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七 (1)
卷十七 (1)
1. 附:腎
冷。和理腎氣,通利膀胱。
疏:,豬腎味鹹,氣冷,能瀉腎氣,腎虛寒者不宜食。《本經》主理腎氣,乃借其同氣以引導之耳。不言補而言理,其意有在矣。腎與膀胱為表裡,故復能利膀胱也。今人誤認以為補腎,恣意食之,大為差謬。不睹《日華子》云:久食令人無子。孟詵云:久食令人傷腎。其非補腎之物明矣。
白話文:
腎性寒涼。能調和理順腎氣,使膀胱通利。
豬腎味道鹹,性寒,會瀉掉腎氣,腎虛寒的人不宜食用。古籍《本經》說它能調理腎氣,只是利用它與腎氣相似的特性來引導調理,並非直接補充腎氣。古人說「理」而非「補」,其中意圖值得深思。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因此豬腎也能利通膀胱。現代人誤以為豬腎能補腎,大量食用,這是很大的錯誤。古籍《日華子本草》記載,長期食用豬腎會導致不孕;孟詵也說,長期食用會傷腎。由此可見,豬腎並非補腎的食物。
2. 附:膽
主傷寒熱渴。
疏:,膽,味苦氣寒。經曰:熱淫於內,寒以勝之,苦以泄之。故主傷寒熱渴也。
主治參互
仲景膽導法:以豬膽汁和醋少許,灌穀道中,通大便神效。入豬牙皂角細末二分,攪勻更速。蓋酸苦益陰潤燥而瀉便也。又:治少陰下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以白通湯加豬膽汁主之。使其氣相從,無拒格之患。此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之義也。蔥白四莖,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水三升,煮一升,入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分服。
入雄黃末三四分,蜈蚣末二發,套指縛緊,治天蛇毒,有效。《梅師方》:熱病䘌蝕上下。用豬膽汁一枚,醋一合,煎沸服,蟲立死。《外臺秘要》:湯火傷瘡。豬膽調黃柏末,塗之。
白話文:
膽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口渴。
膽汁味苦性寒。經書上說:體內有熱邪,就用寒涼之物來克服它,用苦味之物來瀉掉它。所以膽汁能治療傷寒發熱口渴。
治療方法:
張仲景的膽汁導瀉法:用豬膽汁加少許醋,灌入肛門,能有效通便。加入豬牙皂角細末二分,攪勻效果更好。因為酸苦味能滋陰潤燥並通便。另外,治療少陰經下痢不止,四肢厥冷脈搏消失,乾嘔煩躁的症狀,可以用白通湯加入豬膽汁來治療。讓氣機相通,避免阻塞。這就是寒則用熱法,熱則用寒法的道理。 處方:蔥白四莖、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加入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分次服用。
豬膽汁加入雄黃末三四分,蜈蚣末二分,用布條紮緊患處,治療毒蛇咬傷有效。《梅師方》記載:熱病導致的潰瘍,可以用豬膽汁一個,醋一合,煎沸後服用,蟲子會立刻死亡。《外臺秘要》記載:湯火燙傷,可以用豬膽汁調和黃柏末,塗抹在傷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