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珍珠囊藥性賦》~ 上卷 (4)

回本書目錄

上卷 (4)

1. 用藥凡例

頭角痛用川芎,血枯亦用。巔頂痛須用藁本。遍身肢節痛須用羌活,風濕亦用。

腹中痛,須用白芍、厚朴。臍下痛,須用黃柏、青皮。心下痛,須用吳茱萸。胃脘痛,須用草豆蔻。

脅下痛,須用柴胡。日晡潮熱、寒熱往來亦用。

莖中痛,須用生甘草梢。氣刺痛,須用枳殼。血刺痛,須用當歸。心下痞,須用枳實。

胸中寒痞,用去白陳皮。腹中窄,用蒼朮。

破血須用桃仁,活血須用當歸,補血須用川芎,調血須用玄胡索。補元氣,須用人參。

調諸氣,須用木香。破滯氣,用枳殼、青皮。

肌表熱,須用黃芩,去痰亦用。去痰,用半夏。

去風痰,須用南星。諸虛熱,須用黃耆,盜汗亦用。

脾胃受濕用白朮,去痰亦用。

下焦濕腫,用漢防己、草龍膽。

中焦濕熱用黃連,下焦濕熱用芩。

煩渴,用白茯苓、葛根,嗽者用五味子。

咳有聲無痰者,用生薑、杏仁、防風;咳有聲有痰者,用半夏、枳殼、防風。

喘者,須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

諸泄瀉,須用白芍、白朮。

諸水泄,用白朮、白茯苓、澤瀉。

諸痢疾,須用當歸、白芍。

上部見血用防風;中部見血用黃連;下部見血用地榆。

眼暴發,須用當歸、黃連、防風。

眼久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

解利傷風,用防風為君,白朮、甘草為佐;解利傷寒,甘草為君,防風、白朮為佐。

凡諸風,須用防風、天麻。

諸瘡瘍,須用黃柏、知母為君,連翹、黃芩為佐。

小便不利,須用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

瘧疾,須用柴胡為君,隨所發之時、所屬經部分,以升經藥導之。

以上諸藥,此大略言之,以為處方之階。欲究其精於指掌,《珍珠囊》中求之。

白話文:

用藥凡例

頭痛:頭角痛用川芎,血瘀也會用。頭頂痛需用藁本。全身關節痛需用羌活,風濕也適用。

腹部疼痛:腹痛需用白芍、厚朴。肚臍下痛需用黃柏、青皮。心窩痛需用吳茱萸。胃脘痛需用草豆蔻。

脅肋疼痛:脅肋痛需用柴胡。午後潮熱、寒熱往來也適用。

生殖器疼痛:生殖器痛需用生甘草梢。脹痛需用枳殼。血瘀脹痛需用當歸。心窩痞塞需用枳實。

胸部症狀:胸部寒邪痞塞,用去了白皮的陳皮。腹部脹滿,用蒼朮。

活血化瘀:破血需用桃仁,活血需用當歸,補血需用川芎,調和血液需用玄胡索。補益元氣需用人參。

理氣:調理各種氣機需用木香。破除氣滯需用枳殼、青皮。

肌表發熱:肌表發熱需用黃芩,清痰也適用。清痰用半夏。

清風痰:清風痰需用南星。各種虛熱需用黃耆,盜汗也適用。

脾胃濕困:脾胃受濕用白朮,清痰也適用。

下焦水腫:下焦濕腫用漢防己、草龍膽。

中焦濕熱:中焦濕熱用黃連,下焦濕熱用黃芩。

口渴:口渴用白茯苓、葛根,咳嗽者用五味子。

咳嗽:咳嗽有聲無痰者,用生薑、杏仁、防風;咳嗽有聲有痰者,用半夏、枳殼、防風。

喘息:喘息需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

腹瀉:各種腹瀉需用白芍、白朮。

水瀉:水瀉用白朮、白茯苓、澤瀉。

痢疾:各種痢疾需用當歸、白芍。

出血:上部出血用防風;中部出血用黃連;下部出血用地榆。

眼疾:眼睛突然發炎,需用當歸、黃連、防風。眼睛長期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

感冒:治療風寒感冒,用防風為主藥,白朮、甘草為輔藥;治療風寒感冒,甘草為主藥,防風、白朮為輔藥。

風證:各種風證需用防風、天麻。

瘡瘍:各種瘡瘍需用黃柏、知母為主藥,連翹、黃芩為輔藥。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需用黃柏、知母為主藥,茯苓、澤瀉為輔藥。

瘧疾:瘧疾需用柴胡為主藥,根據發病時間和經絡循行,用升提經氣的藥物引導。

以上這些藥物,只是大概的說明,作為處方參考。想更深入了解,可以參考《珍珠囊》。

2. 諸品藥性主治指掌

羌活,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排巨陽肉腐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乃手足太陽表裡引經藥也。

