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 (11)
卷第二十 (11)
1. 水通身腫方一十一首
澤漆根(十兩),赤小豆(二升),甘草(二兩炙),鯉魚(一枚重五斤淨去腸),麥門冬(二兩去心),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生薑(八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七升。先煮鯉魚豆減七升去之,納藥,煮取四升半,去滓,一服三合,日三,弱人二合,日再服,氣下喘止,可至四合,晬時小便利,腫氣減,或小溏下。若小便大利,還從一合始,大利止;若無鯉魚,鮦(音同)魚亦可用;若水甚不得臥,臥不得轉側,加澤漆一片,渴加栝蔞二兩,咳加紫菀二兩,細辛一兩,款冬花一兩,桂心三兩,增魚汁二升。忌海藻菘菜酢物。
(深師同出第二十卷中)
古今錄驗療祖承郎水腫通身,眾醫不能療,得此湯一劑,一夜小便五六升,即瘥,療水咳逆氣,通身流腫,短氣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中水雞鳴,白前湯方。
白前(六分),紫菀(二兩),半夏(五合又方四兩洗之三十遍),生澤漆根(七合切量一方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納藥,刻志水度,復加水七升,微火煎令至刻,去滓,次納藥七種,白朮二兩,吳茱萸五合,桂心三兩,人參一兩,乾薑一兩,或生薑五兩,栝蔞五合,或六合,六物微火,煮取三升半,分三服,小便當利,或當溏下勿怪,氣即低腫減,呂計方經傳楊氏有驗。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範汪同一方有棗二十枚擘
又小消化水丸,療水病,令通身微腫,腹大,食飲不消方。
芫花(一兩熬),甘遂(一兩熬),大黃(一兩),葶藶(一兩熬),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研)
上五味合搗下篩,蜜為丸如梧子,一服一丸,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蘆筍野豬肉。(並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水通身腫方一十一首
使用澤漆根十兩、赤小豆二升、炙甘草二兩、鯉魚一條約重五斤(去除內臟)、麥門冬二兩(去心)、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生薑八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好,加入水一斗七升。先煮鯉魚和赤小豆,煮到水減少七升後撈出,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至剩四升半時,去除藥渣。每次服用三合,每日三次;身體虛弱的人每次服用二合,每日兩次。當呼吸急促緩和後,可以增加到每次四合。如果服用後小便增多,表示藥效開始作用,腫脹會逐漸消退,或者會稍微腹瀉。如果小便過多,就從每次一合開始服用,直到小便過多情況停止。如果沒有鯉魚,用鯽魚也可以。如果腫脹嚴重到無法躺臥,或躺下無法翻身,可以增加一片澤漆。如果口渴,加栝蔞二兩;咳嗽,加紫菀二兩、細辛一兩、款冬花一兩、桂心三兩,並增加魚湯兩升。忌吃海藻、菘菜和醋製食物。
(此方出自《深師》第二十卷)
《古今錄驗》記載,用此方治癒祖承郎全身水腫,許多醫生都治不好,服用此湯一劑後,一夜小便排出五六升,病就好了。此方也可用於治療水咳、呼吸不暢、全身水腫、呼吸短促、腹脹,以致於日夜只能靠牆坐著無法躺下,喉嚨有如水雞叫的聲音。此方名為白前湯。
白前六分、紫菀二兩、半夏五合(或另用四兩,洗淨三十遍)、生澤漆根七合(切好,約三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好,加入水一斗,放入藥材,在容器上標記水位,再加入七升水,用小火煮到水位與標記相同,去除藥渣。接著加入白朮二兩、吳茱萸五合、桂心三兩、人參一兩、乾薑一兩(或生薑五兩)、栝蔞五合(或六合),用小火煮到剩三升半,分三次服用。服用後小便會增多,或者會腹瀉,不必驚慌,呼吸困難的症狀會減輕,腫脹也會消退。此方經傳呂計,楊氏用過有效。忌吃羊肉、麥芽糖、桃子、李子、麻雀肉和生蔥。範汪使用的同一方劑中,有加入二十枚擘開的紅棗。
另外,還有一個小消化水丸,可以治療水病,使全身輕微腫脹、腹部腫大、消化不良等症狀。
芫花一兩(炒過)、甘遂一兩(炒過)、大黃一兩、葶藶一兩(炒過)、巴豆四十枚(去除內心和外皮,炒過並研成粉末)。
將以上五種藥材混合搗碎過篩,用蜂蜜和成丸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稍微增加劑量,以有效為度。忌吃蘆筍和野豬肉。(此方出自第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