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九 (22)
卷第二十九 (22)
1. 疣贅疵黑子雜療方六首
深師灰煎,療瘤贅瘢痕疵痣,及癰疽惡肉等方。
石灰(一斗五升),濕桑灰(四斗),柞櫟灰(四斗)
上三味合九斗五升,以沸湯令浥浥調濕,納甑中蒸之,從平旦至日中,還取釜中沸湯七斗,合甑三淋之,澄清納銅器中,煎令至夜,斟量餘五鬥汁,微火徐徐煎,取一斗,洗亂髮干之,如雞子大納藥中即消盡,又取五色彩剪如韭葉大,量五寸著藥中亦消盡,又令不強,藥成,以白罌子中貯之,作藥時,不得令婦人小兒雞犬臨見之,灰煎亦療瘤,驗其肉瘤石瘤,藥敷之皆愈,其血瘤瘤附左右胡脈及上下懸雍舌本諸險處,皆不可令消,消即血出不止,殺人,不可不詳之。
又療疣贅方
取速讀子熟時壞破之,以塗其上便落。(並出第二十九卷中)
千金療皮中紫赤疵痣靨穢方。
乾漆(熬),雌黃,礬石(各三兩熬),巴豆(五十枚),炭皮(一斤),雄黃(五兩)
上六味為散,以雞子白和,塗故綿貼病上,日二易之即除。(深師加莽草三兩餘同出第二十四卷中)
又療疣贅疵痣方。
雄黃,硫黃,真珠,礬石(熬),䕡茹,巴豆(去皮心),藜蘆(各一兩)
上七味為散,以漆和令如泥,以塗貼病上,頃成瘡及去面上黑子,點之即去。(深師同出第二十四卷中)
古今錄驗療黑子去疣等,五灰煎方。
石灰,蒴藋灰,桑灰,炭灰,蕈灰(各一升)
上五味以水溲,蒸令氣匝,仍取釜中湯淋,取清汁五升許,於銅器中東向灶煎之,不得令雞犬小兒女人穢者見之,膏成好凝強如細沙糖,即堪用,量以點封之。(出第五卷中)
廣濟療疣贅赤黑疵痣靨穢瘡疽息肉強結瘤等,神效灰煎方。
炭灰三升,湯拌令濕徹,以熱湯漬,令半日後,還以湯淋之,稍稍點湯,不得太速下,即灰汁不驗,候汁下得三二升,即納一小鐺中煎,令一兩沸,即別取一兩石灰風化者為佳。恐中濕者,須熬令極熱,納灰汁中和煎,以杖篦攪之勿住手,候如煎餅面,少許細細取成膏,急瀉著一瓷器中,攪令冷,不然,須臾乾燥不堪用,常候此煎十分有一分堪久停,但有傷損,肉色須臾變赤黑色,痛如火燒狀,若灸瘢發焮,經二十餘日病自然脫落,無瘢痕,欲衝風冷遠行,貼烏膏亦神效,痂亦易落,瘡未瘥間,忌小豆姜外,縱有瘢亦不凸出,烏膏。(在二十四卷中)
白話文:
深師灰煎,治療腫瘤、疤痕、痣等,以及癰疽惡肉的藥方。
使用石灰(一斗五升)、濕桑樹灰(四斗)、柞樹或櫟樹灰(四斗),將這三種灰混合共九斗五升,用滾燙的熱水使其稍微濕潤調和,放入甑中蒸,從早晨蒸到中午。然後取出鍋中七斗沸水,分三次淋在甑上,澄清後倒入銅器中煎煮至夜晚,測量剩餘五斗汁液,用微火慢慢煎煮,取出一斗,用來洗頭髮,頭髮晾乾後,如果像雞蛋大小的腫塊放在藥中就會消失。再取五彩剪成韭菜葉大小的紙片,量取五寸長,放入藥中也會消失。如果藥效不強,藥膏做成後,用白色陶罐裝起來。製作藥膏時,不能讓婦女、小孩、雞、狗等看見。灰煎藥膏也治療腫瘤,驗證後發現,無論是肉瘤還是石瘤,敷上藥膏都會痊癒。如果是血瘤,瘤附著在左右的胡脈、上下懸雍垂或舌根等危險部位,不能讓它消失,否則會血流不止,導致死亡,務必小心。
另一種治療疣贅的方法:
取速讀子成熟時將其弄破,塗在疣贅上就會脫落。
《千金方》治療皮膚上紫紅色疵痣、黑痣的方法:
使用熬製過的乾漆、雌黃、礬石(各三兩,熬製過)、巴豆(五十枚)、炭皮(一斤)、雄黃(五兩)。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雞蛋白調和,塗在舊棉布上,貼在患處,每天更換兩次,就能去除。深師的方子又加了莽草三兩,其他藥材相同。
另一種治療疣贅、疵痣的方法:
使用雄黃、硫黃、真珠、礬石(熬製過)、䕡茹、巴豆(去皮心)、藜蘆(各一兩)。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漆調和成泥狀,塗貼在患處,不久就會形成瘡口並去除臉上的黑痣,點在黑痣上就能去除。
《古今錄驗》記載治療黑痣、去除疣贅的五灰煎方:
使用石灰、蒴藋灰、桑樹灰、炭灰、蕈灰(各一升)。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攪拌,蒸到充滿水蒸氣,然後取出鍋中的熱水淋在上面,取清澈的汁液約五升,在銅器中朝東邊的灶台上煎煮,不要讓雞、狗、小孩或婦女等不潔淨的人看到。煎成膏狀,像細砂糖一樣凝固,就可以使用,用來點在患處。
《廣濟方》記載治療疣贅、紅黑疵痣、黑痣、瘡疽、息肉、腫瘤等病症,有奇效的灰煎方:
使用炭灰三升,用熱水攪拌濕透,用熱水浸泡,經過半天后,再用熱水淋上,慢慢點滴熱水,不要太快,否則灰汁效果不佳。等到取得三、二升汁液後,放入小鍋中煎煮,煮沸一兩次後,另外取一兩風化過的石灰(最好是風化過的,如果受潮則要烘烤到極熱),加入灰汁中攪拌煎煮,用木棍不停攪拌,等到像煎餅麵糊時,取少許細細的膏狀物,迅速倒入瓷器中,攪拌冷卻,否則很快就會乾燥不能使用。這個藥膏放十分之一的量可以長期保存,如果有傷口,肉色很快就會變紅黑色,疼痛如火燒一般。如果像艾灸後起泡一樣,經過二十多天,病症自然脫落,不會留下疤痕。如果需要外出,塗上烏膏效果也很好,結痂也容易脫落。瘡口還沒有痊癒期間,要忌食小豆和薑等食物,即使有疤痕也不會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