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七 (3)
卷二十七 (3)
1. 白冬瓜
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疏:,白冬瓜內稟陰土之氣,外受霜露之侵,故其味甘,氣微寒,而性冷利,無毒。水屬陰,瓜性亦屬陰,氣類相從,故能利小便,除小腹水脹也。甘寒解胃中之熱,故又能止渴也。弘景:止消渴煩悶,解毒。孟詵:益氣耐老,除心胸滿,去頭面熱。大明:消熱毒癰腫,切片摩疿子。蘇頌:利大小腸,壓丹石毒。皆得其旨者也。
主治參互
孟詵《食療》:積熱消渴。白冬瓜去皮,每食後嚼二三兩,五七度良。《古今錄驗》:產後痢渴,久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舌乾燥。用冬瓜一枚,黃土泥厚五寸煨熟,絞汁飲良。亦治傷寒痢渴。《楊氏家藏方》:十種水氣浮腫喘滿。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以赤小豆填滿,蓋合簽定,以紙筋泥固濟,日乾,用糯糠兩大籮,入瓜在內,煨至火盡,取出切片,同赤豆焙乾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下,日三服,小便利為度。
冬瓜仁,味甘寒,能開胃醒脾。同橘紅、石斛、竹茹、枇杷葉、白芍藥、蘆根汁、人參、白茯苓,治胃虛嘔吐。同人參、茯神、竹瀝、白茯苓、黃耆、甘草、白芍藥、酸棗仁,治小兒慢脾風。
簡誤
冬瓜性冷利,凡臟腑有熱者宜之。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者,不得食。未經霜者,不宜多食。九月後食之乃佳。
白話文:
白冬瓜
白冬瓜味甘微寒,能消除小腹水腫、利尿、止渴。
其性寒涼,無毒。因為白冬瓜內含陰土之氣,又受霜露滋潤,所以味道甘甜,性味微寒而涼利。水屬陰,冬瓜也屬陰,氣性相合,因此能利尿,消除小腹水腫。甘寒能解胃熱,所以也能止渴。此外,它還能治療消渴煩悶、解毒,益氣延年,消除胸悶、頭面發熱,消散熱毒癰腫,還能解丹石毒,潤滑大小腸。
不同醫家記載的白冬瓜療效略有不同,例如治療積熱消渴、產後痢疾口渴、久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乾舌燥、傷寒痢疾口渴,以及各種水腫、氣喘等。 也可用於製作藥丸治療各種水腫。
冬瓜仁味甘寒,能開胃健脾,可與其他藥材配伍,治療胃虛嘔吐、小兒慢脾風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白冬瓜性寒涼,適合內熱者食用。但虛寒、腎陽不足、久病滑瀉者不宜食用;未經霜降的白冬瓜也不宜多吃,最好在九月霜降後食用。
2. 白芥
味辛,溫,無毒。主冷氣,色白。甚辛美。
子:主射工,及疰氣,上氣,發汗,胸膈痰冷,面黃。
疏:,芥稟火金之氣以生,而白芥則又得金氣之勝,故味辛氣溫無毒。辛溫入肺而發散,故有溫中除冷,發汗辟邪,豁痰利氣之功。朱震亨云: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非白芥子莫能達。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此義爾。
主治參互
韓𢘅《醫通》云:凡老人,苦於痰氣喘嗽,胸滿懶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藥,反耗真氣。因有人求治其親,遂制三子養親湯治之,隨試隨效。用白芥子、紫蘇子、白萊菔子,各微炒研破,看所主為君,每劑不過三四錢,用絹袋盛,入湯煮飲之。勿煎大過,則味苦辣。若大便素實者,入蜜一匙。
