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 (20)
卷第二十 (20)
1. 上氣大便澀方二首
崔氏療上氣大便澀方。
葶藶子(四兩熬),牽牛子(一兩熬),杏仁(二百顆),大棗(四十枚去皮),芒硝(一兩),牛酥(一合)
上六味搗一萬杵,更彆著牛酥,乃更搗一萬杵,空腹服八丸,用粥飲下藥。先禁咸醬等物。
又療上氣大便秘澀方。
杏仁(五兩熬),印城鹽(三兩),乾薑(三兩)
上三味搗篩,以醬汁和之,令得相著,作甕可長一寸余,如指大,兩頭尖,仍以薄綿裹之,於風日中曝令少干,納下部中,時易之,不過一兩易。即有惡物下,氣上即定亦下食,納藥痛時少須忍,如深納少頃,亦不大痛,急出時物即出,痛忍之不得,後可便轉,時出膿及惡物多,大便不澀停之。(並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治療呼吸困難且大便乾澀的藥方,共有兩種:
第一種藥方:
使用葶藶子(四兩,炒過)、牽牛子(一兩,炒過)、杏仁(兩百顆)、大棗(四十枚,去皮)、芒硝(一兩)、牛油(一合)。
將以上六種藥材一起搗碎,搗一萬下,然後加入牛油,再次搗一萬下。空腹服用八顆藥丸,用粥湯送服。服藥前應避免食用鹹醬等物。
第二種藥方:
使用杏仁(五兩,炒過)、印城鹽(三兩)、乾薑(三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搗碎過篩,用醬汁調和均勻,做成一寸多長、像手指大小、兩頭尖的藥丸。用薄棉布包裹藥丸,放在通風處曬乾一些,塞入肛門,隨時更換,一天內更換一兩次即可。會有穢物排出,呼吸困難的症狀會平息,食慾也會恢復。塞入藥丸時若疼痛,稍微忍耐一下,若塞得深一點,疼痛不會太劇烈。當穢物排出後應立即取出藥丸。如果疼痛無法忍受,之後排便會較為順暢。有時會排出膿液及許多穢物,大便不乾澀時就停止使用此藥。(此方也記載於第六卷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