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九 (8)
卷第三十九 (8)
1. 孔穴主對法
注於太淵,太淵者土也。(在掌後陷者中手太陰脈所注也為輸夏月宜灸)
行於經渠,經渠者金也。(在寸口陷者中手太陰脈所行也為經禁灸)
入於尺澤,尺澤者水也。(在肘中約紋上動脈手太陰脈所入也為合秋月宜灸)
少商(通按聖濟總錄少商穴下云唐刺史成君綽忽腮頷腫大喉中閉塞三日水粒不下針之立愈不宜灸,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瘧寒熱煩心善噦心滿汗出而寒唾沫唇乾引飲手腕攣指支痛肺脹上氣耳中生風咳喘痹臂痛嘔吐食飲不下膨膨然病象瘧振慄鼓頷腹脹喉中鳴耳前痛甄權云在手大拇指甲外畔當角一韭葉白肉際宛宛中是也此脈脾肺之候不宜灸忌生冷熱食)
魚際
(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灸三壯主虛極洒洒毛起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寒厥及熱煩心少氣不足以息陰濕癢腹痛不下食飲肘攣支滿喉中焦乾渴痓上氣熱病振慄鼓頷腹滿陰痿咳引凡溺出虛也膈中虛食飲嘔身熱汗不出數唾涎嘔吐血下肩背寒熱脫色目泣出皆虛也唾血時寒時熱厥心痛臥若徒居心間痛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短氣心痹悲怒逆氣恐狂易霍亂胃氣逆)
太淵
(在手掌後陷者中灸三壯主胸痹逆氣寒厥煩心善唾噦噫胸滿噭呼胃氣上逆心痛咳逆煩悶不得臥胸中滿喘背痛肺脹滿彭彭臂厥肩膺胸滿痛目生白翳眠眥赤筋掌中熱乍寒乍熱缺盤中相引痛數欠喘不得息臂內廉痛膈飲煩滿病溫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厥心痛臥若徒居心間痛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妒乳噫胃氣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嗌乾口僻肘中痛痎瘧瘴)
經渠
(在寸口陷者中不可灸傷人神明主瘧寒熱胸背痛腹中彭彭然甚則交兩手而瞀為暴痹喘逆喉痹掌中熱咳逆上氣喘息數欠熱病汗不出心痛欲嘔)
列缺
(手太陰絡去腕上一寸半灸五壯甄權云腕後臂側三寸交叉頭兩筋骨罅宛宛中是也主偏風口喎半身不隨腕勞灸三壯主瘧甚熱驚癇如有見者咳喘掌中熱虛則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如瞀為口沫出實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腫身濕搖時寒熱飢則煩飽則面色變口噤不開惡風泣出喉痹咳上氣數欠四肢厥逆善笑溺白熱病先手臂痛身熱瘛瘲唇口聚鼻張嚥下汗出如連珠小便白熱痛兩乳下三寸堅脅下滿悸善忘口中沫出)
孔最
(手太陰郄去腕上七寸灸五壯主熱瘑汗不出此穴可灸五壯汗即出厥頭痛)
尺澤
(在肘中約紋上動脈灸三壯甄權云在臂屈橫紋中兩筋骨罅陷者宛宛中不宜灸主陰痹上氣舌乾脅痛心彭彭痛咳逆上氣心煩肩寒少氣不足以息腹脹喘振慄瘛瘲咳嗽吐濁氣膈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身痛因為縱衄唾血時寒時熱胞中有水疝瘕積與陰相引痛苦冗泄上下出喉痹哽塞熱實則肩背熱痛汗不出四肢暴腫虛則臂背寒短氣癲疾嘔沫手肘不得上頭肘痛)
白話文:
孔穴主對法
太淵:此穴位在手掌後方的凹陷處,屬土性。此處為手太陰肺經的輸穴,適合在夏季艾灸。
經渠:此穴位在寸口處的凹陷中,屬金性。此處為手太陰肺經所行經的部位,屬於經穴,不適合艾灸。
尺澤:此穴位在手肘彎曲處的橫紋上方,靠近動脈處,屬水性。此處為手太陰肺經的合穴,適合在秋季艾灸。
