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藥性賦》~ 下卷 (4)
下卷 (4)
1. 草部下
因知性甘大熱,附子、烏雄可回陽而逐冷,祛風濕而建中。
附子,團圓平坐重一兩已上者佳。主心腹冷痛,攻咳逆,破癥結,墮胎止痢,除風寒濕痹,強陰道。烏頭與附子同種,以原種之母為烏頭。破積除寒濕及中風邪惡風,墮胎,攻腹痛,消積飲。天雄似附子但廣,身長三四寸許,有須,性烈一如烏、附。逐痹除風助陽。附子烏雄味並辛,甘溫太熱有毒。出三建,故名三建。
半夏,止吐去痰,有毒必須薑製;大黃,通腸滌熱,快駿因號將軍。
半夏,味辛、平。生微寒,熟溫,並有毒。五月夏至生,故名半夏。健脾止嘔去痰涎。熟令人下,生令人吐,須用須用合生姜和煎方制其毒。大黃,味苦。寒,無毒。黃芩為之使,無所畏。宣氣消癰,除結熱,通瘀血,蕩燥屎,推舊致新,性至快。
木賊青葙,開眼翳;羊蹄、鶴蝨,殺三蟲。
木賊,味甘、微苦。無毒。攻積塊、腸風、下痢,止女人赤白崩帶。青葙子,味苦。微寒,無毒。即白雞冠花子。主皮膚熱,瀉肝熱,去風除瘙癢,殺蟲。羊蹄,俗呼為禿菜根。味苦。寒,無毒。攻疥癬,治女人陰蝕、瘡痔,殺諸蟲。鶴蝨,味苦、平。有毒,即杴草。主蛔蟲咬心痛。
與甘草相刑,甘遂能消腫破癥,大戟通利水道,兼除蟲毒;與烏頭相反,白蘞治腸風癰腫,白及破癰疽,併合跟皸。
甘遂、大戟,味並苦、甘、寒。有毒。治病之功,不相上下,故並反甘草。白蘞與白及,味並苦、甘平。無毒。同反烏頭,療疾大同小異。
風攻皮膚羊躑躅,熱止嗽喘馬兜鈴。
羊躑躅,味辛。有毒。羊誤食其苗葉則躑躅而死,故名之。消蟲毒,攻諸痹賊風。馬兜鈴,味甘。寒,無毒。治肺熱咳嗽喘促,兼瘻瘡血痔。其根名土木香,又曰青木香,結子如鈴狀,故名兜鈴。
劉寄奴,破血行經,金瘡最妙;續隨子,消癥蕩滯,蟲毒尤攻。
劉寄奴,味苦,溫。治湯火傷及金瘡最妙。因劉裕小名寄奴,取此草以療金瘡,得劉裕名寄奴。續隨子即聯步,味辛。溫,有毒。最治蛇傷。
祛風逐痰白附子,刮磨腸垢白頭翁。
白附子,味甘、平。溫,無毒。能行藥勢,主心疼腹痛。白頭翁,處處有之,謂之老公須。根有白茸,故名之。仲景以此專治溫瘧,又治金瘡衄血。
何首烏,久服延年,可消瘡腫;骨碎補,折傷克效,及耳鳴聾。
首烏,味苦澀。微溫,無毒。昔有老人姓何,見藤夜交,遂採其根食之,白髮變黑,因此名之。骨碎補,味苦。溫,無毒。一名猴孫姜。根生綠樹上,能補骨碎折傷因名之。
瀉肺消痰,下水去浮葶藶子;通經散腫,開喉明目射干功。
葶藶子,味辛、苦。寒,無毒。處處有,好生道旁。有甜、苦二種。射干,味苦、平。微溫,無毒。一名烏扇,俗曰仙人掌。
常山吐涎截瘧,莨菪止搐欄風。
常山,味苦、辛。有毒。形如雞骨者良,苗名蜀漆。莨菪子,處處有之。味苦、辛。有毒。一名天仙子。雖云有毒,得甘草、升麻即解。
連翹,除心熱,破癭瘤,堪行月水;桔梗,瀉肺癰,清喉痛,止嗽寬胸。
連翹,味苦、平。無毒。分大、小二種。利小便,專治癰疽發背。桔梗,味辛、苦。微溫,有小毒。又有一種名苦梗,藥性相同。
