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鑑》~ 新刻藥鑑卷之二 (10)
新刻藥鑑卷之二 (10)
1. 獨活
氣微溫,味苦甘辛,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陽也。足少陰經藥也。止奔豚癇痓,治女子疝瘕,寒濕足痹,非此不治。頭眩目暈,非此不除。諸風中之要藥也。主蒼朮,治兩足之濕腫。君荊翹,散下身之癰毒。佐黃柏,止血崩如神。臣查根,逐痘毒極驗。體虛氣上則忌。
白話文:
[獨活],這是一種微溫的草藥,味道有點苦、甘和辛,其氣味都不是很濃,而且無毒性。它具有上升的作用,屬陽性。這是專門用於足少陰經的藥物。能治療像是奔豚(一種心悸症狀)、癇病(一種痙攣病)、以及婦女的疝瘕(一種婦科疾病)。對於因寒濕引起的腳部麻痺,非用這種藥不可。
如果你有頭暈眼花的問題,這種藥也能有效治療。它是治療各種風濕疾病的關鍵藥物。與蒼朮一起使用,可以治療雙腳的濕腫。與荊翹搭配,可幫助排除下半身的毒素。輔以黃柏,能神奇地止住大量出血的情況。與查根一起使用,對驅除痘毒有極佳的效果。
然而,如果你身體虛弱且有氣上逆的症狀,應該避免使用這種藥物。
2. 防風
氣溫,味甘辛,無毒,氣味俱薄,升也,陽也。行周身骨節疼痛之要藥也。以氣味能瀉氣,以體用能療風,何者?蓋此劑氣溫而浮,故能去在表風熱,亦能療肢節拘疼。治風通用,散濕亦宜。能驅眩暈頭顱,更開目盲無見。續命湯用之,以除口眼歪斜。通聖散用之,以去周身濕熱。
與條芩同用,能解大腸之風熱。與杏仁同用,能散肺經之風邪。佐甘菊,善清頭目之風熱。臣羌活,善解巨陽之風寒。昔王太后風病不言而脈沉,其事甚急,若以有形之湯藥與服,緩不及事,令以防風黃耆煎湯,熏蒸如霧滿室,則口鼻俱受其無形之氣,疾斯愈矣。何也?蓋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養陰,鼻以養陽,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無形為多,地主濁,故口受有形,而兼乎無形。
白話文:
【防風】
性質溫和,味道甘甜且帶些許辛辣,無毒性。它的氣味都比較淡,具有上升的特性,屬陽性。是治療全身骨節疼痛的重要藥材。由於其氣味特性,能夠調理氣機,藉由其藥效,能治療風邪。為什麼呢?因為防風性溫且輕盈,所以能去除體表的風熱,同時也能療治肢體關節的拘束疼痛。無論治療風邪或散濕都有良好的效果。能驅除頭暈目眩,更能改善視力模糊。在續命湯中使用它,來消除口眼歪斜的問題。在通聖散中使用它,來去除全身的濕熱。
與黃芩一同使用,能清除大腸中的風熱。與杏仁一同使用,能散去肺部的風邪。輔助甘菊,能有效清除頭目的風熱。配合羌活,能有效解除太陽經的風寒。過去,王太后因風邪導致不能說話且脈象深沉,情況非常危急,如果使用常規的湯藥,可能會因為作用緩慢而無法及時救治,於是用防風和黃耆煎煮成湯,使其蒸汽充滿整個房間,讓口鼻都能接受到無形的藥氣,疾病因此得到治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口與地相通,鼻與天相通,口負責養陰,鼻負責養陽,天屬清,所以鼻不接受有形的物質,但會接受更多的無形氣息,地屬濁,所以口接受有形的物質,但同時也會接受無形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