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三 (10)
卷第十三 (10)
1. 治傳屍病方第十三
若熱更加石膏三兩(末),若不下食更加生麥冬二兩(去心)。
凡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去如人行七八里,重者服五六劑,輕者兩三劑,隔五六日一服,忌如藥法。
又云:主傳屍、骨蒸、例(力制反,皆也)多盜汗粉身方:
麻黃根(三分),牡蠣粉(三分),蒺藜子(二兩),熟米沙(半兩,末),白朮粉(六分),胡燕脂(一兩)
凡六物,搗篩,絹袋子盛之,夜臥汗出敷之。
又云:主傳屍、骨蒸、鬼氣,惡寒壯熱,諸風虛疥癬瘙癢方:
直用桃、柳、槐、蒴藋四種枝葉,各銼一大升,以水九大斗煮取五大斗,去滓,加鹽二大升浸(沒)之。
又云:主傳屍、伏練、殗䌁、骨蒸、痃癖、鬼氣、惡寒、悒悒(於急反,憂也),或如瘧等,灸之方:
大椎上穴。又兩旁才下少許對椎節間各相去一寸半二穴(名大杼。)又兩肋(魯得反,脅骨也)下名章門二穴。又當心脊骨上兩旁各相去一寸二穴。
合七穴,日別取,正午各灸七壯,滿一百五十壯,即覺漸瘥。
又云:主傳屍、殗䌁、喜厭(一琰反)夢者,灸商丘二穴。(在足內踝下微前陷者中,灸七壯,瘥止。)
《廣濟方》療瘦病、伏練、諸鬼氣惡注,硃砂丸方:
光明硃砂(一大兩,碎),桃仁(七十枚,去皮),麝香(三分,碎)
上,研硃砂、麝香令細末,後用桃仁、香砂為丸。如其和不斂,以蜜少許合成訖,清飲服一七丸,日二服夜一服,不痢,忌雜肉及辛。
又云:療傳屍、骨蒸、殗䌁、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痢、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痃癖、疔腫、驚癇、鬼忤中人、吐乳、狐貍吃力伽丸方:
吃力伽(白朮是),光明砂(研),麝香,當門子,訶黎勒皮,香附子,沉香(重者),青木香,丁子香,安悉香,檀香,蓽茇(波斯者),犀角(以上各一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香(以上各半兩)
上,研搗篩極細,白蜜前志沫和為丸,每朝取井花水服如梧子四丸。於淨器中研破服之,老少每研一丸服之。仍取一丸如彈丸,蠟紙裹,緋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傳。冷水暖水臨時斟量,忌五辛,臘月合之,有神藏於密器中,勿令泄氣,神效。
白話文:
治傳屍病方第十三
若發熱加重,服用石膏三兩(磨成粉末);若食慾不振,加服生麥冬二兩(去心)。將九種藥材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二升五合,過濾去渣,分三次溫服。服藥後如步行七八里路程,病情嚴重者服用五到六劑,病情輕者服用二到三劑,每次服藥間隔五六天,忌口如同藥方所述。
另有一方,主治傳屍病、骨蒸、體力衰弱、盜汗、全身無力:
麻黃根(三分)、牡蠣粉(三分)、蒺藜子(二兩)、熟米粉(半兩,磨成粉末)、白朮粉(六分)、胡燕脂(一兩)。將六種藥材搗碎過篩,用絹袋盛裝,夜間出汗時敷於患處。
另有一方,主治傳屍病、骨蒸、鬼氣、惡寒發熱、各種風邪引起的皮膚病及瘙癢:
取桃、柳、槐、蒴藋四種樹枝葉各一大升,切碎,加水九大斗煎煮至五大斗,過濾去渣,加入鹽二大升浸泡藥液。
另有一方,主治傳屍病、伏練、殗䌁(音同「墜佛」)、骨蒸、痃癖(音同「疤痞」)、鬼氣、惡寒、憂鬱,或類似瘧疾等症狀,採用灸法治療:
在大椎穴之上,以及其兩側椎骨下方約一寸半處各取兩穴(名為大杼穴),再在兩肋骨下取章門穴二穴,最後在心臟脊椎骨兩側各取一寸處各取一穴。共七個穴位,每日選取不同的穴位,正午時分,每個穴位灸七壯,共灸一百五十壯,即可逐漸痊癒。
另有一方,主治傳屍病、殗䌁、做夢多且喜怒無常:
灸商丘穴二穴(位於足內踝下方微向前凹陷處),每穴灸七壯,痊癒即止。
《廣濟方》中治療消瘦、伏練、各種鬼氣惡性傳染病的硃砂丸方:
光明硃砂(一大兩,研碎)、桃仁(七十枚,去皮)、麝香(三分,研碎)。將硃砂、麝香研磨成細粉,再與桃仁、硃砂混合製成丸藥。若藥丸過於濕潤難以成型,可加入少量蜂蜜。每次服用七丸,每日二次,夜間一次。服藥期間忌食肥肉及辛辣食物。
另有一方,治療傳屍病、骨蒸、殗䌁、肺痿、疰忤(音同「央舞」)、鬼氣、猝死性心痛、霍亂、嘔吐腹瀉、時疫、鬼魅、瘴瘧、赤白痢疾、瘀血、月經閉止、痃癖、疔瘡腫痛、驚癇、鬼魅作祟、吐奶、狐貍精作祟等症狀的吃力伽丸方:
吃力伽(白朮)、光明砂(研磨)、麝香、當門子、訶黎勒皮、香附子、沉香(份量加重)、青木香、丁香、安息香、檀香、蓽茇(波斯產)、犀角(以上各一兩)、薰陸香、蘇合香、龍腦香(以上各半兩)。將所有藥材研磨過篩至極細,用白蜜和勻製成丸藥。每天清晨服用,用井水送服,每次四丸,如同梧子大小。將藥丸研碎服用,老少皆宜,每次服用一丸。另取一丸,如彈丸大小,用蠟紙包裹,放入紅布袋中,佩戴於心口,可避邪祟,此方價值連城,秘而不傳。冷水或溫水皆可服用,忌食辛辣食物。臘月製藥,藥效更佳,需密封保存,不可使藥氣外洩,藥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