海金砂,用日中收,攻傷寒熱病;殼精草,從田中採,破翳膜遮晴。
海金砂,俗名竹園菜,處處有之。收金法以紙襯之,日中曬,以杖擊之其杖葉,自然有砂落紙上,旋收之。專利小便,得蓬砂、梔子、馬牙硝最良。穀精草,一名鼓槌革,又曰戴星草,生田中。味辛。溫,無毒。治咽喉痹,止齒痛。
紫河車,即蚤休,癰瘡至聖;商陸根,名樟柳,退腫之宗。
紫河車名金線重樓,味苦。微寒,無毒。
主治癲癇驚熱。商陸,味辛、酸、平。有毒。種分赤、白。白者,消水腫,根如人形者有神。赤者不入藥。
藜蘆為瘡疥之藥,貫眾殺寸白諸蟲。
藜蘆,味辛、甘。寒,有毒。俗名山棕,反細辛、芍藥。可吐風痰,不入藥湯,專主疥蝨瘡瘍。貫眾,味苦。微寒,有毒。治金瘡,破癥結,止鼻紅。
草蒿,一本作青蒿,滅骨蒸勞熱;旋覆花,草名金沸,鈍痰嗽之鋒
草蒿,味苦。寒,無毒。處處有之。根、苗子、葉,皆入藥,各自使用。用子勿用葉,用枝勿用根,四者若同用則成病。得童子小便浸之用良,亦可煎水洗瘡除疥風。旋覆花,味鹹、甘。溫,微冷。利痰,有小毒。通膀胱水去風濕,止嘔。
蓖麻子,善主催生,搗膏敷腳版;威靈仙,能消骨鯁,熬汁灌喉嚨。
蓖麻子,味甘、辛。有小毒。瘡癢研榨油搽敷,水癥研服良。威靈仙,味甘。溫,無毒。主宣氣去冷,消痰療折傷,治諸風。
馬鞭草能通月水不行,破癥瘕之癖;葫蘆巴好補元陽腎冷,蠲疝氣之癃。
馬鞭草,味甘、苦。寒,有小毒。其草穗類鞭梢,因名之,俗謂之鐵掃帚。治濕慝陰瘡。葫蘆巴,得茴香、桃仁同用,逐膀胱疝氣;得硫黃、附子同用,專補腎經。
萱草治淋,孕帶其花生男子;燈心去尿,燒灰善止夜啼童。
萱草,一名鹿蔥。味甘。性涼而無毒,處處有之。孕婦佩帶其花即生男子,因名宜男草。燈心處處有之,破傷處搗敷最良。
山豆根,療咽病頭瘡五痔;金沸草,治丹毒發背諸癰。
山豆根,味甘。寒,無毒。消腫毒,止熱咳。金星草,至冬時則背有黃星點成行。
味苦。寒,無毒。解硫黃毒。
狼毒驅九種心痛,狶薟掃除風濕痹。
狼毒,味辛、平。有大寒。陸而沉水者良。主咳逆,治蟲毒蟲疽瘰癧。狶薟即火炊草,味苦。寒,有小毒,頗似鶴蝨。昔有知州張泳,嘗經進此方治諸風。
夏枯草,最治頭瘡,瘰癧癭瘤同可覓;天南星,專能下氣,風痰腦痛止怔忡。
夏枯草,至夏即枯,故名之。味苦。寒,無毒。天南星,處處有之。味苦、辛。有毒。散血墮胎,消癰腫。
退腫消風牽牛子第一,諸瘡解毒山慈菇最良。
牽牛子,用炒過。味苦。寒有毒,處處有之。下氣通腸,利大小便,墮胎,專治腰疼腳痛。山慈菇,名兒燈檠,一名金燈花,瘡腫癰疽瘰癧消毒良。
仙茅伸風者之腳掌,補虛堅骨;苧根涼小兒之丹毒,安護胎宮。
仙茅,味辛。溫,無毒。治虛勞,逐冷氣,益陽堅骨,生長精神。苧根,補血安胎,止渴兼小兒丹毒。
茵芋理寒熱似瘧,屋遊斷齒衄之縱。
茵芋,味苦。溫,有毒。止心腹痛,通關節,主風寒濕痹。屋遊,即瓦上青苔。味苦。寒,無毒。逐膀胱水,止皮膚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