冬月加姜一片。蘇恭:主疰氣發無常處,及射工毒。以芥子丸服之。或搗末醋和塗之,隨手有驗。
簡誤
白芥子,味極辛,氣溫,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然而肺經有熱,與夫陰火虛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其莖葉煮食,動風動氣,有瘡瘍痔疾便血者,咸忌之。
白話文:
白芥味辛性溫,無毒。主治寒邪入侵,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其辛辣味美。
種子:主治射傷、妊娠惡阻、上逆之氣、發汗、胸膈痰飲停滯、面色發黃等症狀。
白芥子由火和金二氣相生而成,而白芥子又更偏向金氣,因此味辛性溫無毒。辛溫之性入肺經而具有發散作用,故能溫中散寒、發汗解表、豁痰利氣。朱震亨說:痰停留在脅肋下或皮膚肌肉之間,唯有白芥子才能到達。古方控涎丹使用白芥子,正是基於這個道理。
韓𢘅在《醫通》中記載:老年人若因痰氣導致咳嗽喘息、胸悶食慾不振,不可服用燥熱通便的藥物,以免耗傷元氣。曾有人求治其親人,於是韓𢘅製成三子養親湯治療,效果顯著。此方用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各少許,微炒研碎,根據病情確定主藥,每次用量不過三到四錢,用布袋盛裝,放入湯中煮飲。不可久煮,以免苦辣。若大便乾燥者,可加入蜂蜜一匙。冬季可加入薑片一片。蘇恭說:主治妊娠惡阻發病位置不定,以及射傷中毒。可將白芥子製成丸劑服用,或研末用醋調和外敷,效果迅速。
白芥子味辛辣,性溫,能有效清除體內外痰結,以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等症狀。但若肺經有熱,或陰虛火旺、咳嗽多痰者,則忌用。其莖葉煮食易動風邪,患有瘡瘍、痔疾、便血者也應忌用。
3. 芥
味辛,溫,無毒。歸鼻。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食溫中。
疏:,芥所稟與白芥同。今人以醋椒同芥心作辣薤食之,則腦額酸楚,淚涕俱出,即歸鼻利竅,明耳目之驗也。辛溫能利氣消痰,開胃闢寒,故主安中,及久食溫中也。其主除腎邪氣者,辛能潤腎,溫能暖水臟故也。
子:功用與白芥子相同,力稍不逮。
主治參互
治肺癰,用百年芥菜滷,久窨地中者。飲數匙立效。其義以芥菜辛溫,得鹽水久窨之氣,變為辛寒,辛寒能散痰熱,芥菜主通肺氣,所以治肺癰,真良法也。
簡誤
與白芥子同。其主利九竅,明耳目者,蓋言辛散走竄,豁痰引涎,暫用一時,使邪去而正自復,非謂其真能利竅明耳目也。用者詳之。
白話文:
芥菜味辛性溫,無毒,歸經於鼻。主要功效是去除腎臟的邪氣,通利九竅,使耳目明亮,和胃安中。長期食用可以溫暖脾胃。
芥菜與白芥子藥性相近。現代人常以醋和胡椒與芥菜心一起製作辣味小菜食用,食用後會感到腦額酸痛,流淚流涕,這正是它通利九竅,使耳目明亮的驗證。辛溫之性可以行氣消痰,開胃散寒,所以能和胃安中,長期食用還能溫暖脾胃。它能去除腎臟邪氣,是因為辛味能滋潤腎臟,溫性則能溫暖下焦臟腑。
芥菜子與白芥子功效相同,但效力略遜。
治療肺癰可以使用百年老芥菜醃製的菜滷,將其長期埋藏於地下,飲用幾匙即可見效。這是因為芥菜辛溫,經過鹽水長期醃製後,藥性轉變為辛寒,辛寒之性可以散除痰熱,而芥菜又能通利肺氣,所以治療肺癰效果很好。
芥菜與白芥子功效相似。它能通利九竅,使耳目明亮,是因為其辛散之性,能走竄經絡,豁痰引涎,只是暫時性的作用,使邪氣去除,正氣自然恢復,並非真正能持久改善九竅和耳目的功能。使用者應詳細了解其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