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13)

1. 陰邊粟瘡方五首

必效療陰瘡,陰邊如粟粒生瘡及濕癢方。

以槐北面不見日處白皮一大握,鹽三指一撮,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洗之,日三五遍,適寒溫用,若涉遠恐衝風,即以米粉和塗之神效。

又療陰瘡有二種,一者作白膿出,名曰陰蝕瘡,二者但赤作瘡,名為熱瘡,若是熱瘡用此方。

取黃柏黃芩各一兩切,作湯洗之,用黃柏黃連末粉之,云神良。

又方

以黃連和胡粉末敷之,必效。

又方

紫芽茶末(一分),荷葉(一片燒灰)

上二味為末,以鹽漿水洗訖,敷之,三五度即愈。

又方

取停水處干卷地皮末敷之,神效。(是長安郭承恩用之得效出第四卷中)

白話文:

以下為

治療陰部粟粒狀瘡及濕癢的特效藥方。

用槐樹朝北、曬不到太陽的白色樹皮,一大把,加上三指寬的一撮鹽,用水兩大碗煮成一碗,用來清洗患處,一天洗三到五次,水溫要適中,不要太冷或太熱。如果外出恐怕吹到風,可以用米粉調成糊狀塗抹,效果很好。

另外,治療陰部瘡瘍有兩種:一種是流出白色膿液的,叫做陰蝕瘡;另一種是只呈現紅色瘡面的,叫做熱瘡。如果是熱瘡,就用這個藥方。

取黃柏、黃芩各一兩,切碎後煮湯清洗,再用黃柏、黃連磨成的粉末塗抹,據說效果非常好。

另一個藥方:

用黃連和胡粉磨成的粉末敷在患處,必定有效。

又一個藥方:

紫芽茶末(一分),荷葉(燒成灰)。

將這兩味藥磨成粉末,用鹽水清洗患處後塗抹,三到五次就會痊癒。

又一個藥方:

取積水處乾掉的卷地皮磨成粉末塗抹,效果非常好。(這是長安郭承恩用過且有效的藥方,出自第四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