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論文集》~ 本草學一斑 (6)
本草學一斑 (6)
1. 前胡
(釋品)和名旡萬世利肥。後州武州產為上品。
(釋性)味平甘。治傷寒寒熱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下氣。開胃下食。
議曰。外臺秘要。引崔氏載大前胡小前胡湯。即是傷寒論大小柴胡湯。惟前胡代柴胡耳。其他晉唐諸方用前胡。大抵與柴胡療體相近。陶弘景雲。與柴胡同效。今之所謂前胡者。芳香微苦。絕不似柴胡之苦燥。然古之所用。果是耶非耶。或曰。柴前音通。即一物耳。余未知其可否也。書之以俟來哲徵驗。
白話文:
【前胡】
(品級說明)俗稱無萬世利肥,主要產於後州、武州,其中,後州產出的品質最佳。
(藥性說明)味道平甘,能治療因感冒引起的發燒、寒熱及痰多等症狀,對胸脅部脹滿、心腹氣結、風濕頭痛有顯著效果,可以化痰順氣,開胃幫助消化。
討論如下:根據《外臺祕要》中崔氏記載的大前胡湯、小前胡湯,就是《傷寒論》中的大小柴胡湯,僅僅是用前胡替代了柴胡。在晉唐時期的各個醫方中,使用前胡的情況,大多與柴胡的療效相似。陶弘景曾經說過,前胡與柴胡的功效相同。然而,現在所說的前胡,帶有香氣,味道微苦,完全不像柴胡那樣苦澀乾燥。那麼,古人使用的前胡,究竟是真是假呢?有人認為,柴胡和前胡的發音相近,可能是同一種東西。對於這種說法,我還無法確定其正確性,我將此記錄下來,留待未來的學者進行驗證。
2. 膠飴
(釋品)和名美都阿女。用糯米飯。麥糵熬煎而成。濕軟如厚蜜。作琥珀色是也。其色白而堅硬成塊者。謂之餳。又曰硬糖。和名加多阿女。陶隱居曰。方家用飴糖。乃膠飴。皆是濕糖如厚蜜者。建中湯多用之。其凝強及牽白者。不入藥。
(釋性)味甘溫。補虛乏。益氣力。消痰止咳。潤五臟。
議曰。膠飴味甘溫。其藥能略類甘草蜜。而和潤之力則優。故仲師大小建中湯。及黃耆建中湯、當歸建中湯等用之。以和胃氣。緩者急也。具證曰。腹中急痛者。曰上下痛。不可觸近者曰裡急。曰㽲痛。是皆中氣不振。腹裡拘急之所致也。非膠飴之甘以和潤其中。則安能奏其效乎。
蓋仲師治中焦之方。有建中。有理中。而一和一溫。一潤一燥。相對以立溫養之法。後世補益之方雖千萬。皆不能出此範圍矣。
白話文:
【標題】: [膠飴]
【內容】: (釋義) 膠飴在日語中稱為美都阿女,是以糯米飯與麥芽熬煮濃縮而成,質地濕軟,如同稠密的蜂蜜,呈現琥珀色。而顏色為白色且結成堅硬塊狀的,被稱為餳或硬糖,在日語中叫作加多阿女。陶隱居指出,方術中所使用的飴糖,即是指膠飴,都是那種濕軟如厚蜜的糖。在建中湯這種方劑中,多會使用它。至於那些凝固變硬,或是拉扯會變白的糖,則不在藥用範疇內。
(性質) 膠飴的味道甘甜溫和,能補充虛弱的身體,增強體力,消除痰液,止咳,潤澤五臟。
討論如下:膠飴味道甘甜溫和,其藥效與甘草蜜相似,但在調和滋潤方面更勝一籌。因此,張仲景的大小建中湯,以及黃耆建中湯、當歸建中湯等方劑都會使用它,以調和胃氣,緩解緊急情況。具體來說,若腹部有劇烈疼痛,或上下腹均感疼痛,無法觸碰,或感到內臟緊縮疼痛,這些都是由於中氣不足,腹部緊縮所致。若無膠飴的甘甜來調和滋潤,如何能達到療效?