少商:此穴位在大拇指末端內側,距離指甲如韭菜葉寬的位置。根據《聖濟總錄》記載,唐代刺史成君綽曾因腮部及下巴腫大、喉嚨閉塞、無法飲水,針刺此穴後立即痊癒,不適合艾灸。此穴主治瘧疾引起的寒熱、心煩、噁心、心滿、汗出而怕冷、唾沫、嘴唇乾燥、口渴、手腕攣縮、手指疼痛、肺脹、上氣、耳鳴、咳嗽、喘息、手臂麻木疼痛、嘔吐、無法進食等症狀。甄權認為此穴在拇指指甲外側,靠近指甲角處,在白色肉際的凹陷處,此處為脾肺的經脈要處,不適合艾灸,要忌食生冷及過熱的食物。
魚際:此穴位於大拇指本節後方的內側,散脈之中。艾灸此穴三壯,主治身體虛弱、怕冷起雞皮疙瘩、惡風寒、舌苔發黃、身體發熱、咳嗽、喘息、胸背疼痛、呼吸困難、頭痛、不出汗、寒性手腳冰冷、發熱心煩、呼吸短促、陰部濕癢、腹痛、無法進食、手肘攣縮、身體脹滿、喉嚨乾燥、口渴、痙攣、上氣、熱病、身體發抖、下巴鼓脹、腹脹、陽痿、咳嗽、小便失禁等症狀。若出現胸膈虛弱、食慾不振、嘔吐、身體發熱、不出汗、常吐口水、嘔吐出血、肩背寒熱、面色蒼白、流淚、都是虛弱的表現。若是吐血、時而寒冷時而發熱、心絞痛、躺臥時心間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臉色不變,則為肺心痛。此外,短氣、心悸、悲傷憤怒、恐懼、狂躁、易患霍亂、胃氣上逆等也與此穴有關。
太淵:此穴位於手掌後方凹陷處。艾灸三壯,主治胸痹、呼吸不順、手腳冰冷、心煩、唾液增多、噁心、呃逆、胸滿、大聲呼喊、胃氣上逆、心痛、咳嗽、胸悶、無法躺臥、胸部脹滿、喘息、背痛、肺部脹滿、手臂麻木、肩背胸痛、眼睛出現白翳、眼皮發紅、手掌發熱、時冷時熱、手臂內側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若出現胸膈積飲、煩躁、發熱五天以上不出汗、心絞痛、躺臥時心間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臉色不變,則為肺心痛。此外,還能治療乳房脹痛、打嗝、胃氣上逆、心痛、吐血、發冷、喉嚨乾、口歪、手肘痛、瘧疾等。
經渠:此穴位於寸口的凹陷處,不宜艾灸,會傷害人的精神。此穴主治瘧疾引起的寒熱、胸背痛、腹脹、嚴重時會出現雙手交握、昏厥、暴痹、喘息、喉嚨腫痛、手掌發熱、咳嗽、呼吸不順、氣喘、頻繁嘆氣、熱病不出汗、心痛想嘔吐等症狀。
列缺:此穴位於手腕上外側一寸半處,艾灸五壯。甄權認為此穴位於腕後臂側三寸,兩筋交叉處。主治偏癱、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腕勞損。艾灸三壯,主治瘧疾高燒、驚厥,出現幻覺,咳嗽、喘息、手掌發熱。虛弱時則出現肩背發冷、呼吸短促、手腳冰涼、雙手交握、昏厥、口吐白沫。實證則出現肩背發熱、出汗、四肢腫脹、身體濕冷、時冷時熱、飢餓時煩躁、飽食時面色改變、嘴巴緊閉、怕風、流淚、喉嚨腫痛、咳嗽、呼吸急促、頻繁嘆氣、四肢冰冷、喜歡笑、尿液混濁發熱、熱病初期手臂痛、身體發熱、抽搐、嘴唇收縮、鼻孔張大、吞嚥困難、汗出如雨、小便混濁發熱、兩乳下方三寸處堅硬、肋下脹滿、心悸、健忘、口中多沫等症狀。
孔最:此穴位於手腕上七寸處,艾灸五壯。主治發熱、瘡疥、不出汗,此穴艾灸五壯後可使汗液排出,還能治療頭痛。
尺澤:此穴位於手肘彎曲處橫紋上靠近動脈的地方,艾灸三壯。甄權認為此穴位於手臂彎曲橫紋兩筋骨之間的凹陷處,不宜艾灸。主治陰痹、呼吸不順、舌頭乾燥、脅痛、心悸、咳嗽、呼吸不順、心煩、肩部發冷、呼吸短促、腹脹、喘息、身體發抖、抽搐、咳嗽、吐痰、噁心、下巴鼓脹、不出汗、煩躁、身體疼痛。還可治療吐血、時冷時熱、腹內有積水、疝氣、與陰部牽引疼痛、腹瀉、喉嚨腫痛、熱證則出現肩背發熱、不出汗、四肢腫脹,虛證則出現手臂背部寒冷、氣短、癲癇、嘔吐白沫、手肘不能舉高、頭部和手肘疼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