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卷十五 (4)
卷十五 (4)
1. 人溺
療寒熱頭疼溫氣。童男者尤良。
疏:,人溺,乃津液之濁者滲入膀胱而出。其味鹹,氣寒無毒。為除勞熱骨蒸,咳嗽吐血,及婦人產後血暈悶絕之聖藥。晉·褚澄《勞極論》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飲溲溺百不一死,服涼藥百不一生。言其功力之優勝也。經云: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人服小便入胃,亦隨脾之氣上歸於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循其舊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氣,清者為血,濁者為氣,濁之清者為津液,清之濁者為小便,與血同類也。故其味鹹而走血,鹹寒能伏虛熱,使火不上炎而血不妄溢,是以能療諸血證也。蘇恭:主久嗽上氣,失聲;及《日華子》:止勞渴,潤心肺,療血悶熱狂,撲損瘀血在內暈絕,止吐血,鼻衄,皮膚皴裂,難產,胞衣不下諸證,悉由此故。《本經》主寒熱頭疼溫氣者,鹹寒能除邪熱故耳。法當熱飲,熱則於中尚有真氣在,其行自速,冷則惟存鹹味,寒性矣。
主治參互
同枇杷葉、天門冬、麥門冬、蘇子、桑白皮、沙參、五味子、生地黃、款冬花、百部,治陰虛咳嗽聲啞,喉間血腥氣。同蘇木、番降香、續斷、牛膝、牡丹皮、蒲黃,治內傷吐血,或瘀血停留作痛。同澤蘭、荊芥、白芷、續斷、延胡索、牛膝、蘇木、黑豆,治產後血暈;虛者加人參。
凡產後溫飲一杯,可免血暈,至三日後止之。中暍昏倒,以熱小便灌下即活。《聖濟總錄》:頭痛至極。童便一盞,豉心半合,同煎至五分,溫服。孟詵《必效方》:骨蒸發熱。童便五升,煎取一升,以蜜三匙和之。每服二碗,半日更服。此後常服自己小便,輕者二十日,重者五十日瘥。
《聖惠方》:絞腸痧痛。童便乘熱服之,即瘥。仲景方:中暑昏悶。夏月在途中熱死,急移陰處,就掬道上熱土,擁臍上作窩,令人溺滿,暖氣透臍即蘇。乃服地漿、蒜水等藥。《千金方》:金瘡出血不止,飲人尿五升。《外科發揮》:折傷跌撲。童便入少酒飲之,推陳致新,其功甚大。
《千金方》:火燒悶絕,不省人事者。新尿頓服二三升良。《通變要法》:人咬手指,瓶盛熱尿浸一宿,即愈。《普濟方》:赤眼腫痛。自己小便乘熱抹洗,即閉目少頃。此以鹹寒內有真氣,故能退去邪熱也。
簡誤
人溺滋陰降火,除骨蒸,解勞乏,治諸吐衄,咯血唾血,其效甚速。《褚澄遺書》云:人喉有竅則咳血殺人。喉不停物,毫髮芥蒂必咳。血既滲入,愈滲則愈咳,愈咳愈滲。惟飲溲溺則百不一死。若服寒涼則百不一生。其為肺腎有火者必須之物。第其性稍寒,惟不利於脾胃虛寒,或溏泄,及陽虛無火食不消者,咸在所忌。
白話文:
人溺,指的是尿液,其性味鹹寒,為人體津液的濁液,排出體外。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是治療各種熱症、出血症的良方。古籍記載,它能快速降火,神奇地止血,甚至能治療因勞累過度引起的骨蒸、咳嗽吐血、婦女產後血暈等症。服用尿液治療疾病,其效果遠勝於服用涼藥。
人體的精氣,清者為血,濁者為氣,而津液是濁氣中的清液,小便則是清液中的濁液,與血液性質相近。尿液味鹹性寒,能抑制虛火,防止炎症上行,阻止血液妄溢,因此能治療各種出血症。它還能治療久咳、失聲、口渴、心肺燥熱、血瘀暈厥、吐血、鼻血、皮膚乾裂、難產、胎盤不下等症狀。之所以能治療寒熱頭痛,是因為其鹹寒的性質能去除邪熱。服用時需熱飲,因為熱飲能保留尿液中的部分真氣,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快更徹底。冷飲則僅剩鹹寒之性,藥效減弱。
尿液可以和其他藥材搭配使用,例如與枇杷葉等配伍治療陰虛咳嗽、聲啞等;與蘇木等配伍治療內傷吐血、瘀血作痛;與澤蘭等配伍治療產後血暈,虛弱者可加人參。產後溫飲一杯尿液,可以預防血暈,三日後停服。中暑昏迷,可以用溫熱的尿液灌服救治。
尿液還能治療頭痛、骨蒸發熱、絞腸痧痛、中暑昏悶、金瘡出血、跌打損傷、火燒昏迷、手指咬傷、赤眼腫痛等症狀。
尿液具有滋陰降火、除骨蒸、解勞乏、止吐衄、咯血唾血等功效,對肺腎有火者療效甚佳,但脾胃虛寒、溏瀉、陽虛無火者忌用。
現代人使用秋石代替人尿,但秋石經過提煉,真元之氣已盡失,功效遠不如童尿。而且秋石不易多服,久服還會導致血液凝滯。