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三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3)

1. 山獺陰莖

味甘,熱,無毒。主陽虛陰痿精寒。

此物出廣之宜州、嵠峒,及南丹州。土人號為插翅。其性淫毒,山中有此物,凡牝獸皆避去,獺無偶則抱木而枯。徭女春時成群入山,以採物為事。獺聞婦人氣,必躍來抱之,刺骨而入,牢不可脫,因扼殺之。負歸取其陰,一枚值金一兩。若得抱木死者,尤奇貴。峒獠甚珍貴之,私貨出界者,罪至死。

本地亦不常有,多偽者。試之之法,但令婦女摩手極熱,取置掌心,以氣呵之,惕然而動者為真。

白話文:

山獺陰莖味甘性溫,沒有毒性,可以治療陽虛、陽痿和精冷。

這種東西產於廣西的宜州、嵠峒和南丹州。當地人稱它為「插翅」。牠的性慾很強,淫邪之氣很重,山裡只要有這種動物,母獸都會遠離。如果山獺找不到配偶,就會抱著樹木而死。當地女子每年春天會成群結隊上山採集物品。山獺聞到女人的氣味,就會跳出來抱住女人,陰莖會刺入骨頭,牢牢地卡住,最終將女人勒死。然後她們會將山獺的陰莖帶回去。一個山獺陰莖可以賣到一兩黃金。如果能找到抱樹而死的山獺陰莖,則更加珍貴。當地土著非常珍視它,私自販賣到外地者,會被處死。

這種東西在當地也不常見,很多都是假的。辨別真偽的方法是,讓婦女搓熱手,然後將山獺陰莖放在掌心,用氣呵它,如果它會顫動,就是真的。

2. 羊脛骨

《本經》無文。《綱目》載其主虛冷勞,及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除濕熱,健腰腳,固牙齒,去䵟黯,治誤吞銅鐵金銀等證。按《名醫別錄》云:昔漢上張成忠女,年七八歲,誤吞金饋子一隻,胸膈痛不可忍,憂惶無措。一銀匠炒末藥三錢,米飲服之,次早大便取下。叩求其方,乃羊脛灰一物。

蓋羊脛骨灰可以磨鏡,羊頭骨灰可以消鐵,故能治如是之證。談野翁亦有此方。乃秘妙神效之法也。

主治參互

《食鑑》:擦牙固齒。羊脛骨灰一兩,升麻一兩,黃連五錢,為末,入青鹽和勻,日用。《聖惠方》:咽喉骨鯁。羊脛骨灰,米飲下一錢。

白話文:

羊脛骨具有治療虛寒勞損、脾胃虛弱腎虛導致遺精、白濁等症的功效,還能除濕熱、強健腰腳、固齒、去除面部黑斑,以及治療誤吞金屬(銅、鐵、金、銀等)的病症。《名醫別錄》記載,曾有小孩誤吞金器,服用羊脛骨灰後得以痊癒。這是因為羊脛骨灰能磨鏡,羊頭骨灰能消鐵,因此能治療誤吞金屬的症狀。民間也有類似偏方,療效顯著。 此外,羊脛骨灰還能用於擦牙固齒、治療咽喉異物卡住。

3. 蟲魚部

4. 鱖魚膽

此魚最能發濕,惟膽能治魚骨鯁,及竹木刺誤吞入喉不出,或吞入腹,腹中作痛隱隱,皆效。狀如鱸魚者是。

白話文:

鱖魚膽具有很好的發散濕氣的功效,尤其它的膽汁能治療魚骨卡在喉嚨或吞入竹木刺卡住喉嚨吐不出來的情況,即使刺已經吞入腹中,引起隱隱作痛,也同樣有效。 形狀像鱸魚的那種鱖魚膽效果最佳。

5. 米穀部

6. 亞麻

即鱉蝨胡麻,出兗州威勝軍,今陝州亦種之。其味甘,氣溫,無毒。足厥陰經血分藥也。厥陰藏血,為風木之疾。凡大風瘡癬,總厥陰血熱所致。甘溫益血而通行,則血自活,風自散,癘疾癩瘡癬俱除矣。

