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徵要》~ 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 (9)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 (9)

1. 淘鵝油

(見外治)

2. 紫花地丁

味苦、辛,性寒。入心,肺、肝三經。

疔瘡癰癤,無名腫毒。咽喉谷賊,嚼咽清肅。

此藥清解熱毒,內服多效,亦可搗爛外敷。

3. 半枝蓮

味微苦,性涼。

清解熱毒,活血去瘀。治疔毒散黃,塗跌僕蛇傷。

此草亦治咽喉腫痛,兼潰爛者宜用之。

4. 忍冬藤

味辛、甘、苦,性微寒,無毒。入心、肺二經。

散熱解毒,除濕醫瘍。身腫發無定處,流火流注堪嘗。風濕熱痹,疔瘡散黃。伍甘草與好酒,對口發背均治。上方制以為丸,消渴成癰可防。喉蛾痄腮,口舌生瘡。

此藤與花相同,亦能除脹治痢。

5. 蒲公英

一名黃花地丁。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胃二經。

化熱毒,解食毒,治痄腮疔瘡,消乳癰瘰癧。

乳癰同銀花煎,入酒服。莖中白汁,塗惡刺。

東垣曰:「苦寒入腎,腎經必用之藥」。故本草載其有烏鬚髮之功,何以世人罕用也。

6. 山慈菇

味甘、辛,性平,有小毒。入胃經。

癰疽疔毒酒煎服。瘰癧瘡痍醋拌塗。治毒蛇狂犬之傷,傅粉滓斑點之面。

寒涼之品,不得過服。

7. 土貝母

味苦,性微寒。

散結消腫,軟堅解毒。乳房生塊,頸部瘰癧。鼻齆難通少通多塞,蒼耳芙蓉,同施有益。土貝母與川貝之潤肺,浙貝之止咳不同,旨在消腫,兼能解毒。鼻內腫窄,而氣難通。並非息肉者,與芙蓉葉、蒼耳子、白芷、菖蒲、路路通等同行有益。同時,可用冰片、白芷二藥,共研吸之。

8. 海藻

味苦、咸,性寒,無毒。入腎經。反甘草。

消瘰癧癭瘤,散癥瘕癰腫。

苦能泄結,寒能滌熱,咸能軟堅,故主療如上。

脾家有濕者勿服。

9. 昆布

味鹹,性寒,無毒。入腎經。洗淨。

頑痰結氣,積聚癭瘤。

咸能軟堅,噎證恆用之,取其祛老痰也。

昆布之性,雄於海藻,不可多服,令人瘦削。

10. 馬鞭草

味苦,性寒,無毒。入肝、腎二經。

清解熱毒,治面頰腫。敗楊梅惡氣、理髮背瘡癰。血閉宜求、癥瘕須用。

此草專以驅逐為長,瘡症久而虛者,斟酌用之。咽腫連頰,飲汁甚效,蓋其行血活血,消腫解毒之功也。

11. 皂莢刺

性、味、歸經、畏、惡詳見治痰藥皂莢條。

其性銳利,直達瘡區。山甲相伍,穿透癰疽。

為癰疽、妒乳、丁腫未潰之神藥。醋熬嫩刺,塗癬有效。癰疽已潰者勿服。孕婦忌用。

12. 白膠香

味辛、苦,性平,無毒。入脾、肝二經。

活血涼血,解毒止痛,內可消疽,金瘡癰腫。瘰癧隱疹,吐衄皆用。外治牙疼、骨哽能通。

此香性黏膩,能去風燥。對外症內服外用均宜,故小金丹中用之。又藏書家除夕每用以熏書,謂可闢螙魚。

13. 乳香

味辛,性溫,無毒。入心經。若土烘去油,同燈心研之,則細。

定諸經之痛,解諸瘡之毒。活血舒筋,和中治痢。香口闢臭,頻用噙之。風蟲牙痛,含而嚼之。

諸瘡痛癢,皆屬心火,乳香入心,內托護心,外宣毒氣,有奇功也。但疽已潰勿服,膿多者勿敷。凡筋不伸者,加入熏洗藥中有效。咽喉骨哽,水研下咽,往往滑利而下。

14. 沒藥

味苦,性平,無毒。入肝經。製法同乳香。

宣血氣之滯,醫瘡腐之疼。可攻目翳,堪墮胎兒。

血滯則氣壅,故經絡滿急,發腫作痛。沒藥善通壅滯,和血去瘀,則血行而氣暢痛止也。

骨節痛與胸腹筋痛,不由血瘀,而因於血虛;產後惡露去多,腹中虛痛;癰疽已潰,法咸禁之。

乳香偏於調氣,沒藥偏於散血,二者每相兼而用。

15. 松脂

味苦、甘,性溫,無毒。入肺、胃二經。水煮百沸,白滑方可用。

祛肺金之風,清胃土之熱,除邪下氣,壯骨強筋。排膿止痛生肌,煎膏而用。牙疼惡痹崩中,研末而嘗。咽乾含化,耳聾丸吞。

松脂感太陽之氣而生,燥可去濕,甘能除熱,故外科取用極多也。

松脂性燥而溫,血虛者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