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論》~ 三、瀉劑 (2)
三、瀉劑 (2)
1. 瀉火
石斛(入胃、腎)
強陽益陰而壯筋骨,定志除驚而補五臟。治絕傷療軟,虛勞羸瘦兼醫;平胃氣生肌,皮膚邪熱盡除。腳膝痹弱須此,腸胃泄瀉堪醫。
石膏(入肺、胃)
性秉陰寒,質偏重墜。佐芎藭則除頭痛,引升麻則治牙疼,合麥冬而消渴解,同人參而暑毒清。陽明實熱之傷寒,必藉苓、連與知母;太陰熱痰之發喘,須同甘、桔與麻黃。
黃柏(入太陽經)
降腎家實火以滋陰,眩暈癆症俱效;去膀胱濕熱而潤燥,瘡疽痿躄皆靈。白帶協蓮房、牡蠣,黃疸夾梔子、茵陳。神哉吐衄,妙矣癃淋。
枇杷葉(入肺、胃)
和暑嘔,大消燥渴;清肺熱,立定喘嗽。反胃與蘆根同用,痰火與麥冬並施。
天竹黃(入心、肺)
療風熱,失音痰壅;養五臟,鎮心明目。小兒涼風與天弔客忤,丈夫清熱與止渴消癥。
淡竹葉
專通小便,兼解心煩。根能墮胎,孕婦忌服。
大力子(入肺)
清痘毒而胎中淫火可降,利咽喉而膈上風痰可除。
蘆根(入肺、胃、膀胱、腎)
下噎膈之痰,清吐逆之火。三陽秘結之靈丹,三消渴病之神品。
防己(入膀胱)
祛下焦之濕,瀉血分之熱。理水腫腳氣,通二便閉結。木專治風,漢能利水。
忍冬花
起筋骨之痿疲,而身輕步健;祛肢體之風濕,而腫散痛止。屍注大有靈,鬼擊良多捷。血痢罔分虛實,瘡疽安問淺深。
白薇(入胃)
療中風身熱支滿,祛邪氣寒熱痠疼。傷中淋露,溫瘧狂惑。下水氣總取益陰之功,治遺尿不拘胎前產後。
青黛(入肝)
瀉肝火,解鬱結,吐紅疳痢與驚癇。除風熱,清發斑,殺蟲解毒與口疳。
白話文:
瀉火
石斛(作用於胃、腎)
能增強陽氣、滋養陰液,使筋骨強健,安定心神、消除驚恐,並補養五臟。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筋骨軟弱,也能治療虛勞瘦弱;可以調和胃氣、促進肌肉生長,並消除皮膚上的熱邪。對於腳膝虛弱無力,以及腸胃泄瀉的病症都有效。
石膏(作用於肺、胃)
藥性屬陰寒,質地沉重。搭配芎藭可以治療頭痛,引導升麻可以治療牙痛,與麥冬合用能止渴,與人參合用能清除暑熱毒邪。陽明經實熱引起的傷寒,必須搭配茯苓、黃連和知母;太陰經熱痰引起的喘息,需要搭配甘草、桔梗和麻黃。
黃柏(作用於太陽經)
能降低腎經的實熱,以滋養陰液,對眩暈和虛勞病症都有效;能去除膀胱的濕熱並滋潤乾燥,對瘡瘍、肢體痿軟無力等病症都有療效。白帶可以搭配蓮房、牡蠣使用,黃疸可以搭配梔子、茵陳使用。對於吐血、流鼻血的症狀非常有效,對於小便不暢的病症也有很好的療效。
枇杷葉(作用於肺、胃)
可以調和暑熱引起的嘔吐,並且能消除口渴乾燥;能清除肺熱,迅速平定喘咳。反胃可以與蘆根一同使用,痰火可以與麥冬一同使用。
天竹黃(作用於心、肺)
能治療風熱,以及失聲、痰多等症狀;可以滋養五臟,安定心神、使眼睛明亮。對於小兒驚風、受驚嚇等症狀有效,對於成年人可以清除熱邪、止渴、消除腫塊。
淡竹葉
專門用於利尿,也能消除心煩。根部有墮胎的作用,孕婦忌用。
大力子(作用於肺)
能清除痘毒,也能降低胎兒體內的過盛的火氣,可以疏通咽喉,並消除胸膈以上的風痰。
蘆根(作用於肺、胃、膀胱、腎)
能下降噎膈的痰液,清除嘔吐的火氣。是治療三陽經氣機閉塞的良藥,也是治療消渴病的神藥。
防己(作用於膀胱)
能去除下焦的濕氣,瀉血分中的熱邪。可以治療水腫、腳氣,以及小便不暢的病症。木防己主要治療風邪,漢防己主要用於利尿。
忍冬花
能治療筋骨痿軟無力,使身體輕盈、走路穩健;能祛除肢體的風濕,使腫脹消退、疼痛停止。對於屍注(傳染病)有很好的療效,對於鬼擊(突然昏厥)的病症效果快速。對於血痢不論虛實都能治療,對於瘡瘍不論深淺都有療效。
白薇(作用於胃)
能治療中風後身體發熱、肢體脹滿的症狀,能去除邪氣引起的寒熱痠痛。可以治療淋病,以及溫瘧、狂躁等病症。主要用於利水消腫,有滋陰的功效,可以治療遺尿,不論是胎前還是產後都有效果。
青黛(作用於肝)
能瀉肝火,解除鬱結,治療吐血、疳積、痢疾、以及驚癇等病症。可以清除風熱,消除發斑,殺蟲解毒,以及治療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