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詳節》~ 卷之九 (8)
卷之九 (8)
1. 雄黃
(附:雌黃)
味苦,氣平。有微毒。生階州敦煌山之陽。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色如雞冠者真。又有青黑色而堅者,名熏黃;有形色似真而臭者,名臭黃,止可療瘡疥,其臭似醋,洗之便去,足以亂真,尤宜辨。凡使,用米醋,入蘿蔔汁煮乾用。
附:雌黃,味辛,氣平。系生山陰者。黃色如金。主同雄黃,但不入湯藥用。
主殺疥蟲,䘌瘡,疳蟲,勞蟲,中惡腹痛,鬼疰,癥瘕,大風,邪瘧,伏暑泄痢,酒澼,驚癇,化腹中瘀血、涎積。
按:雄雌同產,以山陰山陽受氣不同爾。其治病之功亦相彷彿,大要為治瘡殺毒要藥,而又入肝經氣分,故癥瘕等病復著殊功也。
白話文:
雄黃,味道苦,藥性平和,帶有微毒。產於階州敦煌山的南面。形狀像塊狀的丹砂,晶瑩剔透不夾雜石頭,顏色像雞冠的才是真品。另外有青黑色而且堅硬的,叫做熏黃;還有形狀顏色像真品但有臭味的,叫做臭黃,只能用來治療瘡疥,它的臭味像醋,清洗一下就會消失,這種臭黃足以混淆真品,要特別仔細分辨。凡是使用雄黃,要用米醋加入蘿蔔汁煮乾後再使用。
附帶說明:雌黃,味道辛辣,藥性平和,產於山的陰面。顏色像黃金。功效和雄黃相似,但不放入湯藥中使用。
雄黃主要能殺滅疥蟲、惡瘡、疳蟲、勞蟲,治療中邪引起的腹痛、鬼疰、癥瘕、麻風病、邪瘧、潛伏的暑熱引起的腹瀉痢疾、酒積、驚癇,能化解腹中的瘀血、痰涎積聚。
按:雄黃和雌黃是同源產物,只是因為生長在山的陰面和陽面,所受的氣不同而已。它們治療疾病的功效也大致相同,主要是治療瘡瘍、殺滅毒素的重要藥物,而且能入肝經的氣分,所以對癥瘕等病有特別的療效。
2. 礬石
味酸、咸,氣寒。生晉地者上,青州、吳中者次之。色有五色,潔白光明者入藥。甘草為使,畏麻黃,惡牡蠣。
主見論
按: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痰涎,取其酸苦湧泄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泄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痹、鼻瘜、癰疽、蛇蠍虎犬百蟲傷,取其解毒也。李迅治癰疽有蠟礬丸,護膜護心,散血解毒最效,不可不知。但多服損骨。
白話文:
礬石味道酸、鹹,性質寒涼。產於晉地(今山西一帶)的品質最好,青州(今山東一帶)、吳中(今江蘇南部一帶)的品質次之。礬石顏色有五種,潔白且光亮的才能入藥。甘草可以作為輔助藥,忌與麻黃同用,與牡蠣相剋。
主要功效論述:
總結來說,礬石的用途有四種:一,用它的酸味和苦味來使其產生嘔吐、腹瀉的作用,以排出體內風熱引起的痰涎;二,用它的酸味和澀味來產生收斂的作用,以治療各種出血性疼痛、脫肛、子宮脫垂、瘡瘍等疾病;三,用它的收斂和乾燥作用來去除體內濕氣,以治療痰飲、泄瀉痢疾、崩漏帶下、風眼等疾病;四,用它的解毒作用,以治療喉痹、鼻息肉、癰疽、蛇蠍虎犬及其他蟲類的咬傷。李迅治療癰疽有蠟礬丸的藥方,可以保護體內的薄膜和心臟,化散瘀血、解毒的效果非常好,這個藥方不可不知。但是,服用過多會損傷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