升麻,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足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於至陰之下,因名之曰升麻。

柴胡,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左右兩旁脅下痛,日晡潮熱往來生,在臟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手足少陽表裡四經。

白芷,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去頭面皮膚之風,除皮膚燥癢之痹,止足陽明頭痛之邪,為手太陰引經之劑。

防風,味甘、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以氣味能瀉肺,以體用通療諸風。

當歸,味甘、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獨活,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三:諸風掉眩、頸項難伸,風寒濕痹、兩足不用,及為足少陰之引經。

木香,味苦、辛。性微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調諸氣不可無,泄肺氣不可缺。

檳榔,味苦、辛。性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墜諸藥性若鐵石,治後重驗如奔馬。

吳茱萸,味苦、辛。性熱,有小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咽隘寒氣噎塞而不通,胸中冷氣閉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任,心氣刺痛成陣而不止。

藿香葉,味甘。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二:開胃口,能進飲食;止霍亂,仍除嘔逆。

川芎,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上行頭角助清陽之氣止痛;下行血海養新生之血調經。

黃連,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瀉心火,消心下痞滿之壯;主腸澼,除腸中混雜之紅;治目疾暴發宜用;療瘡瘍首尾俱同。

黃芩,味苦、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中枯而飄者,除寒濕留熱於肌表;細實而堅者,滋化源退熱於膀胱。

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土鬱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

黃柏,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五:瀉下焦隱伏之龍火;安上焦虛噦之蛔蟲;臍下痛,單制而能除;腎不足,生用而能補;痿厥,除濕藥不可缺。

玄明粉,味辛、甘、酸。性微溫,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中之宿垢,其妙不可盡述。大抵用此而代盆硝也。

白朮,味甘。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濕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佐黃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實,有消痞之妙。

人參,味甘。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三:止渴生津液,和中益元氣。肺寒則可,肺熱還傷肺。

黃耆,味甘。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溫肉分而實腠理,益元氣而補三焦,內托陰症之瘡瘍,外固表虛之盜汗。

甘草,味甘、平。無毒。生之則寒,炙之則溫。生則分身梢而瀉火;炙則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助諸藥而無爭。以其甘能緩急,故有國老之稱。

半夏,味辛、平。生寒、熟溫,有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氣,痰厥及頭疼,非此莫能治。

陳皮,味辛、苦。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留白補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氣。

青皮,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破滯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內連年之積。

枳實,味苦、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消胸中之虛痞,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堅積。

桔梗,味苦。性寒,微溫,有小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隔氣仍治肺癰。一為諸藥之舟楫,一為肺部之引經。

知母,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陰之生。

藁本,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大寒,氣客於巨陽之經,苦頭痛,流於巔頂之上,非此味不除。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涼心火之血熱,瀉脾土之濕熱,止鼻中之衄熱,除五心之煩熱。

熟地黃,味甘、苦。性溫,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活血氣封填骨髓,滋腎水補益真陰。傷寒後脛股最痛,新產後臍腹難禁。

五味子,味酸。性溫,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四: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

川烏,味辛。性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散諸風之寒邪,破諸積之冷痛。

白芍,藥味酸、平。性寒,有小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扶陽氣,大除腹痛;收陰氣,徙健脾經。墮其胎,能逐其血;損其肝,能緩其中。

白茯苓,味苦、淡。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六:利竅而除濕,益氣而和中,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結而能通,心驚悸而能保,津液少而能生。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

澤瀉,味甘、咸。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去胞垢而生新水,退陰汗而止虛煩。主小便淋澀仙藥,療水病濕腫靈丹。

薄荷葉,味辛。性涼,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清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

麻黃,味苦、甘。性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其形中空,散寒邪而發表;其節中閉,止盜汗而固虛。

厚朴,味苦、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苦能下氣,去實滿而消腹脹;溫能益氣,除濕滿散結調中。

杏仁,味苦、甘。性溫,有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利胸中氣逆而喘促,潤大腸氣秘而難便。

巴豆,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削堅積,蕩臟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穀之道路。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黑附子,味辛。性熱,有大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補三陽之厥逆。

蒼朮,氣味主治與白朮同,補中除濕力不及白,寬中發汗功過於白。

秦艽,味苦、辛、平。性微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除四肢風濕若懈,療遍體黃疸如金。

白殭蠶,味酸、辛、平。性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去皮膚風動如蟲行,主面部䵟生如漆點。

白豆蔻,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破肺中滯氣,退目中雲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地榆,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主下部積熱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經。

連翹,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也。其用有二:瀉諸經之客熱,散諸腫之瘡瘍。

阿膠,味甘、平。性微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保肺益金之氣,止嗽蠲咳之膿,補虛安妊之胎,治痿強骨之力。

