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藥性賦》~ 上卷 (5)
上卷 (5)
1. 用藥凡例
頭角痛用川芎,血枯亦用。巔頂痛須用藁本。遍身肢節痛須用羌活,風濕亦用。
腹中痛,須用白芍、厚朴。臍下痛,須用黃柏、青皮。心下痛,須用吳茱萸。胃脘痛,須用草豆蔻。
脅下痛,須用柴胡。日晡潮熱、寒熱往來亦用。
莖中痛,須用生甘草梢。氣刺痛,須用枳殼。血刺痛,須用當歸。心下痞,須用枳實。
胸中寒痞,用去白陳皮。腹中窄,用蒼朮。
破血須用桃仁,活血須用當歸,補血須用川芎,調血須用玄胡索。補元氣,須用人參。
調諸氣,須用木香。破滯氣,用枳殼、青皮。
肌表熱,須用黃芩,去痰亦用。去痰,用半夏。
去風痰,須用南星。諸虛熱,須用黃耆,盜汗亦用。
脾胃受濕用白朮,去痰亦用。
下焦濕腫,用漢防己、草龍膽。
中焦濕熱用黃連,下焦濕熱用芩。
煩渴,用白茯苓、葛根,嗽者用五味子。
咳有聲無痰者,用生薑、杏仁、防風;咳有聲有痰者,用半夏、枳殼、防風。
喘者,須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
諸泄瀉,須用白芍、白朮。
諸水泄,用白朮、白茯苓、澤瀉。
諸痢疾,須用當歸、白芍。
上部見血用防風;中部見血用黃連;下部見血用地榆。
眼暴發,須用當歸、黃連、防風。
眼久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
解利傷風,用防風為君,白朮、甘草為佐;解利傷寒,甘草為君,防風、白朮為佐。
凡諸風,須用防風、天麻。
諸瘡瘍,須用黃柏、知母為君,連翹、黃芩為佐。
小便不利,須用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
瘧疾,須用柴胡為君,隨所發之時、所屬經部分,以升經藥導之。
以上諸藥,此大略言之,以為處方之階。欲究其精於指掌,《珍珠囊》中求之。
白話文:
用藥凡例
頭痛:頭角痛用川芎,血瘀也會用。頭頂痛需用藁本。全身關節痛需用羌活,風濕也適用。
腹部疼痛:腹痛需用白芍、厚朴。肚臍下痛需用黃柏、青皮。心窩痛需用吳茱萸。胃脘痛需用草豆蔻。
脅肋疼痛:脅肋痛需用柴胡。午後潮熱、寒熱往來也適用。
生殖器疼痛:生殖器痛需用生甘草梢。脹痛需用枳殼。血瘀脹痛需用當歸。心窩痞塞需用枳實。
胸部症狀:胸部寒邪痞塞,用去了白皮的陳皮。腹部脹滿,用蒼朮。
活血化瘀:破血需用桃仁,活血需用當歸,補血需用川芎,調和血液需用玄胡索。補益元氣需用人參。
理氣:調理各種氣機需用木香。破除氣滯需用枳殼、青皮。
肌表發熱:肌表發熱需用黃芩,清痰也適用。清痰用半夏。
清風痰:清風痰需用南星。各種虛熱需用黃耆,盜汗也適用。
脾胃濕困:脾胃受濕用白朮,清痰也適用。
下焦水腫:下焦濕腫用漢防己、草龍膽。
中焦濕熱:中焦濕熱用黃連,下焦濕熱用黃芩。
口渴:口渴用白茯苓、葛根,咳嗽者用五味子。
咳嗽:咳嗽有聲無痰者,用生薑、杏仁、防風;咳嗽有聲有痰者,用半夏、枳殼、防風。
喘息:喘息需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
腹瀉:各種腹瀉需用白芍、白朮。
水瀉:水瀉用白朮、白茯苓、澤瀉。
痢疾:各種痢疾需用當歸、白芍。
出血:上部出血用防風;中部出血用黃連;下部出血用地榆。
眼疾:眼睛突然發炎,需用當歸、黃連、防風。眼睛長期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
感冒:治療風寒感冒,用防風為主藥,白朮、甘草為輔藥;治療風寒感冒,甘草為主藥,防風、白朮為輔藥。
風證:各種風證需用防風、天麻。
瘡瘍:各種瘡瘍需用黃柏、知母為主藥,連翹、黃芩為輔藥。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需用黃柏、知母為主藥,茯苓、澤瀉為輔藥。
瘧疾:瘧疾需用柴胡為主藥,根據發病時間和經絡循行,用升提經氣的藥物引導。
以上這些藥物,只是大概的說明,作為處方參考。想更深入了解,可以參考《珍珠囊》。
2. 諸品藥性主治指掌
羌活,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排巨陽肉腐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乃手足太陽表裡引經藥也。
升麻,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因名之曰升麻。
柴胡,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左右兩旁脅下痛,日晡潮熱往來生,在臟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手足少陽表裡四經。
白芷,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去頭面皮膚之風,除皮膚燥癢之痹,止足陽明頭痛之邪,為手太陰引經之劑。
防風,味甘、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以氣味能瀉肺,以體用通療諸風。
當歸,味甘、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獨活,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三:諸風掉眩、頸項難伸,風寒濕痹、兩足不用,及為足少陰之引經。
木香,味苦、辛。性微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調諸氣不可無,泄肺氣不可缺。
檳榔,味苦、辛。性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墜諸藥性若鐵石,治後重驗如奔馬。
吳茱萸,味苦、辛。性熱,有小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咽隘寒氣噎塞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任,心氣刺痛成陣而不止。
藿香葉,味甘。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二:開胃口,能進飲食;止霍亂,仍除嘔逆。
