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三十二 (23)
卷第三十二 (23)
1. 薰衣濕香方五首
千金濕香方。
沉香(三分),零陵香,𧊖香,麝香(各六分),薰陸香(一分),丁子香(二分),甲香(半分以水洗熬),甘松香(二分),檀香(一分),藿香(二分)
上十味粗搗下篩,蜜和,瓦燒之,為濕香薰衣。(出第六卷中)
千金翼薰衣濕香方。
薰陸香(八兩),詹糖香(五兩),覽探,藿香(各三兩),甲香(二兩),青桂皮(五兩)
上六味,先取硬者黏濕難碎者,各別搗或細切㕮咀,使如黍粟,然後二薄布於盤上,自余別搗,亦別於其上有頃篩下者,以紗不得太細,別煎蜜,就盤上以手搜搦令勻,後乃搗之,燥濕必須調適,不得過度,太燥則難丸太濕則難燒,易盡則香氣不發,難盡則煙多,煙多則唯有焦臭,無復芬芳,是故香須粗細燥濕合度,蜜與香相稱,火又須微,使香與綠煙共盡。(出第五卷中)
備急六味薰衣香方。
沉香,麝香(一兩),蘇合香(一兩半),丁香(二兩),甲香(一兩酒洗蜜塗微炙),白膠香(一兩)
上六味藥,搗沉香令碎如大豆粒,丁香亦搗餘香訖蜜丸燒之,若薰衣,加艾納香半兩佳。
又方
沉香(九兩),白檀香(一兩),麝香(二兩並和搗),丁香(一兩二銖),蘇合香(一兩),甲香(二兩酒洗准前),薰陸香(一兩二銖和搗),甘松香(一兩別搗)
上八味蜜和,用瓶盛埋地底二十日,出丸以薰衣。
又薰衣香方。
沉水香(一斤銼酒漬一宿),𧊖香(五兩雞骨者),甲香(二兩酒洗),蘇合香(一兩如無亦得),麝香(一兩),丁香(一兩半),白檀香(一兩別研)
上七味,搗如小豆大小相和,以細羅羅麝香,納中令調,以密器盛,封三日用之,七日更佳,欲薰衣,先於潤地陳令浥浥,上籠頻燒三兩大佳,火炷籠下,安水一碗,燒訖止衣於大箱中裛之,經三兩宿後,復上所經過處,去後猶得半日以來香氣不歇,正觀年中敕賜此方。
白話文:
薰衣濕香方五首
千金濕香方
沉香(3份),零陵香、𧊖香、麝香(各6份),薰陸香(1份),丁子香(2份),甲香(半份,用水洗過後熬煮),甘松香(2份),檀香(1份),藿香(2份)。
以上十種藥材稍微搗碎後過篩,用蜂蜜調和,放在瓦器上燒,製成薰衣用的濕香。(出自《千金方》第六卷)
千金翼薰衣濕香方
薰陸香(8兩),詹糖香(5兩),覽探、藿香(各3兩),甲香(2兩),青桂皮(5兩)。
以上六種藥材,先將質地堅硬、黏濕難以搗碎的藥材各自搗碎或切碎,使其大小如黍粟一般,然後鋪兩層薄布在盤子上,將剩餘的藥材分別搗碎,也鋪在布上,稍後將篩下的藥材用紗布篩過,但篩網不能太細。另外煎煮蜂蜜,在盤子上用手搓揉攪拌使均勻,然後再搗製,乾燥或濕潤程度必須適中,不能過於乾燥,否則難以搓揉成丸;也不能過於濕潤,否則難以燃燒,容易燒完的話香氣就發不出來,難以燒完的話就會產生很多煙,煙多就只有焦臭味,沒有香味了。所以香料的粗細、乾燥濕潤程度要適中,蜂蜜與香料的比例要相稱,火候也要小,使香料和青煙一同燃燒殆盡。(出自《千金翼方》第五卷)
備急六味薰衣香方
沉香,麝香(各1兩),蘇合香(1兩半),丁香(2兩),甲香(1兩,用酒洗過後塗上蜂蜜稍微烤過),白膠香(1兩)。
以上六味藥材,將沉香搗碎成大豆大小的顆粒,丁香也搗碎,其餘香料搗碎後用蜂蜜搓成丸狀燃燒。如果用於薰衣,加入艾納香半兩效果更好。
又方
沉香(9兩),白檀香(1兩),麝香(2兩,一起搗碎),丁香(1兩2銖),蘇合香(1兩),甲香(2兩,用酒洗過,做法同上),薰陸香(1兩2銖,一起搗碎),甘松香(1兩,單獨搗碎)。
以上八味藥材用蜂蜜調和,裝入瓶子埋在地下二十天,取出搓成丸狀用於薰衣。
又薰衣香方
沉水香(1斤,切碎後用酒浸泡一晚),𧊖香(5兩,用雞骨者),甲香(2兩,用酒洗),蘇合香(1兩,如果沒有也可以不用),麝香(1兩),丁香(1兩半),白檀香(1兩,另外研磨)。
以上七味藥材,搗成小豆大小的顆粒混合在一起,用細網篩過麝香,放入其中使其調和均勻,用密封的容器裝好,封存三天後使用,七天後效果更好。想要薰衣,先將衣服放在潮濕的地面上使其稍微濕潤,然後放在薰籠上多次燒三兩份左右的香效果最好,將點燃的香放在籠子下方,放一碗水,燒完後將衣服放在大箱子中薰蒸,經過兩三個晚上後,再將衣服放置在之前薰蒸過的地方,去除後仍然能保留半天的香氣不散,這是當年朝廷賞賜此方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