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七 (3)
卷十七 (3)
1. 附:膽
味苦,大寒無毒。除心腹熱,渴利、口焦燥,益目精。可丸藥。
疏:,膽,牛食百草,其精華萃於膽。其味苦,其氣大寒無毒。經云:寒以勝熱,苦以泄結。故主心腹熱,及渴利口焦燥也。肝開竅於目,肝熱則目睛不明,入肝泄熱故益目精也。近世以南星末釀入陰乾,治驚風有奇功者,取其苦寒制南星之燥,俾善於豁痰除熱耳。
簡誤
脾胃虛寒者忌之。目病非風熱者不宜用。
白話文:
膽味苦,性寒,沒有毒性。可以去除心腹的熱症,治療口渴、小便不利、口乾舌燥,還能滋養眼睛。可以製成丸藥服用。
膽汁是牛吃百草後,精華凝聚而成。它味苦,性寒,沒有毒性。古籍記載:「寒能勝熱,苦能洩結」,所以它能治療心腹熱症,以及口渴、小便不利、口乾舌燥等症狀。肝臟與眼睛相通,肝熱會導致眼睛不清明,膽汁入肝能洩去肝熱,因此能滋養眼睛。近來有人用膽汁和南星磨成粉末後,一起陰乾製成藥物,治療驚風效果奇佳,這是因為膽汁的苦寒能制約南星的燥熱,使其更好地化痰除熱。
脾胃虛寒的人不宜服用。非風熱引起的目疾也不適合使用。
2. 附:牛肉
味甘,平,無毒。主安中,益氣,養脾胃。
疏:,牛,土畜也。黃,中央正色也。經云:中央色黃,入通於脾。故為益脾胃之藥。脾胃得所養則中自安,氣自益矣。丹溪朱氏有倒倉法,非為其有吐下之力也。特飲之既滿,或上湧下泄爾。此蓋借其補以為瀉,故積聚去而腸胃得所養,亦奇法也。但病非關腸胃者,不宜服。凡牛病死,及黑身、白頭、獨肝者,皆不宜服。合豬肉及黍米酒食,並生寸白蟲,合韭、薤食,令人熱病。合生姜食,損齒。又云:牛乃稼穡之資,不可多殺及食。若以之療病,則藥物甚多;以之供饌核,則肥甘不少,似可無此一物也。好生君子,其念及而力戒之,當有冥福耳。
白話文:
牛肉味甘性平,沒有毒性。能滋補心臟,增強元氣,滋養脾胃。
牛肉是土類動物,黃色是中央的正色,經書上說中央之色為黃色,通於脾臟。所以牛肉能滋補脾胃。脾胃得到滋養,則心臟自然安定,元氣自然增強。朱丹溪的倒倉法,並不是因為牛肉有吐瀉的作用,而是因為喝下牛肉湯後,可能出現嘔吐或腹瀉的情況。這是利用牛肉的補益作用來達到瀉下的效果,所以積聚得以消除,腸胃得到滋養,這是一種奇特的療法。但是,如果不是腸胃方面的疾病,就不適合服用。凡是病死的牛,以及黑色身體、白色頭部、單個肝臟的牛,都不適合食用。與豬肉和黍米酒一起食用,會生寸白蟲;與韭菜、薤一起食用,會讓人患熱病;與生薑一起食用,會損傷牙齒。此外,牛是農耕的重要資產,不可以大量宰殺和食用。如果用牛肉治病,其他的藥物也很多;如果用牛肉做菜餚,肥甘厚味也不少,似乎可以不用牛肉。善良的君子,應該想到這些,並且努力戒除食用牛肉,將會有冥福。
3. 羖羊角
味鹹、苦,溫、微寒,無毒。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泄,辟惡鬼虎狼,止驚悸,療百節中結氣,風頭痛,及蠱毒吐血,婦人產後余痛。久服安心,益氣,輕身。取之時勿中濕,濕即有毒。
疏:,羊角,乃肺肝心三經藥也。而入肝為正。《本經》:鹹溫。《別錄》:苦微寒。甄權:大寒。察其功用,應是苦寒居多。非苦寒則不能主青盲,驚悸,殺疥蟲,及風頭痛,蠱毒吐血也。蓋青盲,肝熱也;驚悸,心熱也;疥蟲,濕熱也;風頭痛,火熱上升也;蠱毒吐血,熱毒傷血也。苦寒總除諸熱,故能療如上等證也。驚悸平則心自安。熱傷氣,熱除則氣自益。其主百節中結氣,與婦人產後余痛,亦指血熱氣壅者而言。《本經》又主止寒泄,及辟惡鬼虎狼,未解其義。俟博物者詳之。
主治參互
《子母秘錄》:產後寒熱,心悶脹極,百病。羖羊角燒末,酒服方寸匕。《普濟方》治小兒癇疾,方同上。
白話文:
羖羊角味鹹苦,性溫微寒,無毒。可以治療青光眼,明目,殺滅疥瘡蟲,止瀉,驅除惡鬼虎狼,治療驚悸,治療關節疼痛,風頭痛,以及蠱毒引起的吐血,婦女產後餘痛。長期服用可以安心、益氣、輕身。採集羖羊角時要避免受潮,受潮後就會有毒。
羖羊角是肺、肝、心三經的藥物,主要作用於肝經。其味鹹性溫,也帶有苦味且微寒,甚至有人認為是性大寒。從其功效來看,應以苦寒的特性為主。若非苦寒之性,則難以治療青光眼、驚悸、疥瘡、風頭痛以及蠱毒引起的吐血。因為青光眼是肝熱所致,驚悸是心熱所致,疥瘡是濕熱所致,風頭痛是火熱上升所致,蠱毒吐血是熱毒傷血所致。苦寒之性可以清除各種熱症,所以能治療上述疾病。驚悸平息,則心神安定;熱邪傷氣,熱邪去除,則氣血自然恢復。其治療關節疼痛和婦女產後餘痛,也是指血熱氣滯的情況。至於其能止瀉以及驅除惡鬼虎狼的功效,目前還未能完全理解,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
《子母秘錄》記載,可用於治療產後寒熱、心悶脹痛等各種疾病,方法是將羖羊角燒成灰末,用酒送服,每次服用一錢(約3.75克)。《普濟方》也記載用同樣的方法治療小兒癇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