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二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 (1)

1. 卷二十

2. 蟲魚部上品

總五十種,今疏其要者十三種。

石蜜,蜜蠟,牡蠣,龜甲,真珠,瑇瑁,桑螵蛸,石決明,文蛤,蠡魚,鯽魚,蟬,鯉魚膽(肉、鱗附)

白話文:

蟲魚部上品共收錄五十種藥物,這裡只選取重要的十三種加以說明:石蜜、蜜蠟、牡蠣、龜甲、珍珠、玳瑁、桑螵蛸、石決明、文蛤、田螺、鯽魚、蟬、鯉魚(包括膽、肉、鱗)。

3. 石蜜

味甘,平,無毒,微溫。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痓(痓作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神仙。

疏:,石蜜,蜂採百花釀成。故《本經》:味甘,氣平。《別錄》:微溫無毒。得草木群英之精華,合露氣以釀成,故其氣清和,其味純甘。施之精神、氣血、虛實、寒熱、陰陽、內外諸病,罔不相宜。經曰:里不足者,以甘補之。甘為土化,土為萬物之母。石蜜具天地間至甘之味,故能安五臟諸不足,及益氣補中除眾病也。心經有熱,則為諸驚癇痙。得甘緩之氣則心火降,煩熱除,諸驚癇痙平矣。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故又能止肌中疼痛及口瘡也。甘主解毒,故能和百藥。甘主入脾,故能養脾氣。脾氣得所養,而飲食自下,腸澼止矣。五臟足,氣血充,則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強志,延年神仙所自來矣。

主治參互

同蘆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結,用此潤之;有痰加竹瀝。煉熟和諸丸藥及膏子,主潤五臟,益血脈,調脾胃,通三焦,塗火灼瘡能緩痛。仲景方:蜜煎導,治陽明病自汗,小便反利,大便硬者。用蜜二合,銅器中微火熬之,候凝如飴狀至可丸,乘熱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寸半許,候冷,納穀道中,少頃即通也。一法:加皂角細末二分,攪勻,尤速。

《產書》:產後口渴。用熟蜜不計多少,熟水調服即止。《全幼心鑑》:痘疹作癢難忌,抓成瘡及痂,欲落不落,百花膏主之。用上等石蜜,不拘多少,湯和,時時以翎刷之,效。《肘後方》:天行虜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療,數日必死,瘥後瘡瘢黯色,一歲方滅。

此惡毒之氣深入也。用蜜入升麻煎過,數數拭之。

簡誤

石蜜雖稱補五臟,益脾胃,然而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腸氣虛完穀不化者,不宜用。嘔家、酒家,不宜用。中滿蠱脹不宜用。濕熱腳氣不宜用。生者有小毒,尤不宜食。青赤酸者,食之令人心煩。不可與生蔥同食害人。若與萵苣同食,令人利下。食蜜飽後,不可食鮓,令人暴亡。

白話文:

石蜜味甘性平,無毒,略帶溫性。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邪氣、各種驚癇抽搐(痙攣)。能滋補五臟不足,增強元氣、調理中焦,止痛解毒,消除各種疾病,能調和各種藥物,滋養脾胃,消除心煩意亂,治療飲食不下、腸道阻塞、肌肉疼痛、口腔潰瘍,以及明目益耳。長期服用能增強意志、輕盈身體,不飢不餓、延年益壽,甚至達到神仙境界。

石蜜是由蜜蜂採集百花釀造而成。《本經》記載其味甘,氣平;《別錄》記載其微溫無毒。它蘊含了草木的精華和露水之氣,因此氣味清和,滋味純甘。無論是精神、氣血,還是虛實、寒熱、陰陽、內外等各種疾病,它都能適用。經書記載:內臟不足,可用甘味來補充。甘味屬土,而土是萬物的根本。石蜜擁有天地間最甘美的滋味,因此能滋補五臟不足,增強元氣,調理中焦,消除各種疾病。心經有熱就會導致驚癇痙攣,而甘味平和之氣能降火除煩,平息驚癇痙攣。各種疼痛、瘙癢、瘡瘍都與心火有關,因此石蜜也能治療肌肉疼痛和口腔潰瘍。甘味能解毒,因此能調和各種藥物;甘味入脾,因此能滋養脾胃。脾胃得到滋養,飲食自然就能正常攝入,腸道阻塞也能得以緩解。五臟充足,氣血充盈,則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身體輕盈,意志堅強,延年益壽,甚至達到神仙境界,皆源於此。

