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 (5)
卷第二十 (5)
1. 水病方七首
又療水病,牛黃桂枝丸方。
牛黃(六銖研),桂枝(十二銖又一方云桂六銖),牡蠣(十二銖熬研),椒目(十二銖一方雲海藻二十四銖不須椒目),葶藶子(半升熬一方云用一升)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七丸,日再,小便利為度。忌生蔥。(並出第十一卷中)
白話文:
另一種治療水腫病的方法,用牛黃桂枝丸這個藥方。
藥材組成:牛黃(六銖,磨成粉)、桂枝(十二銖,另一方說用六銖),牡蠣(十二銖,熬過後磨成粉)、椒目(十二銖,另一方說用海藻二十四銖,不需要椒目)、葶藶子(半升,熬過。另一方說用一升)。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丸,一天服用兩次,以小便順暢為目標。忌吃生蔥。(這個藥方出自第十一卷中)
2. 十水方三首
病源十水者,青水,赤水,黃水,白水,黑水,懸水,風水,石水,里水,氣水也。青水者,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其根在肝;赤水者,先從心腫,其根在心;黃水者,先從腹腫,其根在脾;白水者,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其根在肺;黑水者,先從腳足趺踵,其根在腎;懸水者,先從面腫至足,其根在膽;風水者,先從四肢起,腹滿大,目盡腫,其根在胃;石水者,先從四肢,小腹腫獨大,其根在膀胱;里水者先,從腹滿,其根在小腸;氣水者,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其根在大腸,皆由榮衛痞澀,三焦不調,腑臟虛弱所生,雖名證不同,並令身體虛腫,喘息上氣,小便黃澀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古今錄驗十水丸,療十種水腫方。
腫從頭(諸書云腳)起,名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腫從面起,名為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腫從胸起,名為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腫從腹起,名為氣水,乍實乍虛,其根在大腸;(芫花主之)腫從股起,名為黑水,其根在腎;(玄參主之)腫從頭面起至足,名為懸水,其根在膽;(赤小豆主之)腫從內起,堅塊四肢腫,名為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腫從四肢起,腹大,名為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腫從腹起,名為里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腫從胸中氣起,名為赤水,其根在心(葶藶子主之)
上十味分等。隨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藥,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搗末合下篩,蜜和丸服如梧子三丸,得下為度,不下,日三,亦可散,未食服半錢匕便利,明朝復服如法,再服病愈。禁飲,但得食乾物耳。
又方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
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
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
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氣。(藁本主之)
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
第六之水,先從面腫至足,名曰玄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
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
第八之水,四肢小,其腹腫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
第九之水,先從小腹滿,名曰里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
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藥皆分等,所病形同則倍之,搗合白蜜,丸如小豆,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欲下病服三丸。人弱者以意節之,療宿食飲寒熱溫病,禁辛菜豬肉生魚;不禁熟也。(範汪千金翼同)
又療十水,大黃丸方。
白話文:
十種水腫病症
水腫的成因有十種,分別是青水腫、赤水腫、黃水腫、白水腫、黑水腫、懸水腫、風水腫、石水腫、里水腫和氣水腫。
- 青水腫:先從臉部和眼睛開始腫脹,然後蔓延到全身,病根在肝臟。
- 赤水腫:先從心臟部位開始腫脹,病根在心臟。
- 黃水腫:先從腹部開始腫脹,病根在脾臟。
- 白水腫:先從腳部開始腫脹,會喘氣咳嗽,病根在肺臟。
- 黑水腫:先從腳踝和腳跟開始腫脹,病根在腎臟。
- 懸水腫:先從臉部腫脹,然後蔓延到腳部,病根在膽。
- 風水腫:先從四肢開始腫脹,然後腹部脹滿,眼睛也腫起來,病根在胃。
- 石水腫:先從四肢開始腫脹,然後小腹獨自腫大,病根在膀胱。
- 里水腫:先從腹部脹滿開始,病根在小腸。
- 氣水腫:腫脹時好時壞,忽來忽去,病根在大腸。
這些水腫的病因都是因為身體的營衛之氣不通暢,三焦功能失調,以及五臟六腑虛弱所導致。雖然病症名稱不同,但都會造成身體虛腫、喘氣、呼吸困難、小便顏色黃且量少等症狀。
古今驗方十水丸
此藥方能治療十種水腫:
- 白水腫:從腳開始腫,病根在肺。(用椒目來治療)
- 青水腫:從臉部開始腫,病根在肝。(用大戟來治療)
- 黃水腫:從胸部開始腫,病根在脾。(用甘遂來治療)
- 氣水腫:從腹部開始腫,時實時虛,病根在大腸。(用芫花來治療)
- 黑水腫:從大腿開始腫,病根在腎。(用玄參來治療)
- 懸水腫:從頭臉腫到腳,病根在膽。(用赤小豆來治療)
- 石水腫:從身體內部開始腫,而且腫塊堅硬,四肢也腫,病根在膀胱。(用桑根白皮來治療)
- 風水腫:從四肢開始腫,腹部脹大,病根在胃。(用澤漆來治療)
- 里水腫:從腹部開始腫,病根在小腸。(用巴豆來治療)
- 赤水腫:從胸中悶氣開始腫,病根在心。(用葶藶子來治療)
以上十種藥材,按照病症的起始部位,增加對應主治的藥材,每種藥材都用一份,巴豆則用四份,去除心皮後搗成粉末,混合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丸,以能排出水分為度。如果沒有效果,一天可以服用三次。也可以直接服用藥粉,每次服用半錢,排便後第二天早上再服用一次,直到痊癒。服藥期間要禁飲,只能吃乾燥的食物。
又一方
- 青水腫:先從臉部和眼睛開始腫脹,蔓延到全身,病根在肝。(用大戟來治療)
- 赤水腫:先從心臟部位開始腫脹,病根在心。(用葶藶子來治療)
- 黃水腫:先從腹部開始腫脹,病根在脾。(用甘遂來治療)
- 白水腫:先從腳部開始腫脹,喘氣咳嗽,病根在肺。(用藁本來治療)
- 黑水腫:先從腳踝腫起,病根在腎。(用連翹來治療)
- 懸水腫:先從臉部腫到腳,病根在膽。(用芫花來治療)
- 風水腫:先從四肢開始腫,腹部脹大,全身都腫,病根在胃。(用澤漆來治療)
- 石水腫:四肢不怎麼腫,但腹部卻腫脹獨大,病根在膀胱。(用桑根白皮來治療)
- 里水腫:先從下腹部脹滿開始,病根在小腸。(用巴豆來治療)
- 氣水腫:腫脹時好時壞,忽來忽去,病根在大腸。(用赤小豆來治療)
以上十種病症,每種藥材都按比例使用,如果病情嚴重,就增加對應的藥材用量,將藥材搗碎,用白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小豆。先吃飯喝水後服用一丸,一天三次,如果想要加速排泄,可以服用三丸。身體虛弱的人要根據情況調整藥量。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積食、飲水過多、寒熱病等,服藥期間要禁吃辛辣的蔬菜、豬肉和生魚,熟食則可以食用。
又一方:大黃丸
此藥方能治療十種水腫:
- 大黃 (一份)
- 硝石 (一份)
- 大戟 (一份,烤過)
- 甘遂 (一份,烤過)
- 芫花 (一份,烤過)
- 椒目 (一份)
- 葶藶 (一份)
將以上七種藥材搗碎混合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小豆。先吃飯喝水後服用一丸,一天兩次,逐漸增加藥量,以能排出水分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