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爲則

《藥徵》~ 卷中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0)

1. 附子

更建曰:類中風。蓋類也者,類似也。而《金匱》、《千金》之所謂中風,豈類《傷寒論》之所謂中風乎?不類也,宜其不得其治也。為則朝夕苦思,參考仲景氏之方,今所謂中風者,身體疼痛不仁,而往往附子之證也,今舉一二而徵焉。烏頭桂枝湯證曰:手足不仁、身疼痛也。

去桂加朮湯證曰: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桂枝加附子湯證曰:四肢微急、難以屈伸。今有此證而用此方,無一不中。中則瞑眩,疾乃瘳。吾故曰:今所謂中風者,非古所謂中風。而仲景氏用附子劑者也,不可不知矣。

品考

附子,今用本邦之烏頭也。出於奧州南部津輕鬆前者,是為上品。今漢客來鬻者,鹽藏而非自然之物也,其功能不與古人所論同也。李時珍曰:及一兩者難得,但得半兩以上者皆良。今漢客來鬻者,大及二兩,小不下半兩。本邦之烏頭,與時珍所說,其輕重只同;而其效與古人之所用,亦只同也。

於是乎吾不用彼而用此也。《博物志》曰:烏頭、附子、天雄,一物也。《廣雅》曰:奚毒附子也。一年為側子,二年為烏喙,三年為附子,四年為烏頭,五年為天雄。為則按:其效皆同,而後世辨別之不可從矣。銼用。

白話文:

更建說:這種情況像是中風。所謂的「像」,意思就是類似。但是《金匱要略》、《千金方》所說的中風,難道跟《傷寒論》所說的中風是一樣的嗎?不一樣啊,所以治療方法才會不對。我因此日夜苦思,參考張仲景的處方,發現現在所謂的中風,常常是身體疼痛麻木,而這往往是可以使用附子的症狀。現在舉一兩個例子來證明。

烏頭桂枝湯的症狀是:手腳麻木、身體疼痛。 去桂加朮湯的症狀是:身體疼痛煩躁、不能翻身。 桂枝加附子湯的症狀是:四肢稍微緊繃、難以彎曲伸直。

現在如果有這些症狀,使用這些處方,沒有不對症的。對症的話就會有瞑眩反應,病就會好。所以我說:現在所謂的中風,不是古代所謂的中風。而是張仲景使用附子劑來治療的病症,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關於附子的考察

附子,現在用的是我們這裡的烏頭。產自奧州南部津輕一帶的,品質最好。現在從中國來的商人賣的附子,是用鹽醃製的,不是自然生長的,它的功效跟古人說的不一樣。李時珍說:能找到一兩重的很難,能找到半兩以上的都算好的。現在從中國來的商人賣的附子,大的有兩兩,小的也不會小於半兩。我們這裡的烏頭,跟李時珍說的重量差不多,而它的功效也跟古人用的差不多。

所以我不用外來的附子而用本地的。《博物志》說:烏頭、附子、天雄,是同一種植物。《廣雅》說:奚毒就是附子。生長一年叫做側子,兩年叫烏喙,三年叫附子,四年叫烏頭,五年叫天雄。我認為:它們的功效都一樣,所以後世辨別它們的說法是不可信的。切碎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