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十七 (4)
卷第十七 (4)
1. 治熱瘡方第五
《病源論》云:諸陽氣在表,陽氣盛則表熱,因運動勞役,腠理則虛而開,為風邪所客,風熱相搏,留於皮膚則生瘡。初作瘭漿,黃汁出,風多則癢,熱多則痛,血氣乘之,則多膿血,故名熱瘡之。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所有的陽氣都存在於人體的表面,陽氣旺盛則表面就會發熱,由於過度勞役,肌膚的毛孔就會鬆弛而張開,因此風邪就會趁虛而入,風熱相搏,滯留在皮膚上就會生瘡。瘡初起時會產生膿液,黃色的汁液流出,風多則會發癢,熱多則會疼痛,血氣乘虛而入,則膿液會增多,故名為熱瘡。
《小品方》熱瘡者,起瘡便生白膿是也。
《劉涓子方》治猝發熱瘡方:
炭長二尺許,燒令赤,以水二升,灌之出炭,取汁浴之即愈。
《錄驗方》治熱瘡黃連粉散方:
水銀(熬),黃連,胡粉(熬,各一兩)
凡三物,先搗黃連,下篩。然後合三物熟和之,鹽湯洗瘡,拭令淨,藥敷之,日二。
白話文:
小品方 熱瘡:剛起時即生白色膿瘡。
劉涓子方 治療突然發生的熱瘡:
用長約二尺的木炭燒紅,用二升水灌在上面,取出木炭後所得的水,用來洗滌患處,即可痊癒。
錄驗方 治療熱瘡:
黃連粉散
材料:
- 水銀(熬製)
- 黃連
- 胡粉(熬製)
- 各一兩
做法:
- 先將黃連搗碎,過篩。
- 再將三味材料混合均勻。
- 用鹽水清洗患處,擦拭乾淨。
- 將藥物敷於患處,每日敷兩次。
2. 治夏熱沸爛瘡方第六
《病源論》云:盛夏之月,人膚腠開,易傷風熱,風熱毒氣搏於皮膚,則生沸瘡。其狀如湯之沸,輕者,匝匝如粟粒;重者,熱汗浸漬成瘡,因以為名,世呼為沸子。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盛夏時節,人的皮膚毛孔張開,容易傷了風熱,風熱毒氣侵襲皮膚,就會生出沸瘡。它的形狀就像開水沸騰的樣子,輕微的,密密麻麻的像粟米粒;嚴重的,熱汗浸漬而成瘡,因此被稱為沸瘡,世人稱之為沸子。
《新錄方》治夏月熱沸瘡方:
細篩石灰粉上。
又方:以生桑葉揩上。
又方:酢漿煮洗之。
又方:以水萍揩塗之。
又方:搗菟絲苗揩塗之。
《令李方》治人身體熱沸生瘡方:
礬石(四兩,熬),白善(六兩,熬)
凡二物,冶篩,先以布拭身,乃以藥粉之,日二。
白話文:
夏季熱毒引起的瘡瘍,可用細篩過的石灰粉塗抹。其他方法還有用生桑葉擦拭、用醋漿煮洗、用水萍擦塗、用搗碎的菟絲苗擦塗等。
治療身體熱毒引起的瘡瘍,可以用熬過的礬石四兩和熬過的白礬六兩,混合後細篩,先用布擦拭患處,再用藥粉塗抹,每天兩次。
今按:《師說》云:嚼瘡者,風邪在皮肉間,夏時蒸熱氣時成瘡,如風矢,先癢後痛。色赤白,隱疹如粟米大,治之方:
白話文:
按照《師說》的記載:嚼瘡是由於風邪在皮肉之間造成,在夏季炎熱潮濕的時候容易形成膿瘡,像風疹一樣,先癢後疼。膿瘡顏色發紅或者發白,隱約可見粟米大小的疹子。治療的方法是:
柚葉,煮水洗之。
又方:煮梔子葉洗之,亦研梔子粉之。
又方:粟粉敷之。
若熱盛赤血者方:菵草舂絞,塗,並煮洗之。
白話文:
用柚葉煮水洗患處。
還有另一種方法:用梔子葉煮水洗患處,也可以把梔子研磨成粉末。
還有另一種方法:用粟粉敷患處。
如果熱盛化赤血,有以下方法:把菵草搗碎擰出汁液,塗抹在患處,同時用菵草煮水洗患處。
3. 治浸淫瘡方第七
《病源論》云:浸淫瘡,是心家有風熱,發於肌膚。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汁出浸淫肌肉,浸淫漸闊,乃至遍體。其瘡若從口出流散四肢則輕,若從四肢生然後入口則重。以其漸漸增長,因名浸淫瘡也。
