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七 (4)
卷之七 (4)
1. 粟米
(附:泔)
即小米。味鹹,氣微寒。種類數十,大抵早粟皮薄米實,晚粟皮厚米少。凡使,惟用陳者。
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止胃熱消渴,利小便,霍亂熱腹痛,泄痢,鼻衄,解諸毒。
附:泔,汁主霍亂轉筋,卒熱心煩,飲之立瘥,胃冷者不宜。酸泔及澱,洗瘙疥殺蟲;和臭樗皮煎服,治小兒疳痢。
白話文:
小米,味道帶鹹,性質稍微偏寒。種類有數十種,大致上早熟的小米皮薄米粒飽滿,晚熟的小米則皮厚米粒較少。一般使用,最好是用陳年的小米。
主要功能是補養腎氣,去除脾胃中的熱氣,能止住因胃熱引起的口渴,利小便,能治霍亂引起的發熱腹痛、腹瀉,以及流鼻血,並能解各種毒。
(附註:泔)
泔水,它的汁液主要能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以及突然發熱心煩的症狀,喝下後立刻見效,但若是胃寒的人則不適合飲用。酸泔水以及沉澱物,可以洗滌皮膚搔癢疥瘡,並殺滅寄生蟲;與臭椿皮一起煎煮服用,可以治療小兒疳積腹瀉。
2. 秫米
味甘,氣微寒。即粟米之糯者。
主寒熱,利大腸,療肺瘧,及陽盛陰虛,夜不得眠,及食鵝鴨成瘕,妊婦下黃汁,敷漆瘡。
按:秫者,肺之谷也,故能去寒熱,利大腸。大腸者,肺之合,而肺病多作皮寒熱也,《千金》治肺瘧方用之,取此義也。岐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瞑,半夏湯用之,取其益陰氣而利大腸也,大腸利則陽不甚矣。但動風壅氣,不宜多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稍微偏涼。指的是粟米中的糯米。
主要可以治療寒熱病,使大腸通暢,治療肺瘧,以及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的夜間失眠,還可以治療因吃鵝鴨肉造成的腹部腫塊,以及孕婦產生的黃色分泌物,外敷可以治療漆瘡。
說明:秫米是肺所喜愛的穀物,因此能夠去除寒熱,使大腸通暢。大腸與肺相表裡,而肺部疾病常常會出現皮膚寒熱的症狀,《千金方》治療肺瘧的方子採用了秫米,就是這個道理。岐伯治療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的夜間失眠,使用半夏湯也採用了秫米,是為了增益陰氣並使大腸通暢,大腸通暢了陽氣就不會過於旺盛。但是,秫米容易引起風邪和氣滯,不宜多吃。
3. 粱米
有黃、白、青三種:黃粱,味甘,氣平;白、青粱,味甘,氣寒。粱皆粟類,細論仍別。黃粱,穗大毛長,穀米俱□於白粱,而收子少,食之香美,勝於諸粱。白粱,亦穗大毛長,而谷粗扁長,不似粟圓米白而大,香美亞於黃粱。青粱,殼穗有毛而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粱,早熟收薄,味短色惡,故人少種之。
主益氣,補中。
按:粱米,調和脾胃,力倍諸谷,惟黃獨優者,蓋得中和之氣多耳。
白話文:
粱米有黃色、白色、青色三種:黃粱,味道甘甜,性質平和;白粱、青粱,味道甘甜,性質寒涼。粱米都屬於小米的一種,但仔細來說還是有些區別。黃粱,穗大且毛長,穀粒和米都比白粱來得飽滿,但收成較少,吃起來香甜美味,勝過其他種類的粱米。白粱,也是穗大毛長,但穀粒粗糙扁長,不像小米那樣圓潤米白且大顆,香甜美味程度略遜於黃粱。青粱,外殼穗帶毛且穀粒呈現青色,米也微微帶青,比黃粱和白粱細小,早熟但收成較少,味道和色澤較差,因此人們很少種植。
主要功效是補益氣力,補養脾胃。
總結來說:粱米能調和脾胃,功效比其他穀物強,其中黃粱尤其出色,可能是因為它吸收了更多平和之氣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