川芎,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上行頭角助清陽之氣止痛;下行血海養新生之血調經。
黃連,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瀉心火,消心下痞滿之壯;主腸澼,除腸中混雜之紅;治目疾暴發宜用;療瘡瘍首尾俱同。
黃芩,味苦、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中枯而飄者,除寒濕留熱於肌表;細實而堅者,滋化源退熱於膀胱。
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土鬱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
黃柏,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五:瀉下焦隱伏之龍火;安上焦虛噦之蛔蟲;臍下痛,單制而能除;腎不足,生用而能補;痿厥,除濕藥不可缺。
玄明粉,味辛、甘、酸。性微溫,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中之宿垢,其妙不可盡述。大抵用此而代盆硝也。
白話文:
羌活,味道苦、甘,性平和。藥性稍溫,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上升的,屬於陰中帶陽。它的作用有五種:能疏散肌肉表面的風邪,能使全身關節的疼痛緩解,能排除肌肉深處的癰疽,能去除新舊風濕的病症,是手足太陽經絡的引導藥。
升麻,味道苦、性平和。藥性微寒,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上升的,屬於陰中帶陽。它的作用有四種:能引導蔥白發散手陽明經的風邪,能引導石膏止住足陽明經的牙痛,能引導其他藥物在身體的各個經絡中運行,能提升下元虛弱的陽氣,因此被稱為升麻。
柴胡,味道苦、性平和。藥性微寒,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上升的,屬於陰中帶陽。它的作用有四種:能治療兩側脅肋疼痛,能治療午後潮熱,在內可以調和臟腑經絡和血,在外可以使氣向上運行,是手足少陽經絡的引導藥。
白芷,味道辛辣。藥性溫熱,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上升的,屬於陽藥。它的作用有四種:能祛除頭面皮膚的風邪,能去除皮膚乾燥瘙癢,能止住足陽明經的頭痛,是手太陰經絡的引導藥。
防風,味道甘甜、辛辣。藥性溫熱,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上升的,屬於陽藥。它的作用有兩種:氣味能瀉肺氣,藥效能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病症。
當歸,味道甘甜、辛辣。藥性溫熱,沒有毒性。藥性可以向上升也可以向下行,屬於陽藥。它的作用有四種:藥頭部分可以止血並使藥性向上走,藥身部分可以補血並使藥性在中間停留,藥尾部分可以破血並使藥性向下走,整體則可以活血但不使藥性散走。
獨活,味道苦、甘甜,性平和。藥性稍溫,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上升的,屬於陰中帶陽。它的作用有三種:能治療各種眩暈、頸項難以伸直,能治療風寒濕痺、兩腿不能行走,也是足少陰經絡的引導藥。
木香,味道苦、辛辣。藥性稍溫,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下沉的,屬於陰藥。它的作用有兩種:調理各種氣虛的病症不可缺少,疏泄肺氣也不可或缺。
檳榔,味道苦、辛辣。藥性溫熱,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下沉的,屬於陰藥。它的作用有兩種:能使各種藥物的藥性下降如鐵石般穩固,治療便後重墜的病症,其效果如奔馬般迅速。
吳茱萸,味道苦、辛辣。藥性熱,有小毒。藥性可以向上升也可以向下行,屬於陽藥。它的作用有四種:能治療咽喉狹窄、寒氣阻滯不通,能治療胸中寒氣閉塞不利,能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難忍,能治療心氣刺痛陣發不止。
藿香葉,味道甘甜。藥性溫熱,沒有毒性。藥性可以向上升也可以向下行,屬於陽藥。它的作用有兩種:能開胃,增進食慾;能止霍亂,還能消除嘔吐。
川芎,味道辛辣。藥性溫熱,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上升的,屬於陽藥。它的作用有兩種:向上可以幫助頭部的清陽之氣,止痛;向下可以滋養血海,產生新的血液,調經。
黃連,味道苦。藥性寒涼,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下沉的,屬於陰藥。它的作用有四種:能瀉心火,消除心中痞滿;能治療腸道疾病,去除腸道中的污穢;能治療眼睛突然發生的疾病;能治療瘡瘍,無論初期或末期都有效果。
黃芩,味道苦、性平和。藥性寒涼,沒有毒性。藥性可以向上升也可以向下行,屬於陰藥。它的作用有四種:質地輕虛的,可以瀉肺火、化痰、理氣;質地堅實的,可以瀉大腸火、養陰退陽;質地輕虛的,可以去除寒濕留滯在肌膚的熱;質地堅實的,可以滋養化源、退膀胱之熱。
大黃,味道苦。藥性寒涼,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下沉的,不會向上浮;其作用是通行而不滯留。能疏通因鬱積而造成的阻塞,能平定動亂,使天下太平,因此被稱為將軍。
黃柏,味道苦。藥性寒涼,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下沉的,屬於陰藥。它的作用有五種:能瀉下焦潛伏的相火;能安上焦虛弱所致的蛔蟲作嘔;能治療臍下疼痛,單獨使用就能起效;能補腎,生用效果更好;能治療痿厥,必須用祛濕藥來輔助。
玄明粉,味道辛辣、甘甜、酸澀。藥性稍溫,沒有毒性。藥性是向下沉的,屬於陰藥。它的作用有兩種:能去除胃中的實熱,能清除腸道中的宿便,它的神奇功效難以完全描述。大體上可以用它來代替盆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