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六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8)

1. 小兒誤吞物方四首

小品療小兒誤吞鐵珠子如貍豆大者,經年不以為害,後病瘦瘠。食不生肌膚,時下痢,或寒熱,服諸藥自療來,反劇不效,有師診之云,是吞物不消作法服眾藥,所吞物不去,終不瘥,令其家中察之云,兒近歲常弄十六貝鐵珠。覺失一顆,慮是吞之,從來積歲,實不以為疑之,師六診乃信,是故令病矣。

為處湯藥,所患即瘥,復與將療,其兒肌膚充悅,而忘說其方,且記之,又有一家女子六七歲許,患腹痛,其母與摩按之,覺手下有一橫物在兒肉裡,正平橫爾,問兒曰,那得針在肉中,大驚怪,脫衣看之,肉完淨。真有刺處,按之兒亦不患針痛,惟覺腹裡痛耳,其母即以爪甲重重介之,乃橫物折爪下兩段,亦不偏痛,迎師診之,共察若吞針刺物者,其嬰兒時,不經鯁礙。惟恐養兒時,母常帶針,裸抱橫兒體,針入兒肌膚中,兒縱覺痛啼呼。

與乳臥息便止,遂成不覺,今因腹痛,摩之知耳,鐵得土木濕,皆生屑易朽。針在人肉中經數歲,肉得血氣皆朽也,故介之即折。令患腹痛不安,但療腹痛,服溫中湯,下心腹病瘥,後長大嫁,因產乳,不聞道針處為患,故記之。

千金療小兒吞針方。

取磁石如棗核大吞之,其針立出。

又誤吞鐵等物方。

艾蒿一把銼,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即下。

肘後療小兒誤吞梅李方。

以少許水灌小兒頭,承其水與飲之,即出良。

近效療小兒誤吞錢,在喉中,不出方。

取麩炭末,指彈入喉中其兒當便咯出妙。

白話文:

小孩子如果誤吞像貍豆大小的鐵珠子,即使過了一年不覺得有什麼危害,但之後可能會生病導致身體消瘦,吃東西無法長出肌肉,時常拉肚子,或發冷發熱。吃了很多藥都沒好轉,反而更嚴重。有醫生診斷後說,這是因為吞下去的東西沒有消化,用藥治療只是治標不治本,吞下的東西沒有取出,病永遠不會好。醫生讓家裡仔細檢查,發現小孩近幾年常常玩十六顆貝殼鐵珠,發現少了一顆,懷疑是被吞下去了,只是時間久了,一直沒去懷疑。醫生經過詳細診斷後才相信,這就是導致生病的原因。

醫生開了湯藥,病就好了,之後再用藥調理,小孩的身體也變得健康豐滿。但忘了記載藥方,只能把這件事記下來。

另外,有一戶人家,六、七歲的女兒肚子痛,媽媽幫她按摩,摸到腹部裡面有東西橫著,像是平躺著一樣。問女兒怎麼會有針在肉裡面,嚇了一跳,脫下衣服檢查,皮膚看起來沒有傷口。但仔細看確實有個像針刺的痕跡,按壓也不會感到針刺的疼痛,只是覺得肚子痛。媽媽用指甲輕輕地用力刮,那橫著的東西斷成了兩截,女兒也不覺得特別痛。請醫生來診斷,大家猜測可能是吞了針之類的異物,但嬰兒時期沒有發生過被異物卡住喉嚨的情況。仔細想可能是照顧嬰兒時,媽媽常常帶著針,抱著嬰兒時,針刺進了嬰兒的皮膚裡,嬰兒當時感覺痛而哭鬧,但喝了奶,睡著後就沒感覺了,所以就一直沒發現。現在因為肚子痛,按摩時才發現。鐵遇到土木潮濕,容易生鏽腐爛。針在人肉中經過幾年,肉中的血氣也會讓針腐爛,所以用指甲輕輕一刮就斷了。這導致肚子痛不舒服,治療時只要治療腹痛即可。服用溫中湯,心腹的病就好了。後來長大嫁人,生孩子時,也沒聽說針刺的地方有什麼問題,所以把這件事記錄下來。

《千金方》治療小孩吞針的藥方:

用像棗核大小的磁石吞下去,針就會被吸出來。

另外,誤吞鐵等物品的藥方:

把一把艾蒿切碎,加五升水煮,煮到剩一升,一次喝完,吞下去的物品就會排出來。

《肘後方》治療小孩誤吞梅子、李子的藥方:

用少量的水澆在小孩的頭上,接著把流下來的水給小孩喝,吞下去的物品就會出來。

《近效方》治療小孩誤吞錢幣,卡在喉嚨裡出不來的藥方:

用麥麩燒成炭末,用手指彈到小孩的喉嚨裡,小孩就會把錢幣咳出來,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