桃仁,味苦、甘、平。性寒,無毒。降也,陰也。其用有二:潤大腸血秘之便難,破大腸久蓄之血結。

生薑,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製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益。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翻胃之噦。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制火邪,清肺氣,仲景有白虎之名;除胃熱,奪甘食,易老云大寒之劑。

,味辛。性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氣之薄者,桂枝也;氣之厚者,肉桂也。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氣厚則發熱,肉桂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

細辛,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止少陰合病之首痛,散三陽數變之風邪。

梔子,味苦。性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三,療心中懊憹顛倒而不得眠,治臍下血滯小例而不得利。易老去:輕飄而眾肺色,赤而象火,又能瀉肺中之火。

葛根,味甘、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發傷寒之表邪,止胃虛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往來之溫瘧。

瓜蔞根,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止渴退寒熱,補虛通月經。

豬苓,味淡、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除濕腫體用兼備,利小水氣味俱長。

乾薑,生則味辛,炮則味苦。可升可降,陽也。其用有二:生則逐寒邪而發表,炮則除胃冷而守中。

草龍膽,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二:退肝經之邪熱,除下焦之濕腫。

蘇木,味苦、咸、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二。破瘡瘍死血,非此無功;除產後敗血,有此立驗。

杜仲,味辛、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二:強志壯筋骨,滋腎止腰疼。酥炙去其絲,功效如神應。

天門冬,味苦、平。性大寒,無毒。升也,陰也。其用有二:保肺氣不被熱擾,定喘促陡得康寧。

麥門冬,味苦、平。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退肺中隱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止燥渴陰得其養,補虛勞熱不能侵。

木通,味甘、平。性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瀉小腸火積而不散,利小便熱閉而不通。瀉小腸火,無他藥可比;利小便閉,與琥珀同功。

地骨皮,味苦、平。性寒,無毒。升也,陰也。其用有二:療在表無定之風邪,主傳屍有汗之骨蒸。

桑白皮,味甘。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益元氣不足而補中虛,瀉肺氣有餘而止咳嗽。

甘菊花,味苦、甘、平。性微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散八風上注之頭眩,止兩目欲脫之淚出。

紅花,味辛。性溫,無毒。陽也,其用有四:逐腹中惡血,而補血虛之血;除產後敗血,而止血暈之暈。

赤石脂,味甘、酸。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固腸胃有收斂之能,下胎衣無推蕩之峻。

通草,味甘、平。性微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陰竅澀而不利,水腫閉而不行。澀閉兩俱立驗,因有通草之名。

烏梅,味酸、平。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二:收肺氣,除煩止渴;主泄痢,調胃和中。

川椒,味辛。大熱,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用之於上,退兩目之臀膜;用之於下,除六腑之沉寒。

萎蕤,味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風淫四末不用,淚出兩目皆爛,男子濕注腰疼,女子面注黑䵟,皆能療治。

秦皮,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風寒邪合濕成痹,青白色幻翳遮晴。女子崩中帶下,小兒風熱癇驚。

白頭翁,味苦。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敷男子陰疝偏腫,治小兒頭禿膻腥。鼻衄血無此不效,痢赤毒有此獲功。

牡蠣,味鹹、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四:男子夢寐遺精,女子赤白崩中,榮衛往來虛熱,便滑大小腸同。

乾漆,味辛、平。性溫,有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削年深堅結之沉積,破日久秘結之瘀血。

南星,味甘、辛。性溫,有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墜中風不省之痰毒,主破傷如屍之身強。

商陸,味酸、辛、平。性寒,有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味酸辛,其形類人;其用療水,其效如神。

葶藶,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四:除遍身之浮腫,逐膀胱之留熱,定肺氣之喘促,療積飲之痰厥。

海藻,味苦、咸。性寒,無毒。沉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利水道,通閉結之便;泄水氣,消遍身之腫。

竹葉,味苦、辛、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除新舊風邪之煩熱,止喘促氣勝之上衝。

蔥白,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二:散傷風陽明頭痛之邪,止傷寒陽明下利之苦。

天麻,味辛、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眩,治小兒風癇驚悸,卻諸風麻痹不仁,主癱瘓語言不遂。

大棗,味甘。性溫,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二:助脈強神,大和脾胃。

葳靈仙,味苦。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推腹中新舊之滯,消胸中痰唾之痞,散苛𤸜皮膚之風,利冷疼腰膝之氣。

鼠黏子,味辛、平,性微寒,無毒。降也,陽也。其用有四:主風濕癮疹盈肌,退風熱咽喉不利,散諸種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氣。

草豆蔻,味辛。性寒,無毒。浮也,陽也。其用有二:去脾胃積滯之寒邪,止心腹新舊之疼痛。

玄胡索,味苦、辛。性溫,無毒。可升可降,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活精血,療產後之疾;調月水,主胎前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