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一 (6)
卷二十一 (6)
1. 䗪蟲
味鹹,寒,有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名地鱉。
疏:,䗪蟲生於下濕土壤之中,故其味鹹,氣寒。得幽暗之氣,故其性有小毒。以刀斷之,中有白汁如漿,湊接即連,復能行走,故今人以之治跌撲損傷,續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陰經藥也。夫血者,身中之真陰也。灌溉百骸,周流經絡者也。血若凝滯則經絡不通,陰陽之用互乖,而寒熱洗洗生焉。鹹寒能入血軟堅,故主心腹血積,癥瘕血閉諸證,血和而榮衛通暢,寒熱自除,經脈調勻,月事時至,而令婦人生子也。又治瘧母為必用之藥。
主治參互
同自然銅、血竭、乳香、沒藥、五銖錢、黃荊子、麻皮灰、狗頭骨,治跌撲損傷神效。仲景方:大黃䗪蟲丸,治產婦腹痛有乾血。用䗪蟲二十枚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黃二兩,為末,煉蜜杵和,分為四丸,每以一丸,酒一升,煮取二合,溫服。當下血也。仲景鱉甲煎丸:治久瘧成癖。
董炳《集驗方》治跌撲閃挫。用土鱉陰乾一個,臨時旋研,入乳香、沒藥、自然銅、龍骨各等分,麝香少許,為末。每服三分,入土鱉末,以酒調下。須先整定骨乃服,否則接挫也。又可代仗。
簡誤
無瘀血停留者,不宜用。
白話文:
地鱉(也就是俗稱的土鱉蟲)味鹹性寒,有毒。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寒熱交替疼痛、血瘀積聚成塊、堅硬腫塊、經血閉塞等症狀,並且有助於婦女生育。
地鱉蟲生活在下濕的土壤中,因此味道鹹、性質寒涼。它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所以帶有輕微的毒性。用刀切開後,裡面會流出像漿液一樣的白汁,即使切斷後也能自行癒合並繼續活動,因此現代人常用它來治療跌打損傷,接續筋骨,效果奇佳,是足厥陰經的藥物。血液是人體的真陰,滋養全身,流遍經絡。如果血液凝滯,經絡不通暢,陰陽失調,就會產生寒熱交替的疼痛。地鱉蟲味鹹性寒,能進入血液軟化堅硬的腫塊,所以能治療心腹血瘀、腫塊、經血閉塞等症狀。血液流通了,氣血也就暢通,寒熱自然消除,經脈調和,月經也能正常來潮,有助於婦女生育。它也是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的常用藥物。
地鱉蟲常與自然銅、血竭、乳香、沒藥、五銖錢、黃荊子、麻皮灰、狗頭骨等藥材一起使用,治療跌打損傷效果顯著。張仲景的方子「大黃地鱉丸」用於治療產後腹痛伴有瘀血的症狀。「鱉甲煎丸」則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
董炳的《集驗方》中記載,用陰乾的地鱉蟲研磨,再與乳香、沒藥、自然銅、龍骨等分量混合,加入少許麝香,一起服用,可以治療跌打損傷。服用前必須先將錯位的骨頭復位,否則會加重病情。此方也可作為替代藥物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瘀血停滯的症狀,不宜服用地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