石蜜可與蘆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尿等一起使用,治療噎膈、大便秘結等症,潤滑腸道;如有痰症,可加入竹瀝。煉熟的石蜜可與各種丸藥和膏劑一起使用,具有潤五臟、益血脈、調脾胃、通三焦的功效,外用可塗抹於火傷瘡口,緩解疼痛。張仲景的方劑中,用蜜煎導治陽明病自汗、小便不利、大便秘結的症狀。方法是用二合蜜以銅器微火熬製,至凝如飴狀可做成丸藥,趁熱搓成指頭粗細、長約寸半的條狀,冷卻後塞入肛門,片刻即可通便。另一種方法是加入二分皂角末,攪勻效果更佳。

《產科書》記載,產後口渴可用適量熟蜜加溫水調服。 《全幼心鑑》記載,痘疹瘙癢難忍,抓破成瘡或痂不易脫落時,可用百花膏治療,其中就包含了適量上等石蜜,用溫水調和,時常用羽毛刷塗抹患處。 《肘後方》記載,患天行熱瘡(一種急性傳染病),頭面及全身迅速出現類似火瘡的疹子,並伴有白色膿皰,不斷破潰再生,如不及時治療,數日內必死,痊癒後瘡疤會留下暗色印記,需一年才能消退。這是因為惡毒之氣深入肌膚所致,可用蜜加升麻煎煮後,反覆擦拭患處。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石蜜有補益五臟、滋養脾胃的功效,但生的石蜜性寒滑,容易引起腹瀉,因此腸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不宜服用;嘔吐、飲酒過多的人也不宜服用;腹部脹滿、蠱脹的人也不宜服用;濕熱腳氣的人也不宜服用。生的石蜜略帶小毒,更不宜食用;青色、紅色、酸味的石蜜,食用後會令人心煩。不可與生蔥同食,以免中毒;若與萵苣同食,會導致腹瀉。食用蜂蜜後,不可立即食用鮓(一種發酵食品),以免暴亡。

4. 蜜蠟

味甘,微溫,無毒。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不飢耐老。

白蠟:療久泄澼後重見白膿,補絕傷,利兒。久服輕身不飢。

疏:,蠟,石蜜之凝結於底者也。蜜性緩,質柔,故主潤臟腑經絡;蠟性澀,質堅,故能療久痢,泄澼後重,下膿血也。甘能益血補中,溫能通行經脈,故主續絕傷及金瘡也。中得補則氣自益,故久服能不飢輕身耐老也。男子女人,大小內外皆可施。而《別錄》獨云:利小兒者,非也。

主治參互

得象牙末等,能去漏管長肉,見象牙條下。得膩粉、真珠末、黃柏末、龍腦香、鉛丹、蛀竹屑、蔥白、豬脊髓,治陰蝕惡瘡。同孩兒茶、銅丹、胡粉、水龍骨粉、霜龍骨、黃柏、豬膽汁、炙豬脂作膏,治內外臁瘡久不愈。《金匱》調氣飲: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後重,或面青手足俱變者。

用黃蠟三錢,阿膠三錢同溶化,入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神效。《千金方》膠蠟湯:治熱痢,及婦人產後下痢。用蠟二棋子大,阿膠二錢,當歸二錢半,黃連三錢,黃柏一錢,陳廩米半升,水三升,煮至一升,去米入藥,煎至一鍾,溫服神效。

簡誤

火熱暴痢不宜用。

白話文:

蜜蠟:味道甘甜,性溫和,無毒。主要治療下痢帶膿血,能補益中焦。能癒合斷裂的傷口,增強體力,使人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

白蠟:治療久瀉久痢,大便後見白色膿液,能癒合斷裂的傷口,對小孩也有療效。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

蜜蠟是蜂蠟,是蜂蜜凝結在蜂巢底部的產物。蜂蜜性質溫和,質地柔軟,因此能滋潤臟腑經絡;蜂蠟性質收斂,質地堅硬,因此能治療久痢、久瀉以及大便後有膿血的症狀。甘甜的性質能滋養血液、補益中焦,溫和的性質能促進經脈運行,所以能癒合斷裂的傷口。中焦得到補益,氣血自然旺盛,所以長期服用能使人不飢餓,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不論男女老少,內外傷都能使用。但《名醫別錄》中只說它對小兒有效,這是不對的。

蜜蠟還可以和其他藥材搭配使用:

與象牙末等藥物配合使用,能治療漏管,促進傷口長肉。

與膩粉、珍珠末、黃柏末、龍腦香、鉛丹、蛀竹屑、蔥白、豬脊髓等藥物配合使用,能治療陰蝕惡瘡。

與孩兒茶、銅丹、胡粉、水龍骨粉、霜龍骨、黃柏、豬膽汁、炙豬脂等藥物配合使用製成膏劑,能治療久治不愈的內外臁瘡。

《金匱要略》中的調氣飲:用於治療赤白痢疾,下腹部疼痛難忍,大便後墜脹,或面色青白,手腳冰冷的症狀。

《千金方》中的膠蠟湯:用於治療熱痢及婦女產後下痢。

需要注意的是,火熱引起的急慢性痢疾不宜使用蜜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