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藥性賦》~ 下卷 (2)
下卷 (2)
1. 草部上
觀夫天生庶民,地生百草,人生不無札瘥之常,以致病於壽夭。草有治病之功,用何花苗實腦。
蒸眾也,實子腦根。
菖蒲,開心明耳目,去濕痹風寒;菊花,消散濕痹風,主頭眩痛攪。
菖蒲,一名昌陽。須用生石磧上一寸九節者良。味辛。溫,無毒。菊花,味苦、甘,平,無毒。主胸中煩熱,明目聰耳。
治渴補虛安五臟,快覓人參;溫中解毒性平和,無如國老。
人參,一曰人葠,味甘。微寒,微溫,無毒。反藜蘆。甘草,味甘平。無毒。主解百毒,為眾藥之王,故號國老。反大戟、芫花。
白朮益脾,止瀉嘔,若動氣不宜;蒼朮平胃,壓山嵐,用米泔浸炒。
白朮,味甘、辛。無毒。主風寒濕痹,益脾胃,補虛勞,消腫。傷寒有動氣者不宜服。蒼朮用米泔浸一宿,換泔浸,炒乾去,皮。味苦、甘、辛。無毒。治傷寒痹痛,溫瘧可發散。
生地黃,能行血兼止吐衄折傷;熟地黃,能補血重治虛勞焦躁。
生地黃大寒,亦治產後血攻心及女人經水閉絕。熟地黃,淨洗酒浸,蒸三、兩次,焙乾。味甘、溫。無毒。熟乾則溫補,生干則平宣。熟者止崩漏,安魂魄,治驚悸,補內傷。
天門冬鎮心,止吐血衄血,性冷而能補大虛;麥門冬解渴,開結益心腸,勞熱可除煩可保。
天門冬,味苦、甘、平。大寒,無毒。悅人顏色。麥門冬,味甘、平。微寒,無毒。二味並抽去心,焙乾用。
地膚子、車前子,除熱去風明眼目,能令膀胱水穀分;菟絲子、巴戟天,添精補髓主延年,解去腰疼誠有效。
地膚子即落帚子。味苦。寒,無毒。車前子,味甘、咸。寒,無毒。能滑胎止瀉利。菟絲子,味辛、平。無毒。水洗,澄去砂土,酒浸一宿,蒸過,乘熱杵成膏。焙乾,再入藥,方可研成末。巴戟天,須用連珠者,去心,酒浸焙乾。味辛、甘。微溫,無毒。除風,強力強筋,治夢與鬼交。
牛膝補虛攣膝痛,月經若閉亦能通;柴胡去熱治勞傷,主療傷寒功力到。
牛膝為君,味苦、酸、平。無毒。柴胡,味苦、平、辛。微寒,無毒。治濕痹拘攣,可用煎湯浴之。下氣,消痰、止嗽、傷寒為要藥。
草決明,瀉肝熱,明目驅風兼貼鼻洪;草龍膽,益肝虛,驚惕無憂疳蟲可掃。
草決明,味鹹、苦、甘、平。微寒,無毒。草龍膽,味苦。寒,無毒。益肝明目最治疸。
庵䕡子,性苦寒,風寒濕痹水氣皆寬;茵陳篙,性苦冷,時氣發黃淋難可導。
庵䕡,處處有之。味苦。微寒,無毒。久服輕身明目。茵陳蒿,味苦、平。微寒,無毒。治淋難,小便秘澀不通也。
遠志葉名小草,堪收夢裡遺精。黃精俗字山姜,久服延年不老。
遠志用去骨,以甘草湯浸煮,炒乾。味苦。溫,無毒。苗名小草,一似麻黃,但無節。能令生智慧,定心驚。黃精,俗字山姜。味甘、平。無毒。然與鉤吻相似,但一善一惡,要仔細辨認,切勿誤用。鉤吻則傷人至死,謂之鉤吻。
北五味,補虛下氣,止嗽強筋;南木香,止痢健脾,氣疼是寶。
五味子,味酸、甘、咸、苦、辛,故名五味。性溫,無毒。止渴消酒毒。木香,形如枯骨者佳,不見火。味辛。溫,無毒。去膀胱冷氣,除癥瘕,止瀉痢。
