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珍珠囊藥性賦》~ 下卷 (7)
下卷 (7)
1. 草部上
肉蓯蓉,味甘、酸、咸。微溫,無毒。言是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作羹補虛最佳。黃連,味苦。寒,無毒。點眼可除熱,更治消中、口瘡良。
漏蘆,行乳汁,消瘰癧腸風;丹參,補胎氣,利月經可吉。
漏蘆,味苦、咸。寒無毒。醫瘡瘍療眼,理損傷續筋骨。丹參,味苦。微寒,無毒。除積聚,破癥瘕,益氣去煩滿。一名赤參。
更分佐使君臣,是曰神聖功巧。
望而知之謂神,聞而知之謂聖,問而知之謂功,切而知之謂巧。察而知之,是為醫家之四知。
白話文:
肉蓯蓉,味道甘甜、酸澀、鹹味。藥性稍微溫和,沒有毒性。據說它是馬的精液落在地上所生長出來的。剛生長時像肉,用來煮羹湯最能補養虛弱的身體。黃連,味道苦澀。藥性寒冷,沒有毒性。點在眼睛裡可以消除熱氣,更能治療消渴症、口腔潰瘍,效果很好。
漏蘆,可以促進乳汁分泌,消除瘰癧(淋巴結核)、腸風(腸道疾病);丹參,可以補養胎氣,使月經順暢,有益健康。
漏蘆,味道苦澀、鹹味。藥性寒冷,沒有毒性。可以用來治療瘡瘍、眼疾,處理損傷,幫助筋骨癒合。丹參,味道苦澀。藥性稍微寒冷,沒有毒性。可以消除體內積聚的腫塊,破除癥瘕(腹部腫塊),增強氣力,去除煩躁和胸悶。又名赤參。
(藥物的使用)更要區分佐藥、使藥、君藥、臣藥,這樣才能達到神奇、高明的效果。
(醫生診斷的境界)光看就能知道病情叫做「神」,聽就能知道病情叫做「聖」,問就能知道病情叫做「功」,切脈就能知道病情叫做「巧」。通過觀察就能知道病情,這是醫家必須掌握的四種診斷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