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1)

1. 附:膚

仲景治足少陰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有豬膚湯。用豬膚一斤,水一斗,煮五升,取汁,入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分服。成無己注云:豬,水畜也。其氣先入腎,解少陰客熱。加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斷利也。

白話文:

張仲景治療足少陰經引起的腹瀉、咽喉痛、胸悶心煩的方子,叫做豬膚湯。用豬皮一斤,水十升,煮成五升,取其汁液,加入蜂蜜一升,白麵粉五合,熬煮到香味四溢,分次服用。成無己註解說:豬屬於水生動物,它的藥性首先進入腎經,可以治療少陰經的客邪熱症。加入蜂蜜可以滋潤乾燥、消除煩躁,加入白麵粉可以益氣止瀉。

2. 附:肚

豬肚屬土,故其味必甘,氣微溫,無毒。乃豬一身無害之物,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日華子》:主補虛損。蘇頌:主骨蒸勞熱,血脈不行。皆取其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根本固而五臟皆安也。

主治參互

《普濟方》:水瀉不止。用豬肚一枚煮爛,入平胃散搗丸服效。仲景方:豬肚黃連丸:治消渴。用雄豬肚一枚,入黃連末五兩,栝樓根、白粱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門冬二兩,縫定蒸熟,搗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千金方》:溫養胎氣,胎至九月消息。用豬肚一枚,如常著五味,煮食至盡。

又,豬肚丸:黃連一味為細末,量肚大小實之,煮令極爛,搗勻為丸梧子大。治臟毒下血。又方:治腹脹大。用烏芋去皮,入雄肚,線縫,砂器煮糜,食之,勿入鹽。

白話文:

豬肚性味甘溫,無毒,是豬身上無害的補益之物,尤其能補益脾胃。脾胃強健,中氣就會旺盛,腹瀉等症狀自然會好轉。《日華子本草》記載,豬肚能補虛損;蘇頌則說它能治療骨蒸勞熱、血脈不通。這些功效都是因為豬肚能補益脾胃,從而使精血自然生成,虛勞自然痊癒,根本穩固,五臟也就都安寧了。

治療方面,《普濟方》記載,豬肚能治療水瀉不止,方法是用一個豬肚煮爛,加入平胃散製成丸藥服用。《傷寒雜病論》記載的豬肚黃連丸,則是用雄豬肚、黃連、栝樓根、白米、知母、麥門冬等藥材製成,用於治療消渴症。《千金方》記載,豬肚能溫養胎氣,讓胎兒在九月足月;還記載了用豬肚和黃連製成的豬肚丸,可以治療臟腑病變引起的出血,以及用烏芋和雄豬肚一起煮食來治療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