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長沙藥解》~ 卷一 (2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5)

1. 卷一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加大黃湯,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半升,乾薑三兩,細辛三兩,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黃三兩。治痰飲,水去嘔止,腫消痹愈,而面熱如醉者。痰飲服半夏而水去,服杏仁而腫消,若面熱如醉,是胃熱逆沖,上熏其面。緣足之三陽,自頭走足,陽明行身之前,自面而下,加大黃以瀉陽明之熱也。

大黃附子湯,大黃三兩,細辛二兩,附子三枚。炮用。治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以脾土寒濕,郁其肝氣,風木抑遏,故脅痛而發熱,脈弦而且緊,宜以溫藥下其結寒。辛、附,溫寒而破瘀,大黃下積而開結也。

大黃甘草湯,大黃一兩,甘草一兩。治食已即吐者。以土弱胃逆,濁氣痞塞,郁生上熱,故水穀不下。大黃破其痞塞,甘草培土補中,緩其下行之急也。

傷寒抵當湯,大黃三兩,桃仁、水蛭、虻蟲各三十枚。水煎,分三服。治傷寒六七日後,表證猶在,脈微而沉,熱在下焦,其人發狂,小腹硬滿,小便自利者。以表病失解,經熱莫達,內傳膀胱之腑,血室瘀蒸,是以發狂,宜先解其表寒,而後下其瘀血,桃、蛭、虻蟲,破其瘀血,大黃瀉其鬱蒸也。

金匱大黃蟅蟲丸,大黃十分,甘草三兩,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地黃十兩,桃仁一升,乾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半升,蟅蟲半升,黃芩三兩。蜜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治五勞義詳《素問·宣明五氣篇》中。七傷,義詳《金匱·血痹虛勞》。羸瘦腹滿,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

以中氣勞傷,己土濕陷,風木抑遏,賊傷脾氣,脾氣堙郁,不能腐熱水穀,化生肌肉,故羸瘦而腹滿。肝藏血而竅於目,肝氣抑遏,營血瘀澀,無以榮華皮腠,故肌膚甲錯而兩目黯黑。甘草培土而緩中,杏仁行滯而瀉滿,桃仁、乾漆、虻蟲、水蛭、蠐螬、蟅蟲,破鬱而消症,芍藥、地黃,清風木而滋營血,黃芩、大黃,瀉相火而下結塊也。

下瘀血湯,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蟅蟲二十枚。煉蜜為四丸,酒一升,煮一丸,取八合,頓服之。瘀血下如豚肝。亦主經水不利。治產後腹痛,中有瘀血,著於臍下者。以瘀血在腹,木鬱為痛。桃仁、蟅蟲,破其瘀血,大黃下其症塊也。

大黃甘遂湯,大黃二兩,甘逆二兩,阿膠二兩。煮一升,頓服之。其血當下。治產後水與血結在血室,小腹脹滿,小便微難而不渴者。以水寒濕旺,乙木抑遏,水瘀血結,不得通達,故腹脹滿,便難而不渴。阿膠清風而潤木,大黃、甘遂,下瘀血而行積水也。

大黃牡丹皮湯,大黃四兩,芒硝四合,瓜子半升,桃仁五十枚,牡丹皮一兩。煎一升,入芒硝,煎化,頓服之。有膿當下,無膿下血。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調,自汗出,時時發熱,復惡寒,膿已成,其脈洪數者。以濕寒隔礙,氣血不行,壅腫而為癰疽。營衛瘀遏,外寒內熱,鬱熱淫蒸,故肉腐為膿。

白話文:

卷一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加大黃湯: 用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三兩,細辛三兩,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黃三兩。 治療痰飲,當體內水液排出後,嘔吐會停止,腫脹消退,麻痺感也會好轉。如果出現臉紅像喝醉酒一樣的情況,是因為服用半夏後體內水液排出,服用杏仁後腫脹消退,而臉紅如醉是因為胃熱向上衝,熱氣熏蒸臉部。由於足部的三陽經從頭部走到足部,陽明經在身體前部運行,從臉部向下走,所以要用大黃來瀉陽明經的熱。