主治參互

得漆葉、苦參、荊芥、天門冬、生地黃、青黛、百部、白花蛇、何首烏、半枝蓮、豨薟葉、刺蒺藜、甘菊花,治大麻風。同金銀花、連翹、萆薢、土茯苓、何首烏、蒼朮、木瓜、薏苡仁、生地黃、黃柏,治濕熱太甚,遍身膿窠瘡。

白話文:

亞麻,就是鱉蝨胡麻,古代在兗州威勝軍盛產,現在陝州也種植。它味道甘甜,性溫和,無毒。是治療足厥陰經血虛的藥物。厥陰經主管藏血,風木之疾都與它有關。凡是大風、瘡、癬等疾病,都是因為厥陰經血熱引起的。亞麻甘溫的特性可以滋補血液並促進血液循環,這樣血液就能自行恢復,風邪就能自然消散,各種頑固性皮膚病如癩瘡、癬等都能治癒。

治療麻風病時,可與漆葉、苦參、荊芥、天門冬、生地黃、青黛、百部、白花蛇、何首烏、半枝蓮、豨薟葉、刺蒺藜、甘菊花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濕熱過盛,全身長膿瘡時,可與金銀花、連翹、萆薢、土茯苓、何首烏、蒼朮、木瓜、薏苡仁、生地黃、黃柏等藥材一起使用。

7. 粟殼

味酸、澀,微溫,無毒。

古方治嗽,及瀉痢、脫肛、遺精,多用之,今人亦效尤輒用,殊為未妥。不知咳嗽惟肺虛無火,或邪盡嗽不止者,用此斂其虛耗之氣。若肺家火熱盛,與夫風寒外邪未散者,誤用則咳愈增而難治。瀉痢脫肛由於下久滑脫,腸虛不禁;遺精由於虛寒滑泄者,借用酸澀收斂之氣以固虛脫。

如腸胃積滯尚多,濕熱方熾,命門火盛,濕熱下流為遺精者,誤用之則邪氣無從而泄,或腹痛不可當,或攻入手足骨節腫痛不能動,或遍身發腫,或嘔吐不下食,或頭面俱腫,或精竅閉塞,水道不通,變證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

白話文:

粟殼味酸澀,性微溫,無毒。

古時候的方劑常用它來治療咳嗽、瀉痢、脫肛和遺精,現在也有人照樣使用,但這樣並不妥當。咳嗽的原因,只有肺虛氣弱沒有火熱,或者邪氣已盡但咳嗽不止的情況,才能用粟殼來斂收虛耗的氣息。如果肺部火熱旺盛,或者風寒外邪尚未散去,誤用粟殼,反而會加重咳嗽,難以治療。瀉痢、脫肛是因為長期下痢導致腸道滑脫、虛弱無力;遺精是因為虛寒導致滑泄,這時可以用粟殼的酸澀之性來收斂固護虛損之氣。

但是,如果腸胃積滯、濕熱熾盛、腎陽(命門火)過旺,濕熱下注導致遺精,誤用粟殼,反而會讓邪氣無法排出,可能導致腹痛劇烈難忍,或者蔓延至手足關節腫痛難以活動,甚至全身浮腫、嘔吐不能進食、頭面腫脹、精竅閉塞、尿路不通等各種併發症,病情纏綿難癒。因此,使用粟殼一定要謹慎!

8. 罌子粟

味甘,平,無毒。主丹石發動不下食。和竹瀝煮作粥,食之極美。

疏:,罌粟,其花至有千葉者,紅、白、紫、黑色,有數種。一罌內子凡數千萬粒,細如葶藶子而色白。《本經》:味甘,平,無毒。蘇頌:性寒。甘寒除熱解毒。下氣和中,故主丹石發動不下食,及《本經》:行風氣,驅邪熱,止反胃,去胸中痰滯也。

白話文:

罌粟味甘,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因膽結石或腎結石等引起的疼痛,導致無法進食的情況。將其與竹瀝一起煮成粥食用,味道非常好。

罌粟的花有重瓣的,顏色有紅、白、紫、黑等多種。一個罌粟果實裡面的種子數量非常多,細小如葶藶子,顏色為白色。《本經》記載其味甘,性平,無毒。蘇頌則認為其性寒。罌粟的甘寒性質能清熱解毒,具有降氣和胃的功效,因此可以治療因膽結石或腎結石等引起的疼痛,導致無法進食的情況,以及《本經》中記載的行風氣、驅邪熱、止反胃、去除胸中痰滯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