張仲景治療中焦的方劑,有建中湯,也有理中湯,一個調和,一個溫暖,一個滋潤,一個燥熱,相對而立,共同構成溫養的治療方法。後世的補益方劑雖千變萬化,但都未能脫離這個範疇。
3. 附餳
(釋品)和名詳前。傷寒蘊要云。膠胎即餳糖也。誤矣。釋名曰。糖之清者曰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糖。強硬如餳而濁者曰餔。方言謂之餦餭。是說適當可從。
議曰。金匱治蛟龍病。用寒食餳。蓋蛟龍系蛔之變動。其用餳糖者。與甘草粉蜜湯同旨。不過安蛔之策耳。
白話文:
(釋義部分)詳細解釋已在前面說明過。在「傷寒蘊要」這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膠胎」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餳糖」,但這樣的說法有誤。根據「釋名」一書的解釋,糖中的清澈部分被稱為「飴」,因為它的形態看起來很平滑;而濃稠的部分則被叫做「糖」。至於那些質地堅硬且混濁的糖,就被命名為「餔」,在一些方言中,人們會稱它們為「餦餭」。以上的說法恰當合理,可以跟隨採納。
接下來進行討論。在「金匱要略」一書中,治療「蛟龍病」時會使用到「寒食餳」。因為「蛟龍」實際上是由「蛔蟲」變異而來的,所以使用「餳糖」的目的,與「甘草粉蜜湯」的意圖相同,都是為了讓蛔蟲安定下來的策略罷了。
4. 桃仁
(釋品)和名毛毛。桃品甚多。惟山中毛桃,小而多毛,其仁充滿多脂,用之佳。蓋外不足者,內有餘也。然此品難得,宜用尋常單葉者。今藥鋪所賣,多是油桃仁及諸桃仁混雜,不可分,而亦非不可用。
(釋性)味苦平。主瘀血,血閉瘕,止咳逆,上氣疼痛,通潤大便。
議曰。桃仁味苦平,能破血潤燥。本經云,主瘀血。別錄曰,破癥瘕。仲師用桃仁,不過此義。桃核承氣湯,曰,少腹急結,血自下。抵當湯曰,少腹硬滿,經水不利。下瘀血湯曰,腹滿經水不利。大黃蟅蟲丸曰,內有乾血。鱉甲煎曰,癥瘕。桂枝茯苓丸曰,癥痼。大黃牡丹湯曰,少腹腫痞,為已敗之血,非生氣不能流通。夫桃為五木之精,花仁枝葉,並能破邪,而其生氣皆在於仁,故能開泄以去瘀滯也。雖然,其性緩慢,不假駚駿之品,則不能入其血窠而拔其凶魁。於是欲下瘀血之新凝結者,佐大黃芒硝。欲下其舊凝結者,佐水蛭虻蟅。至於癥瘕癰腫,則鱉甲瓜瓣牡丹,亦各助其力以奏效焉。汪昂曰,行血者,連皮尖生用。潤燥者,去皮尖炒用。桃仁雖緩慢,有配合之妙,豈以皮尖與生炒異其效者哉。
白話文:
【桃仁】
(釋品)又名毛桃。桃的種類很多,但只有山中的毛桃,體型小且表面多毛,它的果仁豐滿且油脂豐富,使用效果最好。這似乎說明外表看似不足的,內部卻可能蘊藏著豐富的能量。然而,這種毛桃較難找到,一般建議使用常見的單葉桃樹。如今市面上藥店售賣的桃仁,多是油桃仁或混合其他桃仁,無法單獨區分,但並非完全不能使用。
(釋性)味道苦且性質平和。主要功能為消除淤血、閉塞的血液、硬塊,止住咳嗽及逆氣,治療上氣疼痛,並可促進腸道排便的順暢。
可以這樣理解,桃仁味苦性平,能破除淤血,使身體濕燥得到改善。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桃仁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淤血。此外,也有報告指出,桃仁可以消散硬塊。張仲景在使用桃仁時,主要也是基於這些功效。例如,桃核承氣湯能解決下腹部緊繃的問題,血自下;抵當湯能處理下腹部硬滿,經血不順的情況;下瘀血湯能應對腹部脹滿,經血不順的狀況;大黃蟅蟲丸能處理體內乾血的問題;鱉甲煎丸適用於癥瘕;桂枝茯苓丸可用於症痼;大黃牡丹湯適用於下腹部腫脹或痞塊。
對於已經形成且無生命活力的血液,除非有新的生命力,否則無法使其流動。桃子被認為是五木之精華,無論是花朵、果仁、枝條或葉子,都能破除邪氣,而其生命力都集中於果仁,因此能開闢通道,去除淤積的血液。然而,桃仁的效用相對緩慢,如果不與其他強效的成分搭配,就無法深入血液中,拔除病根。因此,若要排除新形成的淤血,可以與大黃、芒硝搭配;若要排除舊的淤血,可以與水蛭、虻蟲、蟅蟲等搭配。對於癥瘕或腫瘤,鱉甲、瓜瓣、牡丹等也能各自發揮其力量,共同產生療效。汪昂曾提到,若要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連皮尖生用;若要潤燥,則要去皮尖炒用。雖然桃仁作用緩慢,但只要巧妙搭配,就能發揮強大的效果,並非單純因為是否去皮尖或生炒就改變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