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皇漢藥之科學研究 (4)

回本書目錄

皇漢藥之科學研究 (4)

1. 皇漢藥之科學研究

西洋藥對於藥物之使用。採一味之義。內服藥只用一味。數味調合者甚少。即有之。其目的亦僅在乎一味之作用。此外大多為極輕之藥。而又大多或為避藥物之化學的分解。或欲達防腐之目的。或為矯味矯臭之作用。乳糖、白糖、杏仁水。在處方中雖屢有添加。然亦甚輕。且其目的或為不至難服。或為保存永久。而不變化其主藥之作用者也。

凡二種以上藥物配合之藥物。大多為新作之藥物。如為求枯恩酸加里烏麻之作用。則用重炭酸加里烏麻與枯恩酸者是也。以與漢藥之處方比較之。實覺非常單純。蓋漢藥大部分數味合用。僅用一味者甚鮮。而在並用之中。有非常複雜之關係。藥物之相互間。不能不考慮周到。

從前漢藥處方。有君臣佐使之說。君藥重者。臣藥不得輕。有君藥而無臣藥。或有臣藥而無君藥。甚至有君臣之藥。而無佐使之藥。不能得其藥效。而在方劑中。君臣佐使歷歷可分焉。更妙者。往往同一藥物。而因配偶之相異。而現種種相異之作用。今如A之藥物。本有XYZ之作用。

以A配於B之藥物。則A之作用之內。顯現X之作用。以A配於C之藥物。則顯著現Y之作用。此在西洋藥易見。而在漢藥則現非常複雜之形。從一藥劑之藥治作用。引為一藥物之藥治作用。更取其複雜之形。其間消息。若欲以科學的研究者。實為非常困難之事業。亦為有興味之發見。

從前漢醫就藥之作用。考慮研究。在本草學中記載其使用藥物之經驗。發表其藥物之主治效能。但其表現法與現時代不合。其研究之方法。亦無今日之精密。故所記載者。不得謂有非常價值之文獻。且以古人經驗之歸納的結果。其中可疑之點甚多。是以今日之漢法醫者。對於記載上不得不再有科學上之認識。即以麻黃言之。

白話文:

西藥在使用藥物時,傾向於使用單一藥物成分。內服藥通常只用一種成分,很少會將多種成分混合使用。即使有混合,其目的也僅僅是為了強化主要成分的作用。此外,大部分的西藥會加入一些極少量、不具主要療效的成分,這些成分的作用可能是為了避免藥物的化學分解,或是為了達到防腐的目的,又或是為了改善藥物的味道或氣味。像是乳糖、白糖、杏仁水等,雖然在處方中經常被添加,但用量都很少,而且其目的通常是為了使藥物更容易服用,或是為了使其能夠長期保存,而不會改變主要藥物的療效。

凡是兩種以上藥物組合而成的藥物,大多是新研發出來的。例如,為了達到枸櫞酸鉀烏麻的作用,就會使用重碳酸鉀烏麻和枸櫞酸的組合。與中藥的處方比較,西藥的處方顯得非常單純。中藥大部分是多種藥材混合使用,只用單味藥材的情況非常少見。而且,在中藥的配伍使用中,存在著非常複雜的關係,藥物之間的作用必須要周全地考慮。

過去的中藥處方,有所謂「君臣佐使」的說法。君藥的藥性較重,臣藥就不能輕。有君藥而沒有臣藥,或是有臣藥而沒有君藥,甚至有君臣之藥而沒有佐使之藥,都無法達到藥效。在方劑中,君臣佐使的藥物成分必須分清楚。更奧妙的是,往往同一種藥材,因為配伍的藥材不同,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作用。例如,藥材A本身具有X、Y、Z三種作用。

如果將藥材A與藥材B配伍,藥材A的作用中就會顯現出X的作用;如果將藥材A與藥材C配伍,就會顯現出Y的作用。這種情況在西藥中也容易見到,但在中藥中則呈現更為複雜的形式。從一個藥劑的療效,延伸到單味藥材的療效,就變得更加複雜。其中的奧妙,如果想要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實在是非常困難,但也是很有意思的發現。

過去的中醫在研究藥物的作用時,會在本草學中記錄使用藥物的經驗,並發表其藥物的主治效能。但其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其研究方法也沒有現今精密,因此所記載的內容,不能說是具有非常高價值的文獻。而且,古代人經驗歸納的結果,其中可疑之處很多。所以,現代的中醫師對於這些記載,必須要有科學的認識。就拿麻黃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