金瘡止血,王不留行是名剪金花;風疹赤丹,本草景天即是慎火草。
王不留行,味苦、平。無毒。可催生產,利月經。景天,味苦、酸、平。無毒。主勞煩大熱瘡,女人漏下用花良。
絡石,治癰瘡,消熱毒,苗似龍鱗;川芎,醫頭痛,主筋攣,形如雀腦。
絡石為君,即石鱗,又名龍鱗薛荔。味苦。溫,微寒,無毒。畏貝母、菖蒲。川芎,一名芎藭。明目,瘡家止痛。味辛。
溫,無毒。蘼蕪即其苗也。白芷為之使。
金釵石斛,能使元陽壯,腰疼膝痛並皆驅;鬼臉升麻,用解百毒消,疹痘斑瘡寧可效。
石斛草,味苦、平。無毒。入腎,壯陽平胃氣。升麻,味苦,平。微寒,無毒。能解一切毒,除熱去風,為傷寒時氣之要也。
煙塵續斷,安胎產,療金瘡,逮不可遲;染絳茜根,理風寒,止吐血,須宜乎早。
續斷,味苦、辛。微溫,無毒。最能接骨,因名續斷。茜根,一作蒨,即今染絳,茜草根也。味苦。性微寒。解中蠱毒。
虺床、蛇床同一種,治風濕癢及陰瘡;羌活、獨活本來同,頭痛筋攣風氣撓。
虺床即蛇床,味苦、辛、甘平。無毒。羌活、獨活本同類,但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味苦、甘、平。微溫,無毒。
細辛、薯蕷,能溫中下氣,仍主腦腰疼;薏苡、萎蕤,治痹弱筋攣,並風濕之悼。
細辛,味辛。溫,無毒。主拘攣風痹,明目破痿,治婦人血閉。薯蕷,俗名山藥。味甘、溫、平。無毒。補心氣不足,鎮心神。薏苡仁,味甘。寒,無毒。主肺氣、肺癰。萎蕤,葉似黃精,味甘平。無毒。切勿誤用鉤吻則傷人。
止渴補虛收盜汗,黃耆奏不小之功;消癰散腫有高能,忍冬是至賤之草。
黃耆,味甘。微溫,無毒。主虛勞,強筋,治耳聾,止痛排膿。忍冬草,即鷺鷥藤,又名金銀花。其蔓左纏亦名左纏藤。味甘。溫,無毒。今處處有之。
澤瀉會除諸般瀉,弭渴疏淋;防風主治一切風,仍蠲頭痛。
澤瀉,味甘、咸、寒。無毒。止泄精,逐膀胱水,多服令人眼病。防風,味甘、辛。溫,無毒,能解附子毒,明目止汗療崩。
蒺藜,陰痛煎湯,頭痛酒煎。蒲黃,行血用生,止血用炒。
蒺藜,味甘、辛。溫,微寒,無毒。破血催生,若風瘡陰瘡煎湯作浴,頭痛煎酒服。蒲黃,味甘、平。無毒。生則味滑,炒熟則味澀。
蓯蓉,扶女子陰絕,與男子陽絕,補陰養腎,生自馬精;黃連,理丈夫諸熱,劫小兒疳熱,止痢厚腸,貴稱鷹爪。
肉蓯蓉,味甘、酸、咸。微溫,無毒。言是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作羹補虛最佳。黃連,味苦。寒,無毒。點眼可除熱,更治消中、口瘡良。
漏蘆,行乳汁,消瘰癧腸風;丹參,補胎氣,利月經可吉。
漏蘆,味苦、咸。寒無毒。醫瘡瘍療眼,理損傷續筋骨。丹參,味苦。微寒,無毒。除積聚,破癥瘕,益氣去煩滿。一名赤參。
更分佐使君臣,是曰神聖功巧。
望而知之謂神,聞而知之謂聖,問而知之謂功,切而知之謂巧。察而知之,是為醫家之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