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徵要》~ 第三卷 (4)
第三卷 (4)
1. 冬蟲夏草
味甘,性溫,入肺、腎二經。
補肺益腎,止血化痰。氣短喘咳可止,已入虛損可還。能健腰膝軟弱,可轉憔悴之顏。
此物乃陰陽雙補之品,性溫而潤,既補肺陰,又納腎陽;益上焦之陰,補下焦之陽。乃虛損勞劫不可或少之品也。
2. 蛤蚧
味鹹,性平。入肺、腎二經。去眼、頭、足,洗去鱗內不淨及肉毛。酥炙,或蜜炙、或酒浸,焙用。
補肺潤腎,益精助陽。治消渴而通淋。療肺痿而定喘。
李瀕湖云:「補肺止渴,效若人參。扶羸益精,功同羊肉。」嗽由風邪者不宜用。
3. 五倍子
(見外治)
4. 麻仁
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胃、大腸三經胃牡蠣、白薇、茯苓。絹包,置沸湯中,至冷取出,懸井中一夜,勿著水,曝乾。新瓦上挼去殼。
潤五臟,通大腸。宣風利關節,催生療產難。
滑利下行,走而不守。陳士良云:「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事。婦人多食,即髮帶疾」。
5. 栝蔞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胃、大腸三經。
胸中痹痛,古有良方,伍薤白白酒,加半夏尤良。傷寒誤下結胸,則用小陷胸湯。除上焦之熱,使痰氣下降。利咽喉,通大腸。
此物能通大便,與浙貝母同行,其效更著。小兒痰滯重者,雖大便仍通,加用於清化方中,頗有良效。
栝蔞皮:寬中利氣,清熱化痰。
栝蔞仁:潤燥滌痰,滑腸通便。
6. 郁李仁
味酸,性平,無毒。入脾、大腸二經。湯浸去皮,研如膏。
潤達幽門,而關格有轉輸之妙。宣通水腑,而腫脹無壅遏之嗟。
性專降下,善導大腸燥結,利周身水氣,然下後令人津液虧損,燥結愈甚,乃治標救急之藥,津液不足者,慎勿輕服。
7. 松子
(見食療)
8. 萊菔子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大腸三經。
下氣定喘,消食除膨。降濁通便,以靖中宮。生研堪吐風痰,醋調能消毒腫。
丹溪云:「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虛弱人服之,氣淺難布息。
9. 大黃
味苦,性寒,有毒。入脾、胃、肝、大腸四經。黃芩為使。無所畏。錦紋者佳。
沉降下行,腸通胃滌。瀉實熱之稽留,破可攻之聚積。黃疸、瘀血、腸癰痢疾,慎而遣之,其功無敵。外塗可消癤腫,制服能清血熱。
大黃,雖有撥亂反正之功,然峻利猛烈,長驅直搗,苟非血分熱結,六脈沉實者,切勿輕與推蕩。
10. 朴硝
味辛、咸、酸,性寒,無毒。入胃、大腸二經。
破血攻痰,消食解熱。法制玄明粉,功緩力稍輕。明目清燥,推陳致新。
朴硝在下,最粗而濁,芒硝在上,其質稍清。玄明粉再經煎煉,尤為精粹。方士濫誇玄明粉去病延年,不根之說也。若施之於有虛無火之人,及陰毒沉寒之證,殺人慘於刀劍矣。
11. 牽牛子
味苦,性寒,有毒。入肺、大、小腸三經。酒蒸,研細。
瀉肺行痰,下氣除風。陰囊水腫、二便難通。
辛熱有毒之藥,性又迅急,主治多是肺脾之病,多因虛起,何賴瀉藥,況諸症應用藥物,神良者不少,何至舍其萬全,而就不可必之毒物哉。東垣諄復其詞,以戒後人勿用,蓋目擊張子和旦暮用之,故闢之甚力,世俗不知,取快一時,後悔奚及。孕婦忌用。
12. 白頭翁
味苦,性寒,無毒,入胃、大腸二經。得酒良。
熱痢溫瘧、血痔疝瘕。癭癧禿瘡,鼻衄齒痛。
仲景治熱痢白頭翁湯,加黃蘗、黃連、秦皮同用。
東垣云:「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痢則下焦虛。故以此純苦之劑堅之也。」
按此物有風則靜,無風則搖,亦奇。
13. 秦皮
味苦、澀,性寒,無毒。入肝、膽、大腸三經。惡吳茱萸。
清腸祛濕,專治熱痢。又醫目疾,服洗咸宜。
此藥能收澀、故帶下清稀者亦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