白話文:
《病源論》說:浸淫瘡是因心臟有風熱,發於皮膚。初起時非常小,先癢後痛而形成瘡。膿汁流出,浸淫於肌肉中,逐漸擴大,甚至遍及全身。這種瘡如果從口中流出並分散到四肢,病情較輕,如果從四肢生出然後進入口腔,病情就比較嚴重。由於這種瘡逐漸增長,因此名為浸淫瘡。
《葛氏方》治猝得浸淫瘡,轉廣有汁,多起於心。不早治之,繞身周匝則殺人方:
以雞冠血塗之。
又方:新牛屎,絞取汁塗之,燒以熏之,佳。
又方:胡燕窠末,以水和敷之。
《錄驗方》天麻草湯方:
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一斗,分洗,以殺瘡癢也。
《極要方》療身上瘡,瘡汁所著處即成瘡,名曰浸淫,癢不止方:
白話文:
葛氏方 治療突然得到化膿性潰瘍,逐漸擴大化膿,多因心火所致。不早治療,繞身一週就會致命。
方劑:
-
用雞冠血塗抹患處。
-
另有方劑:
-
將新鮮牛屎絞取汁液塗抹患處,再用艾草燻燒,效果很好。
-
將胡燕窩研成粉末,加水調敷患處。
錄驗方 [天麻草湯]
方劑:
- 天麻草切碎五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一斗,分洗患處,可以止癢。
極要方 治療身上的潰瘍,潰瘍液沾染到的地方就會形成潰瘍,稱為浸淫,奇癢難忍。
方劑:
黃連(一兩),黃柏(一兩),蘆茹(一兩),礜石(一兩),甘草(一兩),生胡粉(一兩)
白話文:
-
黃連(一錢五克):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等功效。
-
黃柏(一錢五克):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等功效。
-
蘆茹(一錢五克):味甘性微寒,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止瀉痢等功效。
-
礜石(一錢五克):味甘性寒,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止瀉痢等功效。
-
甘草(一錢五克):味甘性平,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
生胡粉(一錢五克):味辛性寒,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等功效。
上搗甘草以上為散。胡粉於鎗子中著熬令黃,和之為散。欲敷藥,先以苦參汁洗,故帛拭乾即著藥,不過三四度即瘥。
白話文:
將甘草研磨成粉末。將胡粉放入鍋中加熱,直到它變成黃色,然後將甘草粉末和胡粉混合在一起。在敷藥之前,先用苦參汁清洗患處,然後用乾淨的布將患處擦乾。然後將藥物敷在患處,敷藥次數不要超過三到四次,即可治癒。
《蘇敬本草注》云:生嚼胡麻塗之。
《集驗方》治猝毒氣攻身,或腫,或赤,或痛,或癢,淫並分散。上下周匝,煩毒欲死方:
取生魚,切之如作膾,以鹽和敷之。若通身多作,令竟病上。干復易之。
《千金方》治浸淫瘡方:
以煎餅,熱敷之取止,神良。
白話文:
《蘇敬本草注》中說:直接咀嚼生胡麻,然後塗抹患處。
《集驗方》中治療突然發生的毒氣攻身,症狀可能是腫脹、發紅、疼痛或瘙癢,且會擴散至全身,讓人痛苦難耐甚至危及生命的方法:
取一條生魚,切成生魚片,加鹽攪拌後敷在患處。如果全身多處發病,就讓病竈集中在一個部位,等患處乾涸後再更換敷料。
《千金方》中治療浸淫性瘡瘍的方法:
用油煎餅,趁熱敷在患處,直到症狀消失,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