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卷四

戎鹽鹹寒之性,直走膀胱,而清痰熱,長於利水。其諸主治,能止吐血、尿血、齒舌諸血,以咸走血而性清降也。

味鹹而甘,入藥殊勝食鹽之苦,即青鹽也。

硝石,味鹹、苦,性寒,入足太陽膀胱、足太陰脾經。清己土而退熱,利壬水而瀉濕。

金匱硝礬散,硝石、礬石等分。為散,大麥粥汁合服方寸匕。病從大小便去,大便黑,小便黃。治女勞黑疸,日晡發熱,而反惡寒,足下熱,膀胱急,少腹滿,其腹如水狀,身盡黃,額上黑,因作黑疸,大便黑,時溏。以女勞瀉其腎陽,久而水寒土濕,乙木遏陷,郁生下熱,攻逼己土,己土受之,濕亦化熱,以其濕熱傳於膀胱,而木鬱不能疏泄,故小便黃澀而不利。

一感風邪,瀉其衛氣,衛氣愈瀉而愈斂,皮毛遂閉,膀胱瘀熱,下不能泄而表不能達,因而淫溢經絡,熏蒸肌膚,而發黃色。乙木陷於壬水,積鬱莫散,則少腹脹滿而膀胱迫急。日晡土旺之時,濕盛熱發而木鬱陽陷,故足下常熱而身反惡寒。太陽膀胱之經,自目之內眥上額交顛,經氣上逆,故額見黑色。

久而土負水勝,黃化而黑,因成黑疸。谷渣不從土化而從水化,因而大便亦黑,水從脾胃而侮土,則大便黑。土傳膀胱而剋水,則小便黃。總之,皆由於木邪,以肝主五色,入腎為黑,入脾為黃也。硝石鹹苦,清熱瘀而瀉木,礬石酸澀,收濕淫而瀉水也。

水中土木之郁,瀉於小便,故其色黃,土中水木之郁,瀉於大便,故其色黑。黑疸水陸瘀澀,隧路梗阻,硝石鹹寒之性,直達下脘,利水路而瀉穀道,合之礬石滌盪郁陳,注於二便,腐敗掃除,正氣清通,繼以補中養火之劑,垂盡之命,可以再延也。

大黃硝石湯,方在大黃。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用之以清膀胱之濕熱也。

硝石,掃地霜熬成,在上者,鋒芒細白,是謂芒硝,水底成塊者,謂之硝石。其性重濁下行,善於利水瀉熱,消瘀化腐,故能醫黃疸之疾。

芒硝,味鹹、苦、辛,性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陽膀胱經。瀉火而退燔蒸,利水而通淋瀝。

傷寒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半夏半升,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芒硝六兩。治少陽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者。傷寒之證,六日經盡當解,自能汗愈,遲者十二日再經解矣。若十三日不解,已過再經之期,此非入臟,即是入腑,必不在經中也。

其胸脅痞滿,而作嘔吐,是少陽經證。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者,是陽明腑證。以少陽之經,循胸脅而走足,經病而侵胃腑,胃腑被逼,逆而上行,阻格少陽下降之路,二氣壅塞,故胸脅痞滿。胃腑郁迫,故水穀莫容,而生嘔利。少陽以甲木而化相火,傳於戊土,則胃腑生熱,陽明以戊土而化燥金,日晡土金旺相之時,故腑熱應期,發如潮信。

白話文:

卷四

戎鹽性味鹹寒,能直接作用於膀胱,清除痰熱,尤其擅長利水。它能止吐血、尿血、牙齦出血等各種出血症狀,是因為它味道鹹能引導血液運行,且性質清涼降泄。

戎鹽味道鹹而帶甘,入藥比食用鹽的效果好,指的就是青鹽。

硝石,味道鹹苦,性寒,歸膀胱經和脾經。能清除脾土的熱邪,利小便以排除濕氣。

《金匱要略》中的硝礬散,由硝石和礬石等份組成。將其研磨成粉末,用大麥粥汁調服一勺。服用後,疾病會通過大小便排出,大便呈現黑色,小便呈現黃色。此方主要治療婦女因勞累過度導致的黑疸病,症狀為午後發熱,反而怕冷,腳底發熱,膀胱急迫,小腹脹滿,腹部積水,全身發黃,額頭發黑。這是因為婦女勞累過度導致腎陽虛弱,久而久之,體內產生寒濕,肝氣受到壓抑,鬱結產生下熱,攻擊脾土,導致濕邪也轉化為熱邪。濕熱之邪傳至膀胱,肝氣鬱結不能疏泄,因此小便黃澀不利。

如果感受風邪,會導致衛氣虛弱,衛氣越虛弱就越收斂,毛孔閉塞,膀胱內積熱,下無法排出,上無法發散,因此邪氣瀰漫於經絡,熏蒸肌膚,導致皮膚發黃。肝木鬱陷於腎水之中,積鬱不能散開,就會導致小腹脹滿,膀胱急迫。在午後脾土旺盛的時候,濕熱之邪發作,肝氣鬱結陽氣下陷,所以腳底常常發熱而身體反而怕冷。太陽膀胱經從眼內角上行至額頭交匯於頭頂,經氣上逆,所以額頭會出現黑色。

久而久之,脾土無法克制腎水,黃疸顏色加深而變黑,就形成了黑疸病。食物殘渣不能從脾土消化而從水路排出,所以大便也會呈現黑色。水邪從脾胃侵犯脾土,所以大便呈現黑色。脾土將邪氣傳遞至膀胱而剋制腎水,所以小便呈現黃色。總之,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肝氣鬱結所導致。肝臟主導五種顏色,邪氣入腎則呈現黑色,入脾則呈現黃色。硝石味鹹苦,能夠清除體內積熱和瘀血,瀉肝氣。礬石味酸澀,能夠收斂濕邪,排除體內的水濕。

體內水濕和肝木的鬱結之氣,從小便排出,所以小便呈現黃色。體內脾土中水濕和肝木的鬱結之氣,從大便排出,所以大便呈現黑色。黑疸病是體內水液和邪氣瘀滯,通道阻塞所致。硝石性味鹹寒,能直達下焦,疏通水道並瀉除腸道內的積滯,配合礬石的滌盪作用,將體內的瘀滯腐敗之物從大小便排出,清理邪氣,使正氣通暢。之後再用補中養火的藥物,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

大黃硝石湯,方子記載在大黃條下。主要治療黃疸,腹脹滿,小便不利,通過此方來清除膀胱的濕熱。

硝石是掃地霜熬製而成,在上面、呈現細白尖刺狀的叫做芒硝,沉在水底、結成塊狀的叫做硝石。它的性質重濁,具有向下作用,擅長利水、瀉熱、消瘀、化腐,所以能夠治療黃疸病。

芒硝,味道鹹苦而帶辛,性寒,歸心經和膀胱經。能夠瀉火,消除體內燥熱,利水通淋。

《傷寒論》中的柴胡加芒硝湯,由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半夏半升、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芒硝六兩組成。主要治療少陽傷寒,病程十三天未癒,症狀為胸脅脹滿、嘔吐、午後發熱,之後會有輕微的腹瀉。傷寒一般六天經絡之邪氣會散去,病情會好轉,最晚十二天也會好轉。如果十三天還未好轉,就已經超過了經絡傳病的時限,這說明邪氣已經不在經絡,而是進入臟腑了。

胸脅脹滿、嘔吐是少陽經的症狀。午後發熱、之後輕微腹瀉是陽明腑的症狀。少陽經循行胸脅,下走足部,經絡的病邪侵犯了胃腑,胃腑受到壓迫,導致胃氣上逆,阻礙少陽經氣的下降,兩股氣機壅塞,所以胸脅脹滿。胃腑鬱結,所以水穀不納,導致嘔吐和腹瀉。少陽經以甲木來化生相火,傳給脾土,使胃腑產生熱邪。陽明經以戊土來化生燥金,在午後脾土和金氣旺盛的時候,胃腑的熱邪就會應時發作,像潮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