、知母(四支)、大黃(六分)、蔥白(五莖)、豆豉(十二分)、桑根白皮(八分)、炙甘草(四分)。
將藥材切碎,用童子尿一大升三合煎煮至八合,過濾藥渣,飯後很久分溫熱三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相當於步行七八里的時間,連續服用五劑。忌食熱肉麵和莧菜。
另一個方子:大黃四分,切碎,用童子尿五合煎煮至四合,過濾藥渣,空腹分溫熱兩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相當於步行四五里的時間,連續服用五劑,忌食熱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