大黃附子湯: 用大黃三兩,細辛二兩,附子三枚(炮製過)。 治療脅下偏痛、發熱、脈象緊而且弦的情況。這是因為脾土寒濕,鬱結肝氣,風木被抑制,所以導致脅痛發熱,脈象弦而且緊。應該用溫熱的藥來攻下體內的寒氣。細辛和附子溫經散寒、破除瘀血,大黃則可以攻下積聚,打開鬱結。

大黃甘草湯: 用大黃一兩,甘草一兩。 治療吃完東西就吐的情況。這是因為脾胃虛弱,胃氣上逆,濁氣壅塞,鬱久會產生上熱,所以食物無法下嚥。大黃可以破除這種痞塞,甘草可以培補脾土,緩解大黃下降過快的藥性。

傷寒抵當湯: 用大黃三兩,桃仁、水蛭、虻蟲各三十枚。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 治療傷寒病六七天後,表面症狀還在,脈搏微弱而沉,熱在下焦,病人出現發狂、小腹硬滿、小便正常的情況。這是因為表證沒有解除,經絡熱氣無法到達,熱邪傳入膀胱,導致血室瘀阻而產生熱,所以會發狂。應該先解除表面的寒邪,然後再攻下瘀血。桃仁、水蛭、虻蟲可以破除瘀血,大黃可以瀉下鬱積的熱。

金匱大黃蟅蟲丸: 用大黃十分,甘草三兩,杏仁一升,芍藥四兩,乾地黃十兩,桃仁一升,乾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一百枚,蠐螬半升,蟅蟲半升,黃芩三兩。將這些藥材和蜂蜜製成丸狀,像小豆般大小,每次用酒送服五丸,每天三次。 治療五勞(義詳見《素問·宣明五氣篇》)和七傷(義詳見《金匱·血痹虛勞》)引起的身體消瘦、腹部脹滿、體內有乾血、皮膚粗糙像魚鱗、兩眼黯黑的情況。 這是因為中氣受損,脾土濕陷,風木被抑制,損傷脾氣。脾氣鬱悶,無法消化食物,產生肌肉,所以身體消瘦且腹部脹滿。肝臟儲藏血液,開竅於眼睛,肝氣被抑制,營血瘀滯,無法滋養皮膚,所以皮膚粗糙,兩眼黯黑。甘草可以培補脾土,緩解藥性,杏仁可以疏通氣滯,消除脹滿,桃仁、乾漆、虻蟲、水蛭、蠐螬、蟅蟲可以破除瘀血,消除腫塊,芍藥、乾地黃可以清泄肝氣,滋養營血,黃芩、大黃可以瀉下相火,攻破積結。

下瘀血湯: 用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蟅蟲二十枚。將藥材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四丸,用一升酒煮一丸,取八合,一次性服用。服後會排出像豬肝一樣的瘀血。也可以治療月經不通暢。 治療產後腹痛,肚臍下有瘀血的情況。這是因為瘀血積聚在腹部,肝氣鬱結而導致疼痛。桃仁、蟅蟲可以破除瘀血,大黃可以攻下腫塊。

大黃甘遂湯: 用大黃二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用水煮一升,一次性服用。服用後會排出瘀血。 治療產後水和血結在血室,導致小腹脹滿,小便困難但不口渴的情況。這是因為水寒濕氣旺盛,肝氣被抑制,導致水瘀血結,無法疏通,所以會腹脹、小便困難但不口渴。阿膠可以清泄肝氣,滋潤肝木,大黃、甘遂可以攻下瘀血,排除積水。

大黃牡丹皮湯: 用大黃四兩,芒硝四合,冬瓜子半升,桃仁五十枚,牡丹皮一兩。用水煎煮一升,加入芒硝,等芒硝溶解後一次性服用。如果有膿液就會排出,沒有膿液就會排出血。 治療腸癰,小腹腫脹疼痛,按壓時像淋病一樣疼痛,小便正常,會自汗,時常發熱,又會怕冷,膿液已經形成,脈搏洪大而快速的情況。這是因為濕寒阻礙氣血運行,壅塞腫脹而形成癰疽。營衛之氣瘀滯,外寒內熱,熱邪鬱積,所以